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饞人﹐常常兩肩擔一口﹐東西南北走。無他﹐覓食而已。但吃的也不是珍饈 美味﹐只是平常百姓家的日常之食。所以﹐我不是美食家……自古以來﹐儒道兩家﹐道不同不相為謀﹐然儒家的維生與道家的養生﹐卻並存於食書﹐相互為用。魏晉六朝士人好援飲饌滋味論學﹐名士談玄尤重言味﹐鍾嶸論詩﹐以品味定高下﹐此後滋味與品味合流﹐出現於文士詩文之中﹐張岱《陶庵夢憶》﹑李漁《閒情偶寄》都是有品味的明清小品……朋友稱我是個樂觀的保守主義者。樂觀的保守主義者不願意卻不抗拒任何的改革與改變﹐但對任何舊事物的沒落與消逝﹐當然包括飲食﹐總會平添幾許閒愁﹐不知飲食也商品化以後﹐南北同調﹐眾菜一味﹐還有甚麼可吃的。
【逯耀東《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三聯書店﹐二○○二年十月】
不是美食家的逯耀東教授好多本書都很好味﹐而且都是只憑文字功力﹐不靠攝影包裝而為之的飲食文化書﹐讀之令人肚子裡更有學問﹐不致積滿脂肪。
傳媒近年鼓吹尋訪美食﹐骨子裡當然為了爭取廣告﹐刺激經濟。說穿了就是歌頌消費﹐指示大家努力花錢﹐吃好一點。
報章雜誌把食物塞滿全版的“美食指南”﹐效果其實令人吃不消。鄰埠電視臺《日日有食神》不是殺蛇就是ṃ牛﹐主持頻呼“好食﹗好正﹗”膽小如我看得反胃。這樣的推介“美食”﹐不僅未能展示飲食文化精深的一面﹐反而把大眾的獸性推高﹐人人都被“教育”得更膚淺。
我是一個悲觀的保守主義者﹐消費主義令年輕一代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我不算是一個饞人﹐豉油撈飯﹑腐乳撈飯也是我的美食﹐在這個好味至上的時代﹐不禁有點擔憂﹐整個社會如此賣力地吃得好﹑吃得飽﹐將來是要付出代價的﹗千萬不要忘記﹐吃得過多﹐乃是“七宗罪”之一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