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3 08:35:19 |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明心見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釋

惠能大師謂惠明曰:

「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

又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即於此言下大悟。

這是說,六祖惠能傳承五祖的心法之後,

即離開五祖道場,去了嶺南,

而五祖座下有位將軍出家的弟子惠明,

追著惠能想把法搶到手,惠能跟他說:

「你既為求法而來,那麼,心中的一切念頭皆應放下,

不可向外攀緣,不要思量或善或惡,

當這時候,看看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惠明用了這個方法後,當下就開悟了。

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練習,當境界在面前出現時,

心中不要產生喜歡不喜歡、好或者不好、

愛或是不愛等的反應,當作跟你毫不相干看待。

事實上,未悟的人,

當你的念頭認為已是如此這般地不去管它時,

你已經在管它了。

不過,若經常用這樣的方法練習,

即使未必能夠開悟,你的煩惱總會減少很多的。

 

如何能明心?

〈懺悔品〉中告訴我們有兩種方法,

能夠達到明心的目的:

1修五分法身:

修戒──自心中,無非、無惡、

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

 修定──?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

 修慧──常以智慧觀照自性,

不造諸惡,修眾善法,自心無礙,心不執著。

 修解脫──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

 修解脫知見──自心亦不沉空守寂,

並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

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2修無相懺悔:

從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從前所有愚迷等罪,悉皆懺悔。

從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

從前所有驕誑等罪,悉皆懺悔。

從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

從前所有嫉妒等罪,悉皆懺悔。

如果修了五分法身的法門,還是不能明心,

便是因為罪障太重,所以要修無相懺悔法門。

《六祖壇經》告訴我們,要不斷地使自己的心,

對於善惡的境界,

盡量不以自我的觀點或自私自利的立場,產生反應。

當你生起愚迷心、憍誑心、嫉妒心時,

要不斷地懺悔,願這種種的念頭不再生起,

不再用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心,

去判斷它、執著它。

 

如何能見性?

〈坐禪品〉云:

「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又云:「對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又云:「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

「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

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般若品〉云:「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令得見性。」「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又云:「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又云:「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以上都是教我們如何能見性的辦法。

本文摘自《禪鑰》

(大法鼓 第955集)

 

 

 

台長: 若無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