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20 16:39:11 | 人氣2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別急,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洪蘭】

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

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

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他們看。

我問她們何苦來哉,

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

誤了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

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

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

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

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

他爸爸看見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

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

他沒有別的特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

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份,

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

他一眼看到平行桿、單桿和木馬就知道

這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

那天他十歲。

 

一開始,教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

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

終於替美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

(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奧運

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

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

孩子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札特的環境,

他會成為莫札特。

他如果有莫札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札特的環境,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

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札特。

我們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札特,

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札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

父母會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

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準。

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

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

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二,

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

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

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

大腦是用進廢退,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

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

視覺皮質被觸覺徵召過去用了。

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

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

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

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

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

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

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說的好,

「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

種下去了,不要時時挖起來看,

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台長: 若無
人氣(2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09-08-21 00:45:35
(悄悄話)
2009-08-21 08:57:34
(悄悄話)
2009-08-21 23:22:40
(悄悄話)
2009-09-13 20:09: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