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12 16:23:19| 人氣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查禁大陸書的「笑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馮建三(無盟執委、政大新聞系教授)

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笑劇。第三、第四...次呢?既笑又歡又鬧。在台灣禁止看任何「匪」書的時代,好學深思者為此賈禍。1988年入夏,雖然解嚴,檢查仍緊。新聞局在各機場、港口、郵局設立核驗中心,另聘68人成立諮詢委員會,分5組審查,決定是否放行大陸出版品,但淡江大學李瑞騰教授攜帶大陸書籍百餘冊入台還是被刁難。


21世紀了,景觀大異,但居然還是發生了查扣事件。2月中下旬起,臺北多家進口大陸書的書店,陸續有多箱圖書進不了海關。有人說,是因新開書店的政治色彩惹事,加上宣揚招搖所致。有人猜,是同行在競爭壓力下,檢舉新書店,以致新聞局不能不執行惡法,應付一下。不少學界人則一開始就想發動連署,抗議威權時代的國家暴力,竟然還在肆虐於學術與言論自由。其中有人藉機揶揄,反諷適巧同時在臺北舉行的國際書展,以及知識經濟之說。還有阿靖疾呼,「台灣的讀書人眼看將遭逢一場重大的災難...面臨無書可讀的困局」。立法委員自然不會缺席,他們宣稱將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最後,還有從經濟角度的立論,提醒此事上綱至言論、學術自由,或兩岸關係,都無法處理事情的核心,也就是未來將日漸出現的經濟利益競合問題。


兩岸出版會有什麼經濟衝突嗎?難說,但若有,至少規模將遠不如非文化產品,也比不上視聽產品。類如台教會、台聯等要在週六發動遊行,反對八吋晶圓登陸,以及類如工委會年前派員至港,要求台資入大陸,應先與台勞工商量的立場,不太可能發生在出版領域。惟扣除兩岸不應該有的政治敵對關係之後,兩岸出版乃至於其他產業的來往動力,也應該儘量壓低利潤歸私的邏輯。如果這樣,則在表明反查禁、再次要求確保消極自由之後,腦力就可以投入於積極自由的規劃或烏托邦的想像了。


台長: BIGBOW
人氣(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