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 提到...
剛剛讀完了《撫摸》,幾乎是一口氣讀完。(昨晚看到兩點,今早吃完早餐馬上看完)
讓我沉澱一下再跟你分享!!
旅途上保重!!
May 15, 2006 7:29 PM
寂然 提到...
建中:
期待你的意見.應該是看過這本書才真正知道我在寫什麼吧!
建中 提到...
先跟你分享我想談的幾個題目:
1-我覺得你的小說給人一種閱讀的愉悅,這是一種介於傳統的元素與創新的敘事之間的愉悅。如小脂的評論,我會把它納入後現代語境的討論。尤其頭幾章,先是校園愛情(日本片?),再來是通俗三角戀(最常見的港劇?),再來是心理驚慄(黑色電影?)。這令我想起卡氏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同樣是玩類型。我個人覺得這種在類型中遊走的愉悅感跟你平時很接近流行文化及主流電影有關。
May 17, 2006 6:18 AM
建中 提到...
2-是城市書寫的問題。
我很好奇你如何藉著這幾個人物建構你心目中的澳門。我試著把這些人物分類:1-變態+犯罪(andy);2-一個好人(安安);3-是佔最多數的:有那麼一點複雜的好人:周(寫作的暴戾傾向)、傑(人稱殺人王)、少芬(曾經的叛徒少女)。這其中,第一類及第三類是最重要的。而他們幾個人的「撫摸」,亦可以此分類。
而最後的結局是:第二及第三種人遇到情感歸宿,留在澳門;第一種則遠赴紐約,很墮落的生活。我個人很粗淺很初步的看法是:在小說中,最能代表澳門似乎就是第三種人,表面平淡,總算是好人,但暗藏一點複雜一點陰暗。
好了,先聊到這裡。另外有關性別書寫如何跟城市性格有關的問題,下次聊。
也謝謝你千里贈書,我也很久沒看小說看到手不釋卷了。
May 17, 2006 8:35 AM
寂然 提到...
建中:
謝謝你跟我分享你的看法.
我的確希望用小說有流行和實驗的元素,也真是看了不少電影,寫小說時的場面調度都由看電影學來,因此你的分析對極了,另外,我是從類型小說進入文學世界的(武俠小說,衛斯理,大量愛情小說),不在小說中展露一下不覺得痛快.
那幾年真的發了狂想為澳門文學做點事,可能另一個原因是想證明一般人都讀得懂的小說也可以負載讓評論家分析的責任,其實之前澳門出現過一些實驗性很強但一般人不會明白的小說,我比較貪心,於是有了這試驗,可能有好效果,可能兩頭唔到岸,出了書的東西是我比較滿意的,其實寫得不好的有更大量,夢子把關很嚴,寫得不夠好的,她真的不會出.
說來奇怪,安安這個人可能是我寫得最好的人,這個人完全是出於創造,沒有原型,其他人都是有原型的,我倒沒有想過寫澳門人的野心,只是想玩一次多角戀,設想很通俗呢!
我的下一個小說一方面會比“撫摸”更實驗,一方面會更接近流行文化,因為我的目標是:玩漫畫.
寫完之後要馬上請你給我意見了.
May 17, 2006 10:04 PM
建中 提到...
嗯,,原本如此..
我想,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澳門作者,無論你是否有意,其中總會摻雜著很澳門的東西。andy這個人從頭到尾是一個outsider,他把這些澳門人的犯罪欲望挑起,但他卻不像屬於這個城市。最明顯的是你最後把他”逐出”澳門。我個人的解讀是:有關撫摸的種種負面的情感行為都因他而起,把他逐走,澳門便天下太平--雖然每個澳門人潛藏陰暗面,但至少不會浮出水面。我初步想嘗試把這種書寫與澳門「古往今來」的「和諧小城」形象一起思考...
今天坐巴士的時候,想起那個場景:下雨天的高地烏街,雨水與血液一起滴在那警察身上....
我突然間感到很欣慰--終於有人把這個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文藝化」了。這就是一種文化的想像,它對一個城市形象的建立太重要了。老實說,如果不是張愛玲等作者,誰又會對上海的弄堂充滿遐想?
有關這本小說我還沒講完,下次再聊!
(我很想回澳門後也嘗試寫一篇分析《撫摸》的文章,不知會否太遲?)
May 18, 2006 3:03 AM
建中 提到...
忘了說,那個下雨又滴血的高地烏街,好像是《七宗罪》....
想著想著,有沒有人寫過一個永遠下著雨的澳門?
May 18, 2006 3:09 AM
寂然 提到...
Andy的確是個局外人,他的真人版真的人在美國,我把許多個類似的真人的特色集合在一個人身上,是有這些人的,他們一方面有真本領,但不能存在於澳門主流社會,不知是什麼原因我會把他寫成反面人物,當時是從一個男人被另一個男人非禮的角度去寫,主要表達受害者的反應,沒有給異類的Andy更大的同情,可能找表了我當時的性別立場和價值觀,如果現在再來,我會用不一樣的手法。其實我也寫過女同性戀,也證明了我可以接受女同性戀多過基佬,很古怪吧!
如果你寫小說評論一定令我有新的見識,絕不會遲,希望你回來時我來得及把最新而且不下於“撫摸”的小說給你看。
May 18, 2006 2:18 PM
匿名者提到...
原來你也思考過這個性別書寫的問題了。
是的,我必須坦誠的跟你說,這個部分我並不非常欣賞。當然,嚴格來說這是有關於性別問題的討論,而不是小說的藝術價值的問題。
電影研究早有定論,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的荷里活片的同性戀角色只有兩種:一是引人發笑,一是變態殺手。看《撫摸》,我很遺憾地想到了後者。像你所說,你似乎沒有給andy適當的同情關懷。我覺得原因之一是你用的是類型片敘事,而那一段就是心理驚慄,似乎較難容下對弱勢的關懷。再者,男人對女同志的接受度大於女同志,這在我們的文化中本是很平常的事。
不過,還好的是你給了周及傑兩個角色一塊小小的陰暗心靈角落(雖然我個人期待他們的人性陰暗面可有更多著墨),不然,小說就真的會落入一種「正常/變態」、「加害/被害」「真愛/肉慾」、「澳門/紐約」的截然二分。現在,我至少感到周及傑等人某程度上是與andy一樣的。有關這一點,在小說中表達得非常隱約,未有完全發揮,是比較可惜的。小說結尾,令人傾向於覺得是雨過天晴,而不是「可怕的事隨時會再發生」,這對我來說是個小小瑕疵。
不過無論如何,你寫出這本小說,成績令人振奮。有沒有想過找香港幫你發行,我覺得會有市場,再加上書價很相宜,而且封面及書名吸引。
May 18, 2006 9:42 PM
匿名者提到...
更正:
應該是「男人對女同志的接受度大於男同志」
May 18, 2006 9:46 PM
寂然 提到...
傑最後跟少芬可能有發展空間,他救了她,在我來說已經夠了,不想說得更深入.其實愛一個人也是間接愛她的舊情人,是很古怪的想法,不過我想那是存在的,我當時沒有能力表達的更好.
那幾年同志文化大行其道,我不可能不知道一些關於同性戀的論調,不過,澳門的真實情況是:一個異性戀者被同性侵犯一定會反感和驚訝,我要表達的是這個主題,所以一定要把那驚訝寫出來,當時也在想,這只是第一次寫同志,以後還會寫的,不過後來我也提不起興趣再了解同志了,因為愛情故事仍令人著迷.
這本小書是夢姑娘逼出來的,她不逼我可能現在也未寫完,我覺得故事仍是很老土,多年來我掙扎於本土還是超越地域的問題,至今沒有答案.
感謝你熱情的跟我討論,不過我的小說仍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不是真正的上品,這一點我是知道的.而澳門真正能走出去的小說家,我看是梁淑琪,她的小說真的與澳門沒有關係,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如果你有時間,看看她的作品,自會了解我們的評論家對澳門小說最不全面了解之處,他們總是以為她只是一位新秀,我是一開始就覺得她比我老練的.
May 19, 2006 7:41 AM
順便一提:我把《撫摸》全文刊在”優秀文學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該網站找到.當然,各位買書捧場我會更高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