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3 01:01:07|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牛頭角下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牛頭角下村,一個我常常經過、穿越的地方,在這裡走過路、吃過飯、消過費,卻從未想起這裡每個人和每件事。可能這就是一個為人忽略的社區的特質,儘管每天走過,卻很少人能記起住在這裡的人擁有什麼、需要什麼,甚至對於內裡的事莫不關心,只知有吃的、有喝的、有買的,沒有非典型便可以了。一個冷漠的香港社會,而我,是其中的一份子……

今次,再次踏進牛頭角下村的範圍內,用我的眼睛、用我的內心真正的看清楚這個一直在我身旁的社區。踏遍樓宇之間的小巷,穿梭於各層的走廊之中,看看各家各戶鐵閘的特色,每段走廊都被一些空地分隔,六、七十年代的公屋特色盡現眼前……我憶起很多。

兒時,我住在慈雲山的舊式公共屋村,居住環境與牛頭角下村的一模一樣。每天我也會在走廊之間跑來跑去,和鄰居的小朋友們嬉戲,玩賽跑、「捉依因」、紅綠燈等,有時又會騎著三輪車在走廊中飛馳。那段時光,每天也很快樂。呆呆的站在電梯口,看著,勾起一頁又一頁的心裡日記,彷彿思緒將我帶到往昔。如今,一切都已經改變,不再熱鬧,沒有小朋友們的叫喊聲,亦沒有奔走的衝動在走廊的空氣中迴旋。時代變遷,遺下的是暮氣沉沉的老人社區,其他的都只是這些屋村的過客。

走在走廊中,沉靜得很,很多門戶都關上了門,不再是以往的只關鐵閘,亦沒有住客在走廊中閒聊、悶坐。直至走進一個長者的家中,才感人氣。這個單位十分整齊乾靜,伯伯亦十分和藹可親,和他談了很多很多,知道了他的不少事跡,在走廊感受到的暮氣即時在消減中。屋內外的感覺不同,可能是今天的鄰居關係經已大不如前,從伯伯口中也得知鄰社之間的關係不太緊密,再之後的一戶兩戶長者都說與鄰居交流不多,難怪完全感受到在走廊中缺少了一份人氣了。

社區工作也許正是需要為他們加強睦鄰關係,多於要為他們提供一些怎麼樣的服務。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個社區缺乏一種互助的精神,亦缺乏人作為生物所獨有的活生生的感覺,正是一種人氣,令各人的細胞也不懂得如何活躍起來。

老人社區、舊社區一樣可以是充滿人氣,而不是暮氣沉沉的。問題在於如何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一道橋樑,打破社會上的冷漠。很困難,但至少,我不想做社會上冷漠的一份子。

台長: Cheston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