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6 01:08:36| 人氣8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鄭國威─新媒體‧公民新聞 Lecture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我們邀請鄭國威(Portnoy)分享新媒體與公民新聞。以前常無意間瀏覽到他的部落格,今天總算見到本人囉。他真的是一個公民新聞的實踐者,我很欽佩他的理想和熱情。

 

他分享了許多他參與發起的議題,包括野草莓、中科、支持綠黨運動、Pan-Sci科學傳播、蒙古的公民新聞推動等等。他說身為傳播人的使命就是:「讓不曾對話的世界產生對話」,「並且從對話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他說,他所參與的社會運動到目前都是失敗的。所以他仍然在嘗試。他坦承過程中的挫折感。但當他宣稱「失敗」,我感到很驚訝。

 

這些運動引起這麼多人迴響,他大可定義這一切的成功。但真正有負擔的人,在意的不只是有沒有人看見,而是直接帶出實際的援助。

 

有趣的,他並不是一個憤青。當他提到台灣報紙如何形容外勞與菲傭,下了一個結論「台灣其實就是把他們當奴隸」。然後他溫和地說,這是事實,我們只是要實際地面對這個問題。

 

現場有同學發問:「你會去參加同志大遊行嗎?」他說,我不會。那只是一場嘉年華會,並不需要我去湊熱鬧。如果只有兩、三個同性戀權益遭到侵犯,在警察局卻沒人幫助他們,我就會去報導這件事情。

 

很多回答我都很喜歡,因為他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所以他有自己的答案與立場。

 

我喜歡閱讀一個人的生命。想知道他們的熱情從哪裡來,他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那時我猜測著,對他來說,是公義嗎?是真相嗎?人道關懷嗎?

 

鄭國威說:「讓每一個人的聲音被聽見。」

 

我想這是最好不過的答案。很具體,很清楚,充滿對人的關懷,並且一語概括為何他所努力的一切。

 

另外,我很有收穫的是,我看見他以「公民」[i] 自居,並認為這個身分的可貴。鄭國威說,找任何你有興趣的議題去關懷,不讓自己失去公民的角色。其實,這個身分真的是寶貴的,當我們沒有看重這個身分,就輕易地放棄參與這個社會和世界的機會。

 

 

 

* 最後和大家分享他整理給大家實用的建議:

 

如果你關懷一個議題,不可或缺地要有─

1.      專業的傳播技巧

2.      田野經驗,深入當地的生活。

3.      批判性思考。常常問為什麼,每件事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4.      對新聞媒體的角色更了解,也就是所謂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

5.      科學與哲學的知識。它們是幫助理性思考的工具。

 

他也分享他是如何開始的:

1.      Start blogging

2.      Join a NGO

3.      Attend Conference

4.      Ask Questions (even stupid ones)

5.      Come out a plan

6.      Change something

7.      Keeping doing it

8.      Take it easy J

 

 

最後,主流傳播社加油!

 

下一週是小苗的分享,好久沒見到她,期待有很精采的交流 :)

 

 

 


[i] 根據維基百科:公民,是指具有一個國家國籍、根據該國的法律規範承擔義務和享有相應政治經濟社會權利自然人。在民主國家法律才會賦予的人民享有較完整公民權。在傳播領域「公民新聞」,特別強調以服務市(即公民)為本、讓市民參與新聞產製過程的公民新聞。公民的珍貴之處在於其「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台長: 之穎
人氣(84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以學術為一種志業 |
此分類上一篇:還在海中游泳-ing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