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2 00:30:41|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28國文作業~絲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28國文作業
一、將柳宗元的〈愚溪詩序〉與歐陽脩的〈醉翁亭記〉做個比較:

1、柳宗元的〈愚溪詩序〉:

柳宗元於貶官永州後的第六年,即元和八年寫了八愚詩,並作此篇說明作詩的緣由。文中首段即先借「愚溪」之本有姓有能,暗喻自己,而引愚公谷以明愚字有來歷。次段敘八愚皆因愚溪故,言「皆山水之奇者」證明其本不愚,既為愚溪抱屈,實則為一己鳴不平。逐次介紹「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愚島」,連用「愚」字以之名一切景物,別有寄託。三段借樂水說愚溪為愚之故,在無以利世,又引古人之愚,言自己之愚尤甚,自嘲嘲溪。作者把己之愚和兩位古人之愚相比,認為古人之愚是假愚,己之愚乃真愚。又把「溪之愚」、「余之愚」相比,以為二者互為伯仲,因而把前文中溪以己受愚辱的結論推翻。末段言溪雖莫利於世,然亦有其用,以之自喻,終而人溪合一,一片化機,同歸於一,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

2、歐陽脩的〈醉翁亭記〉:

歐陽脩的醉翁亭記的構思極為精巧,文章一開頭,從大處著墨,由「環滁皆山也」寫到「西南諸峰」;由「西南諸峰」寫到「琅邪山」;再從琅邪山「兩峰之間」的「釀泉」寫到「醉翁亭」。文章由全景而近景、從大到小,而特寫,讓讀者一開始就置身於圖畫之中,不僅了解到醉翁亭的所在位置,而且受到一種藝術境界的感染。文章點出「醉翁亭」以後,登上亭,看到景物的早晚不同,四時變化。從大範圍到小範圍是為了要突出「醉翁亭」。

一路寫來,景物各不相同,引人入勝。之後解釋「醉翁」二字,按歐陽脩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政治主張,被貶為滁州知州,當時只有三十九歲,這篇醉翁亭記即是在他四十歲左右寫的。為什麼稱「翁」?他很想做一番事業,並不沉醉於酒。為什麼稱「醉翁」?在這裡含有他因贊同革新政治而被貶官的不平的感慨。接下去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點明他意不在酒,在山水,那就說明他沒有醉,醉了就不能欣賞山水了。如果他真的愛山水,怎麼又寓之酒呢?「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者,借酒以消愁也。」含有他不平的感情,想借酒來排解,但排解不了,所以意不在酒;又想借山水來排解,也不行,只好又寓之於酒,又借「翁」來自遣。這是抒情,抒發他的不平之情,從抒發不平之情到意不在酒,轉到在乎山水,接下來描繪山水景物,文情轉換很自然。從意在山水,再轉到寓之於酒,把感情寫得含蓄不露,不露痕跡。

然後便圍繞一個「樂」字,從多方面加以描述。先寫觀賞醉翁亭四周景色之美,再寫滁州人民的遊樂;進而寫太守與賓客的遊之樂;最後寫歸途中所見所聞,用遊人、賓客、禽鳥之樂,來烘托太守之樂,一個「樂」字,貫串全文,前後照應,一氣呵成。這篇文章的描寫,都用「也」字做句尾,通篇共用了二十一個「也」字,每出一個「也」字,就是一層意思,顯得層次十分清晰;由於多有「也」字結尾,更有一種反覆吟嘆之美。不少句子採用「……者……也」的形式,這是說明的句式,卻用在描寫風景裡,是比較特別的,用「者」、「也」相應,就把寫景變成說明。

對偶與散體錯綜並行,整齊活潑像朝暮相對,晦明相對,寫成「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這是對偶。接下去「晦明變化者」,是散句。再如「野芳發而幽香,林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這裡「野芳」兩句,寫春夏的景色相對,「風霜」兩句寫秋冬景色不對,對顯得整齊,不對顯得活潑,駢散合一構成錯綜之美。

3、兩篇文章的比較:

歐陽脩的〈醉翁亭記〉:
〈一〉出遊動機 :
欣賞山光水色,飲酒只為了助慶,排解因被貶滁州的抑悶心情,與眾同樂。
〈二〉襯托手法 :
以禽鳥之樂陪襯人之樂,而又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其樂 。以滁人遊山歡樂的盛況,側面襯托出歐陽修治下的滁州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樂。
〈三〉作者被貶官後心情 :
作者心情較為寬舒(內心雖抑鬱失意,意態卻豁達開朗),把遊山玩水的樂趣寄托在飲酒之中。文章裏有「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寫出了遊人絡繹不絕,享受山水帶來的樂趣,從而見到歐陽修也為不用太費心在政事上,但卻可使人民富足安樂的愉快心情表達出來。

柳宗元的〈愚溪詩序〉:
〈一〉出遊動機 :
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遷居河西「愚溪」之畔,並作〈愚溪詩序〉、〈愚溪對〉、〈八愚溪〉等詩文,諷喻時弊,抒發鬱悶之情。表達對於己身參與永貞革新失敗雖愚而不悔的心態。
〈二〉襯托手法 :
愚溪為愚之故,在無以利世,又引古人之愚,言自己之愚尤甚,自嘲嘲溪。言溪雖莫利於世,然亦有其用,以之自喻,終而人溪合一,同歸於一。
〈三〉作者被貶官後心情 :
藉山水抒發一己之鬱悶,暗喻因愚獲罪,雖自己不合於世俗,卻能將心靈寄託於文墨,作者的抑鬰不平之情,藉此文曲折淋漓地表現出來。

兩文相同處:
〈一〉同樣為文於因支持革新而被貶之後──歐陽脩的〈醉翁亭記〉:慶曆革新被貶滁州。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永貞革新被貶永州。
〈二〉同樣重複一字──歐陽脩的〈醉翁亭記〉:用「也」字做句尾,通篇共用了二十一個「也」字。柳宗元的〈愚溪詩序〉:用了二十九個愚字,以強調己之愚。
〈三〉同因山水之樂而為文抒發情感──歐陽脩的〈醉翁亭記〉:由「環滁皆山」到「醉翁亭」。柳宗元的〈愚溪詩序〉:由「愚溪」到「愚島」。

兩文相異處:
〈一〉作者被貶官後心情──歐陽脩的〈醉翁亭記〉:心情較為寬舒,意態豁達開朗。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暗喻因愚獲罪,抑鬰不平之情。
〈二〉為文動機──歐陽脩的〈醉翁亭記〉:欣賞山光水色,排解因被貶滁州的抑悶心情,與眾同樂。柳宗元的〈愚溪詩序〉:藉命名「愚溪」諷喻時弊,抒發鬱悶之情。


二、上「中國期刊網」,鍵入「柳宗元」或「愚溪詩序」,下載一篇「期刊論文」,撰寫「摘要與札記」。

篇名:〈柳宗元「愚」說的思想內涵〉
刊名:零陵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作者:呂國康

摘要:
元和五年,柳宗元遷居河西「愚溪」之畔,並作〈愚溪詩序〉、〈愚溪對〉、〈八愚溪〉等詩文,他將愚者的失常態與智者的超常態揉合,追求一種脫俗造化的境界。「愚」成為柳宗元精神的代名詞,其深刻內涵有五點:
一、諷喻時弊,對愚、智不分的黑暗現實表示無比憤慨。他在〈乞巧文〉中質問掌管智巧的天孫,為何獨獨對他冷酷,不賜與他同巧夫〈攀附權貴〉的智巧,筆中帶有暗諷。他的「愚」是在「永貞革新」中無所畏懼的愚,也是對保守勢力反撲估計不足而遭失敗的愚。
二、提出包含樸素唯物主義因素的賢愚觀。他批駁「治國在天」的唯心主義天命觀,堅持「治國在賢」的進步主張。
三、大智若愚,外愚內智。白居易曾對中唐的壞風氣提出「朝寡敢言之士,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的看法,柳宗元不避權貴,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正符合此一形象。他為文常用曲筆反語,正話反說表達憤世嫉俗之情,也是種大智若愚的表現。
四、堅持理想,「愚」不能改,不知愚陋,素意如此。他堅持信仰,即使革新失敗也始終不悔。
五、「愚」也受「統合儒釋」的影響。柳宗元以為佛教不與孔子異道,在誦習佛經中及與僧人交往中,他的「愚」說也受其影響,佛教有《賢愚經》、《百愚經》等,〈愚溪詩序〉結尾裡「柳與愚溪物我合一,同歸一處」和〈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境界一致,有佛教的超脫之感。作者採用以愚溪自喻的方式,借景抒情,暗諷時弊,以愚而不愚,抒發憤慨之情。

札記:
柳宗元以愚溪自喻,認為自己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不能為社會有所貢獻,自然成為愚人。他遇上了政治清明的時代,而他的言行卻違背了常理,辦錯了事情,也就是不合時宜,認為沒有比他更愚蠢的人了。政治清明實際上是社會黑暗的反說,帶有強烈的暗諷,「永貞革新」是王叔文等人為改革腐敗政治、打擊宦官及保守勢力的一場鬥爭,柳宗元堅持政治正直卻遭貶,他的心中必定鬱悶不平卻也不悔。他批判《左傳》中把「賤妨貴、遠間親、新間舊」看作是「亂之本」的看法,他反對用人看貴賤、親遠、新舊,主張只根據「賢」、「愚」作為標準。我很贊成此種用人唯才的觀點,柳宗元敢不畏於權貴直言危行,將國家利益置於第一,置個人生死為物外,表面上柳宗元看起來不識時務、愚蠢狂悖,但也是此種
狂愚使他能在被貶後,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實踐於柳州,造福柳州居民。自〈愚溪詩序〉可看出作者內心深處蘊藏者極為深刻的痛苦,他的高潔志行不為當道所容,同小溪之美不為世人所賞識,但是小溪能夠照鑒萬物,他雖不合於世俗,卻也能藉文墨寄託心靈,「國家不幸,詩家幸」柳宗元在政治上的失意導致了創作上的成功,政治上的失意他應當無須在意,因他的創作已留給世人一個永不磨滅的典範。

台長: 國一甲的寶貝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