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9 09:20:56 | 人氣3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用智慧寬諒眾生 在生活中學習佛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覺林法師:
用智慧寬諒眾生 在生活中學習佛法

人與人之間慧性平等。
身外境界的好壞是由“分別智”來判斷,
若能融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觀念,
則是平等慧,智與慧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大慈悲。
慈悲之行,須以智慧來推動,才能精確無偏。

除了慈悲、大愛,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
人若有疑慮,則心志不堅,會時常猶豫:
做利益眾生的事,是不是在人群中攀緣?
是否只修福沒有修慧?
是不是能夠解脫六道輪回呢?
既然本著大愛投入人群,
若還有這些疑慮,心就無法堅定,
而且在人群之中難免煩雜,
就會想找一處清淨的地方,
久而久之即慢慢脫離人群。
一旦脫離人群,想要發揮這份大愛,就沒有機會了。
菩薩必須在人群之中行六度萬行,
若不在人群之中,如何引導眾生發菩提心?
又如何救拔眾生苦難,給與眾生快樂?
⋯⋯

菩薩安住於發心道處。
我們學佛就要一心一志,不要起疑惑,
一有疑惑煩惱,絕對無法精進;
對人起疑心,對道起疑心,做人就不會成功。
總而言之,我們必定要有信心,
才能夠精進於菩薩道上,
才能夠完成正確的大愛。

我們既然有了這份愛,就不能夠有“我慢”。
慢心會使眾生遠離我們,
而我們也無法投入人群,傲慢是大愛之敵;
若有傲慢的形態,就無法親近眾生,
發揮度化眾生的功能。

所以,發願行菩薩道,要謹防五種心魔
——貪、嗔、癡、慢、疑,
這是立志、立願、立行的大敵。
心魔起時,眾道減損,
所謂“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滅”,
若想成道,就要先滅除這五種心魔,
使它無法與道並存。
學佛不離生活,生活不離學佛,
在日常生活中,要力行菩薩道,
不可滅失了道心,不要生起這五種心魔。

 

 

 

 

台長: 若無
人氣(3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2-01-19 23:44: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