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7 14:08:43|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和平統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 兩岸要實現和平統一,必須要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雙方都有統一和促進統一的願望,二是雙方要建立“不獨不武”的互信基礎。然而在兩岸和平統一出現新契機的同時,由於臺灣發權者堅持分裂、對抗政策,兩岸互信基礎嚴重損害,加之美國、日本等外國勢力增加介入台海爭端的力度,兩岸和平統一面臨嚴峻挑戰。 兩岸互信基礎趨於崩塌 像前面所說的一樣,兩岸問題如果要和平解決,避免台海爆發戰爭,關鍵在於雙方的互信,即大陸相信臺灣不會獨立,臺灣相信大陸不會訴諸武力。可以說,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兩岸有這種“不獨不武”的互信,所以台海形勢呈現穩定、和平狀態。然而李登輝主政臺灣期間,兩岸“不獨不武”互信基礎逐漸受到侵蝕、破壞。而民進党與陳水扁執政及其主政後的作爲,則進一步使兩岸互信基礎顯得脆弱。 李登輝上臺初期,由於權力基礎不穩,李登輝還舉著維護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兩岸統一的大旗。他的權宜之計,迷惑了一群國民黨大老。但1990年當選“總統”,領導地位逐步得到鞏固之後,李登輝一步步滑向“台獨”。他先是提出“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繼而倡導“對待政治實體”、“階段性兩個中國”。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談時則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臺灣是臺灣人的東西”,暗喻要帶領臺灣人走出中國,建立“臺灣人的國家”。1999年7月9日,李登輝乾脆說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李登輝準備將“兩國論入憲”,只是因爲大陸、國際社會與島內的強烈反彈,他只好暫時作罷 。除了“兩國論”言論與主張之外,李登輝還採取許多具體做法,使“臺灣獨立”實質化、法理化。其主要表現爲:對內實施與“臺灣獨立”相匹配的政治、軍事體制;在兩岸關係上不斷製造事端,阻礙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對外則是大力推行“務實外交”,力求“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對等獨立地位;在意識形態上,借“本土化”割斷兩岸歷史、文化淵源,培養“獨立意識”。 李登輝的以上做法,完全背離了蔣氏父子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獨基本教義派”提倡的獨立建國沒有本質區別。其後果是,大陸強烈感受到國家分裂、國力削弱的威脅,不得不採取應對之策,故而兩岸的經濟、政治協商全面中斷,台海形勢在李登輝任內兩次爆發危機。一次是李登輝1996年訪美後大陸三次舉行軍事演習,台海戰爭一觸即發;一次是李登輝於1999年7月提出“兩國論”後,大陸被迫展開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鬥爭,台海再次籠罩戰爭陰雲。總之,李登輝推行的“內政”、“外交”與大陸政策,使臺灣走向獨立和大陸訴諸武力的可能性同步增多。 2000年3月18日,臺灣舉行領導人 換屆選舉,結果民進党取代國民黨成爲執政黨,陳水扁當選臺灣新領導人。陳水扁上臺後宣佈“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然而陳水扁另一方面回避、模糊“一個中國”,強調“一個中國”是議題而不是原則,否認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拒絕出任“國統會主委”,還說“統一並不是(兩岸)唯一選項”。除了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步步進逼外,陳水扁還在處理事關兩岸關係好壞的軍事、外交與民間交流等領域,明顯向大陸發起挑戰。軍事上,提出和實施“決戰境外”戰略,購買、研製和部署潛艇、大型戰艦、隱形戰機、地對地與空對地導彈,在金門、馬祖等前沿陣地部署導彈等;外交上,企求美國積極介入兩岸關係,強調要與美國、日本結成對付中國大陸的軍事與政治同盟,並沿襲李登輝時代的“金錢外交”,強化與大陸的外交戰;對於兩岸經貿往來與民間交流,陳水扁繼續採取限制、阻攔的做法;意識形成上搞“去中國化”。陳水扁要與大陸進行實力抗衡的意味變得越來越濃。 陳水扁不僅有主張臺灣獨立、呼喊“台獨萬歲”、推動民進黨走向“台獨黨”的歷史,又受制於激進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加上他以39%的微弱多數當選,以及他本人與民進党可開拓的中間選票有限,其“台獨”立場難有很大轉變。而民進黨是一個將臺灣獨立列入政綱的政黨,該黨上臺並沒有廢除或修改“台獨黨綱”,目前也沒有或修或廢“台獨黨綱”的打算,未來也難以有所動作。也就是說,照目前形勢來看,陳水扁與民進黨主政下的臺灣前途、獨立將可能是它們唯一或最重要的選項。以上種種狀況都使大陸認爲臺灣當權者根本無意致力於兩岸統一,而是執意追求獨立、對抗,大陸對民進党與陳水扁難有任何信賴感。加之陳水扁本人以“百變阿扁”著稱,民進黨對大陸瞭解甚少,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執政者無法接觸,大陸更加難以信任他們。 外力介入愈深兩岸和平愈難保 就在兩岸互信基礎與和平統一環境受損的同時,美、日等外國勢力介入台海爭端的力度增大。蘇聯解體後,死抱冷戰思維的美國轉而將中國視爲競爭對手,故而加大臺灣牌的份量,一方面鼓吹“中國主權觀過時”,以人權、貿易來壓中國,一方面擴大對臺灣的軍售,調整對台政策,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層次,發展與臺灣具有官方性質的實質關係,允許李登輝等臺灣高層官員訪問美國,還意圖建立美、日、台三角同盟關係。特別是小布希主政美國後,在賣給臺灣柴油動力潛艇、“基德”級導彈驅逐艦等攻擊性武器的同時,還公開表示一旦臺灣遭到中國大陸攻擊,美國將“竭盡全力”來保衛臺灣,即意味著美國向外出兵(《華盛頓郵報》2001年1月26日)。而且小布希在宣稱武力保護臺灣的時候還刻意不提反對臺灣獨立。顯然,美國改變了過去對華、對台的“模糊戰略”,轉而變成“戰略清晰”,即將重心偏向臺灣和利用臺灣來對抗中國。 正因爲有戰略的大調整,美國積極擴充西太平洋軍力,於2000年下半年在關島增派巡航導彈、攻擊潛艇之後,又於2001年4月決定將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由2艘增加到4艘,B—2隱性轟炸機、遠端轟炸機進駐關島,增加美國西岸的“三叉戟”攻擊潛艇,瞄準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則增加一倍,增多太平洋的前哨基地。今年5月1日,小布希宣佈美國將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日本也追隨美國,將長手伸向臺灣。日本一直想通過各種手段來控制臺灣。因爲,控制臺灣即可屏障日本西部的安全,又可通過臺灣來前進亞歐大陸。1999年4月27日,日本衆議院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標三個相關法案:《周邊事態法》、《自衛隊法修正案》、《日美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修正案》。5月24日,日本國會正式通過“新日美防衛合作指標相關法案”強調只要日本認爲周邊“事態”對“日本的和平安全構成重要影響”,就全力與美國合作;7月27日,日本防衛廳年度報告強調日本的自衛權,甚至包括先發制人的“自衛權”。對於臺灣問題,近年來,日本政府逐漸調整了不介入的政策,唯美國是從,公開支援臺灣的分裂活動,並做出了許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森喜朗政府時期,日本一方面大幅增加軍事預算,擴充軍備,增造大型作戰艦隻,還準備建造航空母艦;另一方面允許李登輝於2001年4月訪日,助長日本與臺灣島內的分裂氣氛。森喜朗政府還強行通過不承認戰爭罪行的新科教書。小泉接任日本政府首相之後,不僅沒有改變森喜朗的極右路線,更堅持不修改錯誤的歷史教科書,執意要參拜供奉日本戰犯的靖國神社,修改不設軍隊和不向海外派兵的憲法。 美國政府對華對台政策的一系列舉動表明,美國在冷戰結束和其成爲世界唯一霸主後,一方面將中國樹立爲頭號敵手,一方面加大介入臺灣問題的力度,明顯要遏制中國大陸、重心偏向臺灣。日本右翼勢力與日本政府則將臺灣問題作爲對抗、威懾中國的籌碼,強化台海爭端的介入。美國與日本的做法,使中國的國家統一與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臺灣問題越來越成爲中美、中日之間的摩擦點,台海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多變和不穩定,和平條件減少,戰爭因素增多。 兩岸和平統一空間越來越窄 兩岸互信基礎的破壞,台海局勢的惡化,大陸除了感覺到臺灣島內分裂勢力在急劇膨脹、臺灣當權者已擺出獨不回頭的態勢、兩岸的統一漸行漸遠以及臺灣問題的嚴重性之外,更面臨臺灣獨立、東南屏障不保、邊疆地區動蕩等威脅。而美、日等外國勢力強化對台海爭端的介入,特別是美、日、台有意建構對抗中國大陸的政治、軍事、經濟同盟,大陸有被包圍的嚴重危機感。另外,由於生活的提高和整體實力的增強,大陸民衆越來越關注臺灣問題與國家統一、國家安全,大陸政府要顧及民衆對這些問題的反應。爲了確保國家安全,爲了遏阻臺灣與大陸分裂,也爲了向民衆與子孫後代作出交待,大陸政府必然要採取堅定措施,消除或減少來自臺灣問題的威脅。 對於臺灣問題,大陸過去的一貫立場是致力於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果仔細觀察並分析,大陸這項政策的核心應該是和平統一,所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只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保障,而不是先決條件。然而,大陸幾十年來致力於和平統一的結果是什麽呢?是臺灣島內分裂勢力的上升,臺灣當權者不僅不願兩岸統一反而導向臺灣獨立,臺灣與大陸母體的分裂傾向越來越明顯。這種結局使不少人懷疑和平統一方式能否真正解決臺灣問題。因此,儘管大陸還是倡導和平統一,但在許多人看來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已越來越渺茫,更有人認爲和平統一的政策應該檢討,許多人認爲應該對不願統一甚至執意鬧獨立的人尋找和使用另外且更加有效的途徑。 解決治權分離,維護國家統一的方式,通常只有兩種,一是和平,一是戰爭。既然和平方式難以達成國家統一,那就只有戰爭一途了。從相反的角度來看,臺灣如果要達成獨立目標,戰爭也可能是唯一選擇。因爲無論是兩岸統一還是臺灣獨立,都需要通過戰爭來驗證:要麽臺灣戰敗,兩岸完成統一;要麽大陸戰敗,臺灣得以獨立成爲一個國家。長期擁有臺灣主權和整體實力遠超過臺灣的中國大陸,絕不會容忍臺灣獨立,也不會聽任臺灣獨立傾向蔓延下去。出於這種考慮,大陸除表示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之外,對臺灣新執政者已不抱幻想與奢望,提出做好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準備。這就是衆多人士認爲兩岸和平統一空間越來越小,台海戰爭可能性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 從當前形勢來分析,兩岸和平統一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若將兩者對比衡量,我個人認爲是挑戰大於機遇。也就是說,兩岸關係目前是表面平靜,實際上正在孕育更大危機,台海爆發戰爭的因素在增加。當然臺灣方面如果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常軌,或起碼承認“九二共識”,重建兩岸互信,台海危機與戰爭危險是可以消除的。要做何種選擇,就看當事者如何去拿捏分寸把握機遇了。

台長: Hansen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