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05 21:33:20| 人氣16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川端康成曾說過:『我喜歡動物園。但是,如果長時間只看一種動物,樂趣就會消失。不論哪種動物,定會在某些地方很像人類。』

我看了很覺吃驚,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對所有的動物都無好感,於動物園更是敬而遠之,朋友群中,我的這項特點就和害怕蒜味一樣突出,甚至有時會惹人發笑:『真的都不喜歡嗎?兔子呢?那麼,小魚呢?』尤其不幸的是,我愈是避之唯恐不及,那些自由活動的寵物便愈有可能向我撲來——在公園草地上,我不止一次成為貓狗親熱的對象,看著陌生主人們友善地微笑頷首,我那往外推開的動作和緩下來了。朋友們又笑了。

一個人毫不猶豫地抗拒某種事物,便難以真心理解他人的喜愛,即便那是極普遍的例子。每回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坦言自己是如何嗜吃大蒜時,我都會忍不住輕歎一聲:『啊!真的嗎?』只是聲音也愈來愈微細了。

另一個吃驚的原因是,我常聽到『狼心狗肺』、『河東獅吼』這樣以動物類比人類特質的說法或用語,卻很少注意到動物『定會在某些地方很像人類』這樣的論點,我想這定是我個人孤陋寡聞之故,平時不善觀察,對相關書籍也缺乏翻動的熱情,就連動物學名著『所羅門王的寶藏』也是被逼著看了幾頁便束諸高閣了。然而川端先生這話說得如此稀鬆平常,之後也沒多加以闡發,想來必非特別的創見。只是,果真是如此嗎?

『生物學愈深入細緻地研究細胞學或發生學,就會愈發現人與動物的區別逐漸模糊。外行人一知道這些情況,對人類可能會產生一種幻滅感,但同時也可能會生起一種寬廣的感悟。』川端先生繼續寫道:『這種感悟,比生物界獨自完成的、明顯進步的人的鄉愁更為廣泛。』

我想這裡所提的感悟,大約必得從幻滅而來不可。畢竟是極珍愛不捨的事物,若非歷經苦澀殘酷的發現,絕對無法等閒放下。而這樣的幻滅過程,有時還必須藉由夢的形式來啟發。深受佛教經卷影響的唐人傳奇,便有幾則高度濃縮人生起伏、世事變幻的夢境。夢的作用,緩和了難以忍受的衝擊感,也使人們得有機會在侷限時光內,一定距離外,瀏覽生命幻滅的全貌,進而提煉出『寬廣的感悟』,或者說是超越的精神境界來。

如果川端先生所談的是,人類藉由這種感悟,理解並接受『區別逐漸模糊』的幻滅感,那鄉愁即便廣泛,倒也不是什麼深透的解釋。早在佛教之前,莊子提出的『逍遙遊』、『齊物論』都有更博大精深的論辯,無論在哲學上,或是美學上,都有後人難以超越的高度與廣度。

但這點,也正是日本文人獨到之處,寧可專注於精簡、切身的細小事物上,並興起一種異常明淨的感觸。初讀時可能覺得敏銳執著,純潔得跡近於孩子氣,磨挲幾回之後,才發現那醇厚的韻致,原來是非常世俗的體認。這樣的特質,使得日本文化能巧妙地兼容典雅與粗獷的美感,在形式上或許玄遠得不近人情,但在內容格局上,始終不曾脫離切近的實感。這麼說來,比起中國文人每遭亂世,便援引佛道思想,見證歷史興亡、名利浮雲那樣迂闊浮滑的老套,日本的『無常』之感,還顯得親切真摯得多。

但我想談的,也許還要更窄些。記得每回看電視時,范榛總會突然冒出一句:『你看那人的臉,多麼像馬啊!』一開始不願理會,總覺得這樣的評議近乎失禮,但他不以為意,接著又點出幾個像貓、像鹿、像魚,甚至是像鳥的臉來了。我記得王安憶也寫過一篇文章,說女明星張曼玉長得像狐狸,仔細看下去,發現他這樣的比擬似乎不帶有任何負面的意思,彷彿單純只是『像不像』的問題,並仔細地從臉型講到身材,終至於姿態動作氣質。范榛也是個喜歡動物的人,多年來一直試圖養隻寵物而不可得,甚至於在街頭看到貓狗,就會動手撫弄腮幫、輕梳背毛起來。也許他以動物來形容人類的臉,果真沒有惡毒的詆毀之意也說不定。

要掌握這樣的比擬並非難事,大抵鼻梁長點像馬,下巴短些似魚,而鳥呢?也許是眼睛特別的圓——那麼,便是形容成魚也並無不可了?只是金魚給人的印象太深,那眼睛除了圓,似乎還得凸出,才易引起相關的聯想。又或許是額頭高圓——但鳥類真的都有這樣的特徵嗎?再者,馬臉和鹿臉,是否只是程度上的細微差別?

譬喻這麼一回事,向來是主觀且粗暴的。尖新巧妙者容易產生鮮明的感受,一再重複則難以避免刺激的疲軟,甚至使人厭倦。這還是就讀者的角度而言,若是被形容比擬的對象,則關鍵不在於傳神與否,而在是否能引起愉快的感受,否則觸及痛點,逼真可能造成更大程度的惱怒!

仔細檢閱起來,傑出譬喻的片面性達到畸形的地步,幾乎是不負責任的執拗,可以光是針對某個特點,便將神經質的修辭手段強行推送,宛如命題之必然——面對貧乏無趣的材料,作家如何能不大驚小怪呢?——我們說『人生朝露』,著眼於短促的意象,而與露珠晶瑩剔透與否無關:現代人看到『領如蝤蠐』,很難聯想天牛幼蟲般的頸項有何美感可言;找個通俗近世的例子,『母親像月亮』,像的自然不是豐潤圓滿的臉型;既然竹心中空,已被廣泛用來形容謙虛的品質,若矯俗用來比喻空洞貧乏的內在,想必會遭致難以評估的抗拒壓力。

如此說來,只要有一項特質因豐富想像力的牽繫,而不幸隱隱吻合了,我們便該沈默忍受那譬喻不甚貼身的侷促感嗎?當我們因歌喉而被人冠以『雲雀』的稱謂,是否也能心平氣和地漠視其他特質的不適切性?姑且不論那令人窘迫的形體,甚至連聲音本身,似乎也無法找到相近的點。還有什麼比譬喻的專制更一廂情願、且難以反抗的呢?

只是,譬喻若非如此主觀而粗暴,大概早已失去繼續存活的機會——在浩瀚典籍的陰影背後,貼切生動且易於忍受的譬喻,竟還有尚未發現的奇蹟?——值此之故,譬喻唯有冒死走偏鋒,不入險境,又如何挑逗感官的激情?現代詩之隱晦難解,某一部份也是不可迴避的趨勢。

范榛和王安憶的比擬,恰好站在川端康成的對岸。就較粗略的標準來看,說『此』像『彼』,大概也不能完全否認『彼』也有像『此』之處。只是,我們不能因此便生出因『此像彼』,故『彼像此』這樣的可笑邏輯來。尤其是川端先生,對於文字主客體的位置,應該有無法輕易通融的講究。同樣地,若反過來說:『這狐狸長得真像張曼玉』,大概連王安憶也要感到驚詫失笑吧!

范榛說過,在某個層面而言,科學和文學還是有其相近之處。尤其是田野調查的資料分析工作,便是非常文學氣質的。從設計問卷,安排採集對象,到取得數據後,如何加以處理分析,獲得研究成果,都需要說出一套合理的故事來,或者說,都有一則假設劇本在後頭隱隱發出微光。這倒非暗示科學乃文明之騙術,其成果僅是合理假設和驗證的產物。而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調查分析,牽動的層面十分廣泛,而且往往能得出相左的結論來。需要步步為營,從數據的呈現,揣摩出背後隱現的可能意義,並對自己的假設提出解釋,甚至做出定義。而這樣的解釋和定義,基本上已不全然是真相,甚至也非數據本身,而是藉此提煉出來的某種概念,以方便研究、說明和理解的進行。

假設說,研究證明黑人新生兒體重低於兩千五百公克的機率,比白人新生兒高出兩倍。這便是將所有膚色相近的人都等同了。然而,他們之間當然還存在極大的歧異性。若仔細追究其母親的相關病史,則又不得不將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產婦劃歸到同一個圈圈去。其餘以此類推。我們要知道,現象也許是十分清晰的,但背後的成因,以及各成因間的交互關係卻是複雜無比的。一個錯誤的歸類和假設,極可能會導致無解的困境。

所以,當我們聽到『黑人新生兒體重低於兩千五百公克的機率,比白人新生兒高出兩倍』這樣的結論時,要知道,這裡的黑人只是個概念,現實中每個黑人新生兒過輕的狀況,可能還有極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仔細的分析比對。在這裡,牽涉的不僅是類比的問題,更進一步測試藉由經驗得來的直覺力。

有一次,我和一位上幼稚園的孩子聊天,他向我形容最要好的同學長得『好像小貓咪』,使我苦思良久,不知像貓的臉究竟是什麼模樣。終於在另一次偶然機會中,我見識到那位『貓臉小孩』的照片,我驚訝地提出異議:『怎麼會?他長得好可愛,怎麼會像貓咪呢?』孩子一臉疑惑,但還是堅持道:『就很像嘛!像小貓咪啊!』她的母親終於忍不住,在旁輕聲說明:『她的意思是,像Hello Kitty。』

從貓咪到凱蒂貓,再由凱蒂貓到人像,也難怪勻淨白胖的小臉蛋會劃歸到『貓』的類別!如此推演,現在孩子們以為如鼠似豹的面相,大概也和米老鼠、粉紅豹脫不了干係吧!『相像』這感覺,經歷這般曲折的路徑,蠻橫地漠視了更大幅度的差異,比之前所能想像的修辭專制更加主觀粗暴,與真實對象的聯繫也更少。但依然是誠實且無法否定的感受。

無論是動物像人類,或者是人像動物,特別引起我興趣的是:這樣的相似性,究竟經歷怎樣果斷且繁複的機制,而我們又是如何一眼辨認出這樣的特徵,並與他人形成共鳴?——中小學課堂內充斥的戲謔性質的動物類綽號,便是共鳴的最佳佐證——另外也不免憂心到,自己隨時有可能為過份簡單的概念類別吸納,被迫與反感的事物劃歸在一起,確實是永無止盡的恐怖。










2003/5/6

台長: 簡隆全
人氣(16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翠貞
 對於作者的豐富圖庫及更圖能力,真是非常羨慕。想必你一定花了相當時間及精力去搜尋、思考而後定案,其中的辛苦及滿足,唯有同為網站掌門人才能略品一二。例如:你請四個膚色殊異的大頭貼維納斯,以如花美貌擔當你『相像』的忠貞管理員,令人不禁拍案叫絕,不但扣合主旨,更暗示了內文中作者引人側目的幽默荒誕和無奈恐慌。而這一切只因為簡單的個人習性,怕大蒜和怕動物,成了他人訕笑的話題,無形中也成為作者獨特氣質的標記。

 藉由川端先生獨特的觀點,作者有相當精采的引申解釋-以『夢』的形式啟發人們渾噩的神智,「使人們有機會在侷限時光內,一定距離外,瀏覽生命幻滅的全貌,進而提煉出『寬廣的感悟』,或者說是超越的精神境界來。」中國人講究的溫柔敦厚也在此刻昭顯;如履薄冰的現實總在不經意間狠命逼來,在造化之前,我們慣常以春秋大夢的手法去點醒矇昧的夢中人,『感悟』在時間及距離的雙重失衡下,有了寬容的色彩。

 但是作者卻更推崇日本人對細膩物事的單純執著,我認為,那和作者天生的個人氣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一的專注,如一的細膩。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常可見到令人感佩的苦幹實幹的堅持,面對嚴苛的比賽條件展現過人的毅力,在鏡頭中最常聽到的便是一臉認真的參賽者說:「我會加油(努力)的。」

 簡單樸素的話語,往往具有最大的力量。激勵自己,也感動千萬個尚在瞌睡的靈魂。
(R:218.32.14.40)


-- 2003-09-15 20:13:03 --
2007-01-07 06:53:54
簡隆全
翠貞:

我從北京返回後益發神智蕭散,實在不願動筆,你是親人,我特別不願負起責任,回覆得少些,希望你能將怨氣隱忍在心。

很高興有人終於提到了我選用的插圖,我的圖庫是不多,尤其近來新增的更少,已有捉襟見肘之苦,但總是想橫出用心,強思苦索,總要暗合會意,才願敲板定案。如今總算有人欣賞,並別開生面評論一番,方不必孤單地吹擂不休。

『相像』一文即將刊登於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上,你們算是先睹為快了。只是文中的范榛改成了『V君』,誰叫他還不是知名人物呢!

幾篇有關文藝創作的討論文章,你看後也說說你自己的心得吧!畢竟也是創作中人,夫子自道,可資惕勵省思。
(R:218.22.21.6)


-- 2003-09-21 03:21:40 --
2007-01-07 06:55: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