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5 23:44:43| 人氣1,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玩謝麥高維治 (5-6-200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看了一齣舊電影,名叫『玩謝麥高維治』。我不能肯定這齣是多少年前的作品,大概是在三、四年前上映吧!

其實我已經希望觀看這齣電影一段時間,卻從未有機會。記得在大學三年級時修讀過一個通識課程 – 『死亡與不朽』,陶國璋教授在講述自我意識和存在主義時曾經提及過這齣電影,他說戲中的橋段多少涉及了自我意識的概念,因而引起了我對這齣戲的興趣。這齣並不是什麼深奧的電影,坦白說,要不然先入為主,我不會察覺到它的內容有何特別之處。

木偶大師一日為了生活被迫成為了辦公室編檔員,偶然之下發現了一條秘道,可以奇妙地通往名演員麥高維治的腦袋,從他的眼睛看出去外面的世界。木偶大師一向善於把思想代入手中的木偶之中,因此他跟妻子一同對這玩意產生極大的興趣。最後,木偶大師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控制麥高維治思想行為的竅門,於是利用這玩意令麥高維治成為自己的木偶,並藉著他的名氣重建木偶事業。

原創的劇情有趣緊湊,天馬行空,當中「我」的概念被弄得模糊不清。「我」究竟屬於軀殼的還是只一種意念?木偶大師的妻子進入了麥高維治的腦袋後,忽然覺得自己原本應是男性,跳出玩意後不但戀上女性,還要求做變性手術。究竟孰男孰女,是由軀殼還是思想定斷呢?結果又是一道有關同性戀的倫理辯題。當然,所有劇情純屬虛構而已。

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樣在小時候問過同一問題:「究竟『我』是什麼?如果沒有了『我』,『我』又怎樣?去了那兒?漆黑一片嗎?」 隨著漸漸年長,增加了很多實際問題要思考,這些不設實際的問題當然拋諸腦後。總之,大概我的結論是:「如果沒有了『我』,便沒有了思想,因此更沒有『我』去思考這問題。『我』的世界也不會漆黑一片,因為根本沒有『我』去覺得漆黑一片,沒有『我』的世界亦不會有黑白之分。」沒錯,這並不是一個結論,只是我避免再想的原因。話雖如此,我這個所謂結論卻的確少許觸及了自我意識的概念。

存在主義是什麼?我當然不懂。「我」的存在是因為思想本身存在於人身軀殼中,思想一旦存在了,「我」便存在了,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存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一環,總結成一句說話:「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比如一個嬰兒誕生了,你永遠不用教他「我」是什麼。何況,這根本敎不來。試想想如果你指著嬰兒對他說:「你就是『我』了!」他必定莫名其妙:「什麼『你』就是『我』? 你指著的是『你』還是『我』呢?」幸好,人的自我意識天生極強,不需要別人指敎都知道「我」是誰,所以自小對著鏡子已經知道那位就是自己。

人是自我意識極強的動物,一出生便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正因如此,人才會恐懼死亡,不能接受沒有「我」的世界。從其他動物身上很少看到面臨死亡的恐懼,最多只有傷病引致的肉體痛楚。而死亡亦是所有宗教最重要的一環,宗敎必需處理人面對死亡的恐懼,如佛敎的輪迴和基督敎的永生觀念等,都是說人死後仍然是不朽的,即是無需面對沒有「我」的世界。這是人追求宗敎信仰的其中一個原動力。

每當想到沒有「我」的世界,我都感到異常恐佈。胚胎之成孕,乃幾億份之一的機遇,要是那次行為做了預防措施,我便從這世界消失。每當想到這裡,就提醒了我要愛惜生命,好好利用這天賜的「我」來到人間。

據陶國璋敎授所說,香港也有一齣涉及自我意識的電影。那不是王家衛的電影,萬想不到竟然是周星馳的『西遊記』。事實上,把『西遊記』的無聊劇情抽起並把兩集結合成一輯,它絕對是一齣難得的好戲。

台長: Chiezola
人氣(1,1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