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27 17:41:42| 人氣1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愚謙「浪-一個叛國者的人生傳奇」讀後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久沒有都完一本書後,心中悸動不已!如果有,那也是十幾年前讀完鄧克保的異域。矇曈年少,在國民黨教育體制下的愛國情操,一股腦全都宣洩在李彌將軍金三角剿匪的慘烈事蹟上。

這一次,關愚謙的叛國者傳奇,對於文革前後的中國大陸社會面貌的真實呈現,加上一個令人震撼的標題-「叛國者」,作者這種自我剖析與表白,對生命的真誠對待,見微知著。感動的,不再是那種黨國教育下的愛國主義情緒;反而,更多了些對時局的感慨,以及對自我生命態度的反省。

文革對中國大陸的影響有多大,論述者汗牛充棟,然如關愚謙這樣,敢於一九六八年文革風起雲湧最劇烈之際,偽裝出國;也難怪,他用「人生傳奇」四字,再貼切不過。但,歷經文革的人,如今在大陸,小則四十多歲,年邁者也已過七十;關愚謙是屬於後者,但透過他的人生傳奇,我們不得不承認,文革所造成的影響,對者如今中國大陸的現況,她依舊如鬼魅般地,無形地依附在中國這個巨靈身上。

沒有文革,中國大陸不會徹底走出政治鬥爭的陰影;沒有文革,大家不會去珍惜眼前的日子;沒有文革,對比不出如今全面發展經濟的重要;沒有文革;世人不會知道,將來有一天中國若是強盛了,將會影響全世界。

一個叛國者的人生傳奇,基本上是圍繞著作者關愚謙從四九年國民黨撤退台灣前的上海,到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後的北京;敘述中帶有對帝國主義(尤其是美國)對中國不平等對待的陰霾,最重要的,是作者解親身體會了上海一系間的改變-四九年之前國民黨的腐敗與共產黨入城後的紀律。列強離開了上海租界,實踐了孫逸仙先生「驅逐韃擄、恢復中華」理想。對小老百姓而言,日子還是得過的;共產黨也好、國民黨也罷,只要有一件事作對了,百姓就聽你的了:但,如果再位者你有一件事作錯了,而且是稿到天怒人怨的時候,那對不起,只要一個須洩的缺口,民眾是擋不住的。

抽離作者不平凡的家世,作者父親早年與周恩來共事;隨後,作者又進入外語學院習俄文,在新中國建立初期韓戰爆發之後、中蘇蜜月期間,他又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底下俄國顧問的當紅翻譯。三反五反,遭同僚陷害下放青海,幾度從鬼門關前走過;三年後平返回到「和大-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相當早年台灣古正綱領導的世盟),專責接待外國重要居住在中國大陸的人士。如此種種,作者能夠在文革時期逃離中國,繼而在德國定居、取得博士與終身教職職位身分,難道只是運氣與不平凡的身世背景?絕對不是。

書中,作者一再強調自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我覺得,最值得去思索的一件事是,歷經無情的政治鬥爭與迫害過的知識份子、一個當年崇洋媚外到衷心擁護共產黨的知識份子,被放逐在距離北京三千里外的青康藏高原,過著幾乎沒有文明的生活,那是一種多麼殘忍的煎熬。不論肉體與心靈,只要不被逼瘋、只要挺得過,往後更寬更廣的路,絕對會迎接著你。

但,在當時毛主席造神運動下的社會,有誰能忍受這樣永無止境的政治鬥爭?對生命的意義、價值、信仰、亦或生活的態度、愛情、親情,一切均階級化在毛主席英明的領導,誰敢去想「自由」?關愚謙的生命底層對自由的追求,是那麼的真實與熱烈;他沒有選擇項命運低頭、也沒有選擇向政治鬥爭妥協。他選擇了一個幾乎沒有人敢去想的路-叛國。也就是說,如果抽離了他「叛國過程」中的運氣,若他心理頭沒有這股歸求自由的堅強意念,又如何能辦到呢?

自由,在此已經不再是盧梭這種政治學上對自由的定義與討論。關愚謙所又追求的自由,已經超乎人性與社會價值的層面;在那種人與人關係已經被徹底物化的社會,即使在一九八二年關愚謙獲准以德國漢學家身分返回北京時,依舊
感受到這種「左」的氣氛。

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也不必比較關愚謙與自己的同與不同。但,如此真實的呈現自己的生命與生命歷程,仍要人不禁在讀完這本厚厚的傳奇故事時,內心激動不已。書中沒有八股、沒有教條,純粹是作者內心世界與外在經歷的真實呈現。很重要的一點是,作者不做對政治人物的評價;畢竟,這是歷史學家的範疇。而關愚謙把他自己當年工作當中的經歷與觀察,轉化為對眼前中國大陸問題思考的一個起點--那就是,在當年那個政治烽火連天的時代,大家追求的是什麼?國家領到人之中,有誰是站在人民立場去看事情的?如今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分水嶺,誰又會是下一個與民眾在一起的領導人?而他們難到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背後的隱憂與問題了嗎?

歷史是一面鏡子,還原歷史真相,才能有助於我們思考未來。對照回台灣,如今誰談論憂國憂民之事?誰真正關心小老百姓的苦楚?台灣早過了激情改革的年代,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有誰敢誠實面對過去的歷史?當歷史成為服務意識型態的工具,成為去中國化的背書條件,試問,我們該相信誰,誰又能告訴我們未來該怎麼走?

很清楚的是,國家已經不再是一黨一私,國家是全體國民所有。台灣今天不論是民進黨下野,或國親政黨聯盟執政,百姓要覺醒-「不要再被一人一黨之私所害」。如果,我們能走回頭路,以國家意識型態操作政治鬥爭,逼迫人民無條件的服從偉大的領袖,能夠讓大家徹底認清政治,厭惡政治黑暗面,那到也罷;問題是,我們不能走回頭路,而我們也不知,台灣民眾何時才能走出政治人物的迷障.。

一如關愚謙在書中最後所言「中國人口等於美國加歐洲加俄國加日本還多,但西歐實施民主化不過三、四百年,如今問題還不少;西方若強加中國實施民主,十三億人口至少成立一千個政黨,那中國的建設豈能進行?中國今後必須實施民主化,擺脫一言堂、或一個人可以決定國家命運的、沒人監督的情況。但,問題是中國如何實現民主化?西方的民主是不是唯一的模子?」很清楚的是,對廿一世紀的中國領導人而言,民主化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出在「如何」實施,以及具體的實施「模式」是什麼。台灣若沒有這種警覺,沒有從中國大陸早在七八年後就已經擺脫文革陰影,全力發展經濟的歷史格局中,察覺兩岸異中求同之處,加緊與對岸就經濟問題,展開區域合作。未來,不論國親或民進黨執政,只知繼續嘲諷中國大陸的政治民主化問題,而忽略了兩岸在經濟上的「競合態勢」,恐怕眼前的一手好棋,在可見的未來,將全盤皆墨。

最後,轉換關愚謙先生書中闡述的論點「對於中國,我們愛的是中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不是政客所操弄得中國政體,沒有人可以割捨人民對自己國土的愛;對台灣,沒有人可以去否認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更不可以有人去操作民族主義情節、省籍意識情節,去破壞兩岸之間人民正常的交往。政治的事,就暫且擱置吧!台灣不喊獨立、大陸不講併吞,承認政治現實上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最大公約數,就好。」

台長: PF
人氣(1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