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26 22:19:01| 人氣3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欺侮別人 智慧教育有方法【評述新聞_語言管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巨變正在中國發生】

很多國家立法不可以體罰孩子,因此更多家長選用大聲訓斥的方式對孩子宣洩不滿。最新研究顯示,家長對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們抑鬱症和欺侮別人的風險。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該如何實行懲罰呢?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環球直擊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東方飛羽 任我翱翔 繽紛水世界 博客群
難忍霧霾 石家莊市民狀告環保局 美麗心世界 MP4 自由門手機版 官媒點名周斌染指北京公租房 東方飛羽 MP4 自由門 權鬥加劇 北京撤港舉辦APEC財長會 任我翱翔 MP4 無界 陸霧霾擴100多萬國土 3天難退 繽紛水世界 MP4 愛博電視
神韻臺北首演 前行政院長連稱精彩 5湖4海 MP4 自由門手機版 【環球直擊】2月25日完整版(2) 北京天空 MP4 自由門 【環球直擊】2月25日完整版(1) 飛劍飛龍 MP4 無界兩岸十會 臺聯要求向陸提霾害賠償 霹靂乾坤 MP4 愛博電視
比特幣公司Mt.Gox下線 現存亡憂患 紅粉佳人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衛:中國大城市空污嚴重成危機 北京天空 MP4 自由門 2月25日環球財經簡訊 美麗心世界 MP4 無界歐巴馬將宣佈 新設兩製造業研究所 北京天空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抑鬱 智慧教育有方法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網絡圖片)
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很多國家立法不可以體罰孩子,因此更多家長選用大聲訓斥的方式對孩子宣洩不滿。最新研究顯示,家長對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們抑鬱症和欺侮別人的風險。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該如何實行懲罰呢?

對孩子吼叫的後果比打屁股更嚴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一項對976名中產階層青少年和他們父母的調查顯示,被父母用喊叫或辱罵等方式進行「嚴厲語言管教」的青少年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鬱症狀。

而另一項研究則暗示,對孩子吼叫帶來的後果可能比打屁股更嚴重。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學助理教授斯蒂芬妮.帕拉德【Stephanie Parade】領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八歲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到23歲時與戀愛伴侶和配偶之間的關係不太令人滿意。她說:「大喊大叫的父母可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打屁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比較容易在父母的其他關愛行為中削減。然而,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則很難消除。《婚姻和家庭評論》【Marriage & Family Review】 刊登的這項研究稱,孩子會在父母吼叫時學到負面解決問題的策略,成年後他們可能仍會堅持使用這些策略。

紐約州羅斯林海茨【Roslyn Heights】的育兒培訓師阿黛爾.費伯【Adele Faber】稱,提高嗓門並不一定是壞事。大聲描述一個問題能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引起關注。但當你把吼叫作為人身攻擊,用「你不能長點記性嗎?」或者「你總是做錯!」這種話來責備或挖苦孩子時,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用這類傷害性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有時確實也會立刻見效,孩子會乖乖地服從父母的意志,然而,這種屈服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這些語言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表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用「我」而不是「你」作為說教的開頭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學會將「我」而不是「你」作為句子的開頭。費伯介紹說,這樣能夠幫助父母將怒氣沖沖的攻擊轉變為對孩子的教育。她說:「說你不喜歡看到些甚麼,然後補充說你喜歡或者希望看到些甚麼。」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Fort Mill】的利.弗朗桑【Leigh Fransen】的女兒阿洛納【Alona】和伊萊沙【Elisha】一個10歲,一個8歲。有一次,她倆一週有兩個晚上忘記給家裏的狗巴爾托 【Balto】餵食,弗朗桑很想發脾氣。弗朗桑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她們總問我要更多的寵物。我想衝她們吼:『你們沒有餵狗,今天晚上不給你們吃飯了,這樣你們才知道狗是甚麼感覺』──但這麼做只會讓她們掉眼淚,讓她們感到痛苦,而我很可能會心軟讓步。」

於是她以「我」為開頭來回應,她說:「我不喜歡看到狗沒餵。看看它:它很可憐。我希望你們自己吃飯之前能把它餵飽。」 阿洛納和伊萊沙後來還需要媽媽提醒兩次才記得最後期限,但她們很快就能自己記得餵狗了。弗朗桑表揚她們能認真負責,並鼓勵她們注意「巴爾托看起來開心多 了,因為現在它能及時吃上飯了」。

懲罰孩子要就事論事

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甚麼。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讓他知道,做甚麼樣的事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籤,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據中國媒體報導,教育專家宮學萍建議,父母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因為要多玩一會兒,拒絕吃飯,還出手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分,給孩子留下負面的影響。

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屢錯屢犯時,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衝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的舉動,這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大錯。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甚麼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如何批評孩子才肯聽》中介紹,有的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帶著憤怒的情緒,大聲斥責孩子。孩子懾於父母的權威,心裏不服,嘴上又不敢說。這樣的批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容易使父母喪失威信,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

批評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既要當好孩子的家長,又要當好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聽眾。父母在平靜地指出孩子錯誤的同時,還應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要使孩子產生親切感、平等感、信任感,孩子才會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願意接受父母的勸導教誨。這樣孩子才會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並自願改正錯誤。

兒童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LyndonD.Waugh說:「喊叫、怒吼其實是一種面對挫折的強烈回應。」事實上,當父母一時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去管教和約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大發脾氣。

另外,有些家長知道自己不應該發脾氣,但是無法控制:「在我最忙亂的時候,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小過錯,都會激怒我朝他吼。」

中國早教網介紹說,壓力會使眼中的過錯放大。也許只是因為他拒絕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覺「怒不可遏」。而事實上,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不聽話卻是他這個年齡能夠被允許的「過錯」。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幫助自己在這個時刻平息怒氣,可以採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在要發怒時,告訴自己「停!停!等會兒!」然後,深呼吸,它能幫助你的「火山」暫時不要噴發。這時,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哪怕你正處在極其忙亂的情形中,這樣幾十秒鐘的平靜和平息是相當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臉,在窗口透透氣。等你自己真的冷靜了,你再回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勸說方式:「如果你不趕緊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劇就會遲到,那你就看不到你喜歡的匹諾曹咯!」

懲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家長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爸爸媽媽愛的懷疑。此時家長必須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確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日後如何避免重複錯誤。

【大紀元2014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連結:
研究:會感恩的小孩成績好態度積極
快樂幼教親子教育 系列講座週日起跑
陶家琪「親子教育」講座
研究:父母過度讚美孩子反幫倒忙
親子教育講座 耳濡目染,受用無窮
快樂幼教親子教育 系列講座週日起跑
安康寧健康之友會免費健康及親子教育講座
張作驥新片暑假作業 省思親子教育
經濟危機中如何親子教育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未來中國大新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