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31 09:49:38 | 人氣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證嚴上人主講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引領人開闊心胸、探索宇宙人生真理,
保護單純心念,大愛付出無所求。

數月前,國外一份「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
人類耗用天然資源的速度,
遠遠超出地球能持續供應的速度;
地球資源已經透支超過百分之五十,
若人類再不正視問題嚴重性且合力解決,
即使有第二個地球,資源也不夠用。

人人都期盼天下風調雨順、
大地生機豐饒、人類生活富而無缺;
但這需要每個人都有覺悟,
戒慎虔誠面對天地萬物,願意回歸儉樸生活、
力行節能減碳,才有可能達到。

日日都要戒慎,時時都要虔誠。
今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
是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
全球超過三十四個國家地區、
逾三十五萬人參與慈濟浴佛盛典。

看見各宗教共襄盛舉、與會人數年年增加,
共同祈求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災難消弭,
那清淨如蓮的莊嚴形象,宛若菩薩雲集的靈山會;
我內心的感動與感恩難以言詮。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不應執著在信仰的不同名相而有所分別。
感恩人人開闊心胸,去除宗教間的成見、
相互包容,以恭敬、感恩、尊重之心浴佛,
展現祥和整齊之美。
這分超越宗教的「善念共振」,
就是人間永恆的真善美。

以法淨心,用愛互動,信力堅固,善力無限。
今年,香港慈濟人在全港最熱鬧的金融
和商業中心「中環遮打道」舉行浴佛典禮。
平時車水馬龍、觀光客眾多的街道上,
慈濟人從布置場地、進行彩排開始,
便吸引許多逛街人潮圍攏過來;
大家聽聞佛號、看見莊嚴整齊的浴佛隊伍,
男女老幼雙手合十,
就連外國人也排隊等待浴佛。

當天附近有一場示威活動,
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物價波動、薪資所得不平等。
當示威人潮靠近浴佛會場時,
慈濟人也邀請大家一同入內浴佛;
原本情緒高漲、對社會現狀有所抱怨的民眾,
慢慢融入浴佛隊伍中,
跟隨司儀引導禮佛足、接花香,
心靈漸漸歸於平靜,共同為天下祈福。

人心「貪、瞋、癡、慢、疑」五欲熾盛,
為世間造成很多災難;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觀機逗教開導眾生。
紛亂的社會需要正法,
才能使人心調和,相互感恩、尊重,以愛互動;
人人提起堅定信心,匯聚清淨善念,
善的力量才會大。

法為良藥,對治心病,恆持精進,慎勿懈怠。
去年開始,慈濟推動「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全球慈濟人在社區持續啟動慈航、
帶動讀書會共修,至今「靈山法會不散」。

加拿大的林玉如阿嬤今年八十五歲,
自從「入經藏」以來,每次讀書會都不缺席。
三月間有一天大雪紛飛,大家都認為:
「這麼冷的天氣,老菩薩不會來了。」
但她還是堅持冒著大雪、踏著深深的雪印前來,
人人被她的精進心所感動。

玉如阿嬤告訴大家:
「感恩慈濟,讓我的日子很充實;
讓我在這樣的年紀,還可以讀書了解道理。」
因此哪怕天氣再惡劣、雪下得再大,
她還是把握機會來參加讀書會。

佛陀應眾生不同根機,
以法為良藥,療治人人心靈病根——
以「布施」度慳貪,以「持戒」度毀犯,
以「忍辱」度瞋恚,以「精進」度懈怠,
以「禪定」度散亂,以「智慧」度愚癡;
使人人慧命成長。

許多人接觸佛法後,
反觀自性,覺察過去人生方向錯誤,
因而發願懺悔改過。
然而一段時間過後,懈怠心一起,
認為:讀書會錯過一次無妨;好事有空再做就好;
壞脾氣慢慢改就可以……道心漸失,
很快又會故態復萌。

人人本具清淨佛性,
只是多數人受無明煩惱纏縛,
即使有緣聽聞佛法,卻不一定能理解、牢記,
更遑論確實做到或是與人分享。
這種「差不多」的心態,
就是習性難斷的主因;
僅差那麼「一點點」,就讓善法「有漏」,
無法體解最微妙的真實法。

一般人多是「大過易改,小錯難除」——
小習氣、小過錯,
要完全去除、徹底改過,並不容易。
唯有時時精進、浸潤在法水之中,
才能持續愛的能量,真正滌心垢、去習氣。

期待大家以精進人生作典範,
學習老人家勇猛付出的精神,
持續聞法入心、自我警惕。

難行能行,步步前進,踏實圓滿,菩薩十地。
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
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
這就是「菩薩十地」中的第一地「歡喜地」,
也是發大乘心、當菩薩的第一步,
亦叫作「初地」。

凡夫無明,反反覆覆,煩惱覆蔽於心,
發心容易恆心難,心有垢穢,
就容易受境界動搖,使菩薩道停滯不前。
「離垢地」就是要常常自我警惕,甘願付出做好事,
更要遠離煩惱與人我是非,才能堅持菩薩道。

去除無明、道心堅定,
心地沒有黑暗,智慧之光自然啟發,
此即「發光地」;
這分智慧光明,不僅自照,還要能照人,
號召大眾發菩提心、同行菩薩道,
成就無量無數好事,這就是「焰慧地」。

「難勝地」意指菩薩道上善惡拔河,
要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
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
當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的道路,
此即「現前地」;
對準方向、不受周圍風光引誘而懈怠,
加緊腳步往前行,則為「遠行地」。

能得殊勝因緣,發心力行菩薩道,
要道心堅定、不為煩惱所動,此為「不動地」;
方向正確、道路平坦,更要精進福慧雙修——
「福」來自善,為善要殷勤,
要把愛化為建設性的力量,
入群度眾而得智「慧」,此為「善慧地」。

登十地的菩薩雖然周圍境界無礙,
卻還是帶著少許的無明,如雲霧般遮住己心;
第十「法雲地」就是以智慧之「法」,
撥「雲」見日,遍注甘露,
滋潤人心,使煩惱盡除。

菩薩道看似遙遠,
只要有心起而力行,總有到達的一天。
期待人人步步踏實、精進不鬆懈,
以清淨智慧、無私大愛,喚醒慈悲、善良本性,
才能登上十地圓滿的境界。

增長智慧,破除欲念,立信願行,諸事圓滿。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
希望事業成功、賺盡天下財富。
有人告訴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
錢財就會如熱火般滾滾而來。」
於是他遣人上山砍柴,
用最好的木料,三年不間斷拜火。
怎知生意不僅沒有起色,還日漸衰退。

又有人告訴他:「每天太陽、月亮出來前,
準備豐富的祭品,虔誠禮拜,就會日進斗金。」
於是他天天殺雞宰羊祭祀,連續三年拜求,
生意卻愈來愈差,不僅花光家產而且病倒了。

多年來一直拜求,
不僅沒有得到福,還增添心中煩亂;
人人都說佛陀是覺者,
他決定到祇樹給孤獨園請佛開示。

見到佛陀,商人大聲哭訴
過往為追求財富名利,用盡心力卻一敗塗地……
佛陀告訴他:「你為求財,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
大量殺害動物來祭祀,造業深如大海,
怎麼可能得福呢?」

「現在開始,你要孝順父母、發心行善,
同時要去除內心的貪、瞋、癡、慢、疑;
相信正法且精進入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聽了心開意解,懺悔過去愚癡犯錯;
心病去除,信心生起,決定回去老老實實做生意,
並且隨分隨力為社會人群付出。

為了開展事業、累積家財,
庸庸碌碌過一生,到頭來是福是禍?
誰都不知道。

智慧根若沒有增長,
就無法以正信、正見、正念,
破除種種無明欲念;
一念偏差將造成一輩子錯誤,
生生世世陷入迷途。

期待人人以正信的力量,發大心、立大願;
信願行具足,才能圓滿諸事、得大智慧。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波斯匿王來見。
佛陀見波斯匿王渾身沙土,關心詢問:
「您是做了什麼粗重工作,
看起來很疲倦的樣子?」

波斯匿王回答:「在我的國家裏,
有一位有錢人往生了,他的財產沒有人可以繼承,
所以納入國庫,我是去點收他的財產。」

佛陀不解:「這麼有錢的人,怎會沒有親人?」
波斯匿王回答:「他雖然很有錢,個性卻很慳貪,
平常捨不得吃好的東西,穿的也都是補丁的衣服;
父母無法得到他的奉養,只好投親靠友;
妻、子無法忍受他的苛薄,也都各自散去。
落得年老時不僅孤單老病,
往生後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處理後事,
只好由國家出面。」

波斯匿王說,剛才打開他的藏寶庫,
發現裏面有很多值錢的珠寶。
他請教佛陀:「他有這麼多財產,
但一輩子都沒有享用到。
那他的來世將如何?」

佛陀回答:「他空有財物,
卻對父母不孝、對妻子苛薄,慳貪不肯布施,
來世將墮落三惡道。」

國王聽了心生怖畏:
「我會以此為警惕,多做善事幫助貧困的人。」

有福生在人間,要戒慎、要感恩,藉福修福,
再與人人結好緣、種好因;
莫因為有福而沈迷享受,或慳貪執著不肯布施。
受情纏縛、受欲綑綁,就會不斷產生惑、業、苦,
煩惱重重而無法解脫。

人生在世,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怨無尤付出慈悲大愛,
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但願佛法能普遍全球,
使人人保護好單純一念心、懂得人生真實道理;
人人心中有愛、付出無求,當下就是人間淨土。
請大家多用心!

講於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 至二十一日

 

 

 

 

台長: 若無
人氣(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2-06-01 16:00: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