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3 07:09:34| 人氣32,98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財團法人許氏宗祠落成慶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財團法人許氏宗祠落成慶典
 1022日上午10點台北市許氏宗祠,舉行新建落成啟用典禮,台灣各縣市許氏宗親會代表及各姓氏宗親會代表齊聚一堂,均到場祝賀,現場冠蓋雲集,今天出席人數大約600多人,在地下會議室所見幾乎會場爆滿,座無虛席,揭牌儀式於1040分準時開始,在鐘鼓齊鳴中揭開了序幕,頓時鞭炮舞獅齊出,接著開中門,所有人員引入大殿,隨即依照古禮進行,行三獻禮,於12點祭祖大典結束,接著到地下室聯誼用餐,下午2點整個活動圓滿成功。 

原先許氏宗祠是在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5411號一般的五樓公寓內,建築物內部的面積早已不敷使用,在各種因素考量下,早在多年前計畫把祭祀公業留下的一塊淨土,編列了預算,選擇位在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的永春崗上,規畫了做未來的許氏宗祠用地,在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0巷內半山腰,為了興建新的宗祠,可說費盡心思,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地方人士協調交涉,雖然曾經引起當地居民強烈反彈,為此釋出善意,許氏宗祠董事會也特別答應,除了將做好水土保持外,更認養了社區的公園,好不容易台北市政府核准了許氏宗祠建築執照。工程如期進行,順利的能夠在今年100年落成啟用,代表著許氏宗族文化的延續與傳承,也是許氏家族所有人的最大福報,能夠得天獨厚擁有這麼好的風水寶地,讓祖先得以在此長眠。

從遠處向山鳥瞰,宗祠建築物非常雄偉壯觀,廟貌巍峨,堂皇肅穆,佔地規模比原先大了許多,耗資好幾億元,無論是外觀及內部設備都是最新穎最豪華的,這棟建築物可說結合了中國傳統人文意涵與現代化建築匠藝的精湛智慧,從木石結構可說都是一流的,在地理、風水上特別考究,建築型式格局採左右對稱,由外往內,前低後高,空間上則依序為山門、天井、翼廊、正殿,山門台階、門柱、牆面、石鼓或石獅,皆使用高級花崗石建材,雕工精緻,舖設的條狀石埕,使得整座宗祠更顯氣勢磅磗、巍峨壯觀,彰顯著子孫對祖先的崇高敬仰與其在心目中的尊貴地位。除了地利之便,坐落在台北市最高級地段,信義區象山山腰上,其規模除了吳氏宗祠、詹氏宗祠外算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這不僅是許氏宗族的榮耀,也是許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爾後將有一個非常好的祭祀場所,建成之後,許氏子孫們可以將祖先之靈,安座新的宗祠廟堂內,以方便在台子孫永世追思祭拜,演繹著子孫聯誼活動,不僅是闡揚孝道也具備敬神崇祖、光前裕後的教育意義,每年在這裡將固定舉行春秋祭祖大典,以示慎終追遠不忘其本。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台北市台灣許姓宗祠由來

創始宗親:許丙、松英、善教等三十名 許姓宗親提供
興建年代:民國十六年歲次戊寅( 公元一九二七年 )
宗祠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0巷永春坡

宗祠電話:(二)二三八一四二五四號
  姓源纂載:許氏姓源,出自姜姓,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故以姜為姓。子孫伯夷佐帝堯任典禮之官,使掌管理四岳,為諸侯伯,號稱太岳。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公於許,( 舊城在今之河南許昌縣 ),以為太岳之後代。至成公之子,元公吉,為楚所滅,後遷容城,子孫繁衍天下,以國為姓。
 臺灣許氏,為臺灣第十一大姓。在明清二代,由福建泉州與同安金門,渡海來臺族人為數最多,散居於臺灣全省各縣市,如台北市、台北縣、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分佈最多鄉鎮市區,為雲林麥寮、北縣三重、臺北中和、臺北板橋、彰化鹿港、臺北鶯歌、嘉義市等。
許氏族人渡海來臺,以福建泉州府、晉江、同安。澎湖許氏俱出自金門珠浦許氏五十郎忠輔公派下,為澎湖該縣第二大姓。
 同安縣其他派別:許希典、聲良父子入墾於台南佳里。雍正十二年,許利生入墾於新竹竹北。乾隆初期,許舜堅入墾於嘉義太保。乾隆中期,許久入墾於南投竹山,許賴家入墾於台北市北投區,許得入墾於台中地區;許媽茸、文漳三兄弟,入墾於屏東東港。清道光初年,許犀王入墾於彰化田尾;許福入墾於台中神岡;許浸入墾於苗栗竹南。

晉江縣瑤林石龜愛公派下:清永曆末年,許點飛初居台南市,後移遷墾台北淡水。雍正年間,許時遷居於高雄市;許天寶入墾於彰化鹿港;許式生入墾於台北縣新莊;許宗關、宗琴、宗珪兄弟,入墾於台北市木柵區。乾隆中期,許孟宗、許成宗、許朝瑤等。入墾於彰化花壇;嘉慶年間,許淵入墾於雲林元長;許貽義、許貽勝、許周由等,入墾彰化大城及芳苑;許有志入墾於鹿港;元泮入墾於彰化線西。

蓬山大房鄉璋公派下:乾隆初年,許帝德入墾於雲林麥寮,許立入墾於彰化二水;許厚樸入墾於竹山;許用程入墾於彰化和美;許雍治入墾於台中地區。許用月、用忠兄弟入墾台北市。

安溪縣虞都建籃公派下:嘉慶初期,許懋明、許懋胤、許懋朗,入墾於台北縣鶯歌;許慶榮入墾於台北縣泰山鄉。康熙中期許哲栖入墾於台南市,其後分傳南投、高雄,許標重入墾於台北市。


安溪縣光德派下許澄擬入墾於台北松山塔悠,許建總入墾台北市松山區。咸豐年間,許仕讚入墾於苗栗通霄。

 南安縣:雍正年間,許僯入墾於彰化、員林;許徵入墾於東港。乾隆初期,許九入墾於東港;許登入墾於員林;道光年間,許寢入墾於東港,分傳高雄旗山。

金門縣鹽埕尾鄉許氏,清高宗乾隆年間,七世維元入墾於中和市瓦瑤里及永和市溪洲。

不詳知縣別:清永曆年間,許友儀、許源興、許盛森等。入墾嘉義新港。康熙六一年,基隆夥長許略與噶瑪蘭社夥長許拔,被藍鼎元檄防,朱一貴遁入山後;同年間許某入墾於新竹香山鄉,與泉州人許遠光、許連光入墾於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有許志遠興建太子宮堡在台南縣太子宮;十二年,同安人許利生入墾於新竹縣大義村後面庄、陂仔頭、崁仔腳;漳州人許德裕入墾於馬芝保頂厝、海埔厝( 今彰化縣 )

乾隆年間:一年,有管事許葉入墾於尖山仔社,番啊里莫控居中庄,許氏放牛草其地;十年,泉州人許大岳入墾於台北縣木柵區富德坑;十三年,漳州人許阿九入墾於台北縣金山鄉水尾村;十六年,許輔斌與鄉人捐建麻豆太極殿齋房;二十年泉州人許宗琴入墾於台北縣深坑鄉深坑村;二十年許錫安入墾於台北縣金山鄉可水村跳石;二十年,許廷瑄入墾於水沙連堡初鄉寮庄( 今之竹山鎮 );卅六年,漳浦人竹山;許山河入墾於竹南一堡中港;五三年,漳州人許金錐入墾於金山鄉和美田村崙子頭;五四年,許志明入墾於台北縣林口鄉菁埔村;末年許成萬入墾於石門鄉公地;許某入墾於金山鄉西湖村倒照湖;許故與許文入墾於石碇鄉豐田村崩山;許秋來入墾於石碇鄉烏塗村四份子。嘉慶年間:泉州人許環入墾於台北縣石碇鄉水底村柑腳坑;許梨入墾於台北縣深坑鄉石碇村。

來自福建漳州府:
南靖縣:康熙中間,許天成入墾於嘉義,後遷墾桃園縣大園;許若麟入墾於彰化田中。雍正年間,許仕達入墾於嘉義民雄;許高、日照父子,入墾於田中;許得入墾台北金山。乾隆年間,許利、許會、許質樸入墾田中;許日、許孟旭待入墾二水;許達天入墾南投鎮。嘉慶年間,許品入墾台中市。
詔安縣:耐京公派下:康熙末期,許侃德入墾佳里;雍正年間,許元廷、許奇遠入墾於彰化市後分派南投。乾隆年間,許吉昌入墾南投縣;許大有入墾於彰化芬園。乾隆末,許士德入墾於台七股;許賞入墾於金山。

道光初年,許束入墾於宜蘭市。
長泰縣:康熙末期,許蒼入墾於高雄橋頭。

平和縣:康熙五十年,許居入墾於台北內湖區。漳浦縣:乾隆卅六年許昭入墾於雲林林內;許佛德。

木無根而本不生,水無源而泉不流,木本水源則是孝思之根基,亦是我東方獨得之倫理道德。如財源短孝就不成,如水缺源則木短本,豈能盡其用乎。竊思人生於世有財源而不得其用,有孝思而不得盡其願,有何良策否?此乃是台灣許姓宗親會,創設之使命,同時為之所由來矣。

 敬祖尊宗,譽宗族之孝悌,各宗興建祠宇其來有自。吾族許姓徙居於台,孤島獨懸於同安東南海域,版圖雖易,唯我宗親不忘本本末,雖在前清時代,屢有提倡宗親會之創立,會址在台北城內之重慶南路,後因財團未固而告廢,留有列祖香爐待處。嗣後地方許姓紳士,雖有相繼奔走倡設,該事非族親共同協力,迨日據時拙鑒於此,爰於民國十六年春,乘工友會職員協助,向台灣日日新報社,漢文記者許寶亭宗親提儀及此鼓募會員,於次日報紙顯要版面刊出,凡我宗親無不踴躍參加。有桃園國校訓導許天送宗親加入為首,繼而文山郡許友貢、許能才、許清揚,基隆許梓桑、台北許丙、許智貴、許善教、許松英、許澤淪、許火旺、許詩烈、許槐檀、許先景等諸熱心宗親擁至參加,會商推行事宜,宗親議往六張犁觀察石祖師廟,許友貢、許能才、許益講諸宗親先導參觀廟宇,許丙宗親招請許大老參觀陳老師邸宅式樣建築,及市內中庄仔、士林長春牧場、北投等處。是為稽查台灣許姓宗親會之創設及興建許氏宗祠地點。

建祠之巨資基金,有許弼水、許天乞、許德旺、許澤清諸宗親等,不遺餘力四方東奔西走努力募集,曾受日人懷疑為革命份子組織,其時幸有許丙、許智貴、許善教、許松英等諸紳士之參加,不至有所恐懼而停頓其工作。迨至民國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始創立台灣許姓宗親總會,時有台北州知事高橋閣下與台北市尹田端閣下等,日人之高級官員參加其會,譽及我台灣許姓一族之聲望。是時在江山樓舉行式一連三日演戲慶祝,熱鬧空前,當時日治時代,可以有如此盛大祭典,或者是可謂本省台灣之始創,特此敘述台灣許姓宗親總會成立之由來。
http://lstic.tw/ls/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32&forum=5

轉載全球許氏文化網
安溪縣中標許氏宗祠

開基始祖:添壽公,字烏髻,號崑山。 許清景宗親提供
興建年代:民國廿四年歲次乙亥( 公元一九三五年 )
宗祠地址:安溪縣崇善里中標鄉乾埕草埕尾
宗祠電話:(○五九五)三二三一九○一號
安溪中標,取其地形,由北而南流,南狹而長,其形猶如﹁標杆﹂之意,故古稱為「張標」。中標在明清兩朝時代屬於崇善里,至今海內外宗親仍習稱為「崇善里中標鄉」。中標許氏居地招萍,現所存地名有「洪厝井」、「郭山尾」、「蔡厝」之稱。依據古老相傳,早期係洪姓、郭姓、蔡姓所居之地。自從許姓遷入之後,他姓人丁以漸稀微,乃至無存,現今仍存為一姓許。
光德慎齋公,三世孫許添壽,約於明永樂年間,( 公元一四一五年 )前後,分衍崇善里中標鄉,為招萍中標許氏之開族始祖。其終時四十二歲。第二世單傳,三世之後生殖漸繁。相傳添壽公,初居時土名稱「橫頭園」,房舍簡陋,僅避風雨,或因地理位置之故,未能成為開族創建祖迴之基。
據古舊族譜中亦有「吾族自先祖開基以來,歷經傳有一十餘世,而未有為此地光者,皆由未建立其祖祠創造其理也……」之記載。其後歷經數代之耕耘,迨至三世祖源耀、源尾。三座祠宇繁鄰並列,二房居中,均背南朝北。其地理環境是「鼎溪其輝、源鏐公三兄弟,分居為三大房柱,若干代之後,始各自創其本房祖宇,地址移徙於乾埕草埕下,占山聳其上,委蛇而來,側轉而下,如牛之眠,似椅之座」,所謂稱為「眠牛穴」。二房祖祠者,風水之寶地也。
其一:「祖德地脈顯遺風;子孫昌熾播四方。」中標許氏自開基以來,已有五伯餘載,族人繁衍生殖隨朝政變革而興衰,至第三世子孫日漸興旺,迄今至七世,已是煌殖綿綿。僅大宗第二房,七世祖朝選、朝勉二公所傳,三代之內就有七「時」、八「淑」、廿五「仲」、五十「元」;以至十二世「士」字輩,至少有七十位以上同輩堂兄弟,再加長房、三房后裔人丁,足見數以千百計。彈丸之地不足以養生,其必然向外謀生,以求生存,八世開始外移發展他鄉。其時許時晦等,七兄弟就有五位移居浙江省溫州府;十一世元溪、元圭二公,十二子全遷居台灣。厥後朝代變遷,時政凋敞,社會風靡匪盜肆虐,抓丁荷稅,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十三世至十七世出現大批群眾外流;離鄉背井,遠遷新嘉坡者,有十五世許全、許協二兄弟、十六世德潘、德視二兄弟、三房十六世德省;天來、德狗。十七世內圍派許托、許冒五兄弟。二房十七世外厝派許奮、許諒八兄弟。赤土派金城、流鍋三兄弟。下厝派十六世伴土晒旦、文菊、送喜。十七世金伴、清金、宣爐、振豐、。桂花腳十六世許喜。十七世通判。棋盤派金田、德佃、德寅、玉親兄弟。十七世朝廷四兄弟及英元等。俱遷居印度尼西亞,還有遷居馬來西亞、緬甸。遷台族裔而今已發展到數千人。遷居東南亞等國家者族眾更是數以萬計。
中標族眾外流,勞力遞減,田地荒蕪,民宅塌廢,貧病交加,債務累累,族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煙稀微,一派荒涼之慘象,全族人丁僅存七十餘口。
  中標許氏全族人口,不論興衰時期,二房族人均佔絕對多數。現今中標許氏在本村有六百人丁,二房佔全三分之一。
  中標許氏宗譜始於何時,無從查考?依據私房家乘所載:僅記在清乾隆廿九年甲申( 公元一七六四年 )重修一次,迨至民國十三年甲戍( 公元一九二四年 )最後一次續修,統一訂立昭穆十六字,是故現今光德、中標、雅興、馬頭、及台灣等地字世序皆同,十八年後在民國卅一年壬午( 公元一九四二年 )八月,中標又一次編修私房家乘,三大房柱四位董事人( 二房人丁多二位董事 )主持其事,除新增補漏外,還有將合族共有山地界址寫入家譜,成為條規,世代遵守。四股董事各執一部現僅存二房棋盤派一部,其餘三部俱遺失。台灣宗親所帶回之譜史,亦僅為二房遷台以後繁衍之世系,仍有空缺,長房和三房全部空白,以待補遺。定昭穆總一,其義出於連枝同、所出之故也。
  其二:「任憑暴洪肆虐;祖祠祖祠根基尤存。」中標鄉許氏三座祠宇,創建於何時,毀廢年代考證不詳?據族老八十三高齡的許素琴往事恛憶,在地童年略懂事時,( 七十五年前 )長房祖祠已無所存,祖祠遺址,且被本房族親許璇,侵建私宅。三房祖宇只見遺址少數基石,唯二房祖祠尚存三間,為族親炭娟住居,至民國廿四年乙亥( 公元一九三五年 )七月初七日,天災人禍,特大洪水咆哮浸犯,中標許姓全鄉民宅淹毀無數,二房祖宇正廳以及廂房,雖有部份沖壞,未全部倒塌,到人民公社化大集體時期,二房生產隊社員,在此殘基上加以修建,作為隊址和糧食倉庫,民國八十年辛未( 公元一九九一年 )至八一年壬申( 公元一九九二年 )夏,再進一步擴大規模修建,始成現貌。
其三:「無獨有偶不是夢;輾轉反側尋根來。」中標鄉許氏祖祠,擴建動工於民國八十年辛未( 公元一九九一年 )冬,工程進行十分順利,請人擇家吉日吊裝石柱大門,地輿家預言:「百日之內,必有外援。」族眾對此將信將疑?中標族人只知往洋僑裔甚多;但很少往來,從未傳聞有人去台灣,談不上外援,民國八一年壬申( 公元一九九二年 )四月旁晚時分,遷台將近二百年的二房族裔,歷經多次輾轉周折,突然返鄉到中標尋根謁祖,經過查閱族譜,問清字輩,看信地址,確認無誤之後,俗語說:「人不親,鄉土親,故鄉情。」包帶祖祠墻土一塊,暫捐美金三百元,許文珍、許睦修二位族親返台報喜,重建祖祠之事,兩岸宗人無不歡欣雀躍。並於同年八月,由許來生、許文珍等七人組團,不辭勞累,繞道香港,跨越海峽,回到中標祖籍,許氏發祥之鄉,並帶部份族譜,尋根謁祖。至此與遠隔二百餘年,血緣相連宗親相見團聚,同時帶回卅餘位族親,助建祖祠捐款,合計人民幣三萬二仟多元。並預告日後有機緣,會常組團返鄉謁祖,面對如此喜事,故鄉族人紛紛傳說,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祖宗與地脈再現英靈。
由於重建祖祠資金不敷,祖祠外貌雖已完成,堂室內部樑柱、祖龕、墻壁、楹聯等項工程尚未完成,以待飾修。
 附舊祖祠即景詩如下:
占山峻起顯真奇;大崙音崗兩燦之。源發蓬萊呈聳翠;派分太岳挺芳枝。
三犀首出擎天柱;二虎奔飛奠地維。投下渾然交椅座;文筆倒成獻瑞芝。
從古神仙皆嶽降;揚眉吐氣應昌期。清乾隆甲申暮春笑齋恥古氏題 中標許清景宗親,調查整理提供

 

台長: 詹氏文化~chan han
人氣(32,98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詹氏大宗祠 |
此分類下一篇:2012年台灣詹氏宗祠2012年秋祭祖大典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7 16:08: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