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5 08:50:31 | 人氣1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挑「好」的說…家和萬事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希均

每天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新聞,

從政經、兩岸、社會到體育、健保,

使民眾看累了,聽膩了、心煩了。

進入廿一世紀的另一個十年,讓我們共同努力構建:

一個快樂的家庭、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進步的國家、

一個永續發展的大環境。

走向這個偉大願景的一小步,容我建議:

先從大家「挑好的說」開始。

用於家庭,家會快樂;用於社會,社會會和諧。

限於篇幅,祇討論對公共政策的批判。

  對公共政策的優劣,

做出符合比例的批評,是天經地義的。

‧謾罵是「自我感覺」好,於事無補。

‧「無所不罵」則凸顯自己的作秀與無知。

  評論時政宜有同理心與體諒心,

如陳長文與張作錦二位近來所呼籲的。

  在台灣,責罵官員,完全不要有勇氣,只要有脾氣;

稱讚官員卻需要道德勇氣。

一年半以來的馬政府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認為很少;

政策推動上,做了「慢」的倒很多。

平心靜氣地來探討新流感疫苗、ECFA、

美國牛這些公共議題時,這些都是做了「對的決定」,

但是為什麼反被認為是「做錯了事」?

這就是「專挑壞的說」的效應。

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來說,

面對「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的生效,

政府只要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

採取適當措施,台灣就要趕快簽訂。

少數反對者不斷誇大以及專挑負面影響,

而政府溝通力又不足時,就產生了政策的延誤,

使全民整體利益受到損失。

《遠見》雜誌十二月中的民調顯示:

百分之五十四的民意

認為簽訂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

只有百分之十九認為不重要。

當「對的決定」宣佈後,政府一碰到少數反對,

或遲疑、或收回,或道歉,好像變成「做錯了事」。

這種一再出現的場景,

起初是展現了風度,以後則是損傷了魄力。

這種退讓是多數支持者對馬政府失望的根本原因。

當輿論發揮報憂不報喜的功能時,

西方社會也常會出現另一種聲音:

請媒體告訴我們:「政府做『對』了什麼?」

台灣的廿五縣市與中央部會當然也做了很多很多

值得報導與令民眾興奮的事。

可惜「好事出不了門」,

使大多數的民眾日日夜夜被所報導的灰暗面

所籠罩。

讓我們做三個月實驗:挑「好」的說。

使用八十/二十原則:八成講「好」,二成講「不好」。

  孩子數學成績從廿分升到四十分時,

稱讚這是「一倍的進步」,不是「還不及格」。

‧鼓勵失業的丈夫:「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對遲暮的女子說:「妳一直有這樣動人的氣質。」

‧對蔡主席說:「加油,走理性的路。」

‧對馬總統說:「你放心,民調祇剩下一個可能:升!」

胡志強有本書名《幽默一定強》(不是「志強一定強」),

高希均有本書名《閱讀救自己》(不是「自己救閱讀」),

馬英九有本書名《沉默的魄力》(不是「魄力的沉默」)。

星雲大師一直在提倡「三好」:

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這樣做「三好」,一定有「好」報。

這「報」也指報紙。

大家來實驗三個月:挑「好」的說。

我猜想:股市會上升、微笑會增加、

「家和萬事興」的曙光也會出現。

台長: 若無
人氣(1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回憶ღ
現在有關(政府)的事..
我已經很少去關注了...
每回只要看了新聞.
說真的就讓人頭痛...
2010-01-15 17:01:30
(悄悄話)
2010-01-15 17:06:47
(悄悄話)
2010-01-15 20:28:38
(悄悄話)
2010-01-16 14:15: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