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14 09:07:18 | 人氣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導孩子妥善管理情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洪蘭

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

 

人的大腦是終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長與改變,

而改變最快的時期就是童年。

嬰兒剛出生時,

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比他成年以後的還更多,

但是因為大腦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

所以嬰兒自出生後,大腦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

把很少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

把常用的聯結成強的迴路。

決定誰被留、誰被刪的就是經驗,

尤其是童年的經驗。

我們的感覺皮質區在幼年時就已成熟,

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前也發育完成,

只有掌管自我控制、理解力、

抑制力的前額葉成熟最晚,要到十七、八歲才成熟。

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

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

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

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

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

(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

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

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

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

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

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

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

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

--腦下垂體--腎上腺(HPA)

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

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

包括結構上的改變,

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

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

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

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

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

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

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

給予他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

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

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

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

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

例如: 四兩 撥千斤,

用幽默來化解尷尬及用正向思考來處理問題。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

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

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

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

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

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

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

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的長期研究發現

孩子的脾氣是可以改的,

四個月大聽到巨大聲響會嚇哭的嬰兒,

長到四歲再測驗時,只有一半還會如此,

小時候害羞的孩子,長大不見得害羞。

所以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

孩子先天的脾氣可以被導正。

凱根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

性情終身打造」,

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在現在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

教導孩子妥善管理他的情緒,

是給他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不可等閒視之,更要從小做起。


台長: 若無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