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9 18:26:00|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宗(轉文)

   禪』是宇宙中一切萬物的真理、生命和智慧。包括大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與非生物,以及宇宙萬物,它們的生命變化、智慧、能力、生態等等,統統都屬於禪的範圍;大如行星,小至細沙,當然也包括了人類。

  比方說人與人之間有很多離不開的關係;人與天氣、地理以及大自然界也是分不開的。因此『禪』的意義整體而言,使指整個宇宙萬物是「一體」的。

  廣義的『禪』是宇宙「純真」、「至善」、「完美」的境界,具足自在與圓滿。在於人就是真、善、美的德行。佛教由『禪』而來,人可以因禪的力量而超越凡夫,進入聖境。

  禪的特質是一種「大自然性」,比方說,大自然中的每一種生物既然是生存在地球上,它就有它生存的空間,而且希望都能欣欣向榮,尤其人類是地球上的主宰者,他就更應該發揮人類高超的智慧及愛心來照顧大自然的環境,這就是禪的特性,就像太陽系這個星系的星球一樣,地球是圍繞著太陽在運轉,月球則是繞著地球在運轉;都有一定的規則;而這個規則就給人類一個啟示及一種警惕,也就是人在社會上是一種大自然性,是一種自然法則性,而且它是充滿了和平、自然的。

  一個懂得抓住『禪』之精神的人,每天都很愉快,沒有煩惱,而且不做作,待人很誠懇,當然別人都喜歡和你做朋友。

『禪』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的智慧,是生活的指南。因為人自懂事以後,始終就為生活而忙忙碌碌,身心都被這些外來的人事束縛得緊緊的,造成自己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忙到身不由已,到最後又是一無所成,這就是人生的苦海。

   我們如何找回自己呢?只有在禪坐中,當你的身心靜下來,那份安詳、寧靜,屬於你自己意識的空間,才能真正找到自己。雖然它是一片空白,但也只有在這空白的意識中,才能珍惜自己存在的可貴;當你有這樣的開悟,智慧就在此成長,你才能放下人世間一切束縛,找回自己的生活空間,這就是你已經找到了幸福。

  我們從禪修中,身心會達到平衡點,也就是身體和心理會產生變化,從內分泌的協調到身體及精神體的清淨,會使我們很自在,不會再為人世的俗念而執著,也就是對生活中的人、事、物,不會很固執的當作是自己所擁有的,心不會再受到五官六識的引誘而迷失自己。當你有這樣的開悟,一切會放得開,就能活得自在;不管在哪個環境中,都能以平常心去圓融,心中時時充滿知足與法喜。所以禪修者說,吃飯、睡覺、工作、灑水、掃地即是『禪』,也就是說他們心中無所求,任何環境都是出自於自然的情況而作的,那種安詳和滿足的心境,叫做『禪』。

  凡是經過禪修以後,對自己有了悟性,經過開悟之後,會知道在生活中如何盡自己的本份,做自己該做的事,然後會很自在,很圓滿,很有樂趣的,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這樣心理反而始終牽掛,心放不下,就是迷失。

只有從禪修中,才能深知平凡的可貴,一個人生活在平凡之中,才能體會人生的本質,也才能珍惜自在的清淨。在平凡之中不受任何壓力,才能讓自己隨心所欲,作自己必須要做的事,這個平凡-就是『禪』。

  所以說,『禪』是智慧,是人生的指南;生活中沒有『禪』就失去人的可貴。修禪除了讓我們獲得一份自在圓滿的心靈之外,在人生的命運中『禪』還能點燃我們心燈,提昇人格層次,所以人應該要修禪。

我們的自性本來是個清淨的靈光體,卻被自己的身體、心理與潛在意識產生的業力所覆蓋。修行就是要突破「色身(生理)、意識(心理)與業障(潛在意識)」這三大障礙,讓自性回復原有的光明。

  如何突破這三大關卡?一定要靠禪定。因為在禪定中可以超越生理、意識及潛意識的層次,直接進入到心靈的智慧境界,那是一個光明的世界,無法以人腦想像,惟有在進入禪定之後才能夠顯現。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很多修行人修了半天卻不能成就?那是因為他們用知識、用頭腦、用「人」在修,所以再怎麼修,也是那些知識。修佛法是要修靈性,解脫自在,可是靈性看不到,如何修呢?就是要靠禪定。

  觀自在菩薩在《心經》上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淨的大智慧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在禪定中,你的心會更堅固,同時智慧也會持續成長。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本性發出光芒,也能體會出這種自性本體的光芒是來自何處,你也會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靈光,而且都來自同一個生命本源。當你見到自性後,慢慢會見證到這種宇宙萬物一切平等的法性,而不會處處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此時的你,所想的、作的,就是一個大菩薩的作為。如果真正得到這種力量與智慧,等於已經成就一半了,在這一生一定可以成就無餘涅槃。

台長: 太極現象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宗教道理學說 |
此分類下一篇:佛教(維基轉文)
此分類上一篇:蓮花生大圓滿三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