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3 18:30:22|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秘的宇宙(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明:月亮的外觀每晚都有變化,在一個朔望月中,月相的變化 (lunation)可由上面這張時序動畫清楚地看出來。在農曆月初 (朔) 時,月亮位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隨著月亮繞著地球運行,在我們的視覺上,月亮被太陽光照亮的部份,變得愈來愈大,在農曆十五日 (望,滿月) 時達到最大。然後,再逐漸變小,周而復始。當月亮在繞地球的橢圓軌道運行時,它會發生稱為天平動 (libration)的微小晃動。所以,在視覺上月亮的大小會有微量的變化,也讓我們可以看到略微多於一半的月表。雖然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但是在一個月相週期裡,不同的夜晚,月表反射陽光的角度也會有變化,所以,月貌看起來也會有些不同。一個完整的朔望月大約是 29.5 天,所以英文中 ”月” (month) 就是從moon-th演繹出來的。

譯註:我們的農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更是很明確的顯現出農曆和月相週期的緊密關係。
說明:在火星上散步會是什麼感覺?無人探測車機會號正在體驗在紅色行星上旅行的感受。這可不總是很容易探測,車必須引導遠離深不可測的黑色流沙。在探索Erebus隕石坑的期間,探測車一度停下,並拍攝了上面這張照片。在Erebus隕石坑內部的這個部分,火星表面不只覆蓋有黑色的沙子,還有淺色的岩石露頭。散落在突出岩石周圍的是許多小而圓的卵石,它們被稱為藍莓石。這些體積通常比大理石小,出乎大家意料且特殊的岩石似乎是因為古代濕潤環境下的沈積物而來。同時,一些被稱為剃刀尖脊的奇怪的突出物也在這張畫面之中。
說明:這張絢麗的照片是位於一群星星誕生區域(stellarnursery)的東緣,這個區域編號為W5。在仙后座(Cassiopeia),距離我們約 7,000 光年。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Telescope)來觀測紅外線波段,可以看出由低溫氣體組成的星際物質及受到周圍炙熱的重質量星球(位於照片之外,右上角)產生的輻射及星際風的刻痕。透過史匹哲的穿透能力,可以觀察到藏在雲氣內的新形成星球,如何受到重質量星球吹出的星際風引發新星形成。 我們可以將這個區域命名為”誕生群山(Mountains of Creation)”,它的大小約位於十倍的M16內的”誕生柱子(Pillars of Creation)”,1995年哈伯望遠鏡曾經觀測過這張照片大約橫跨70光年,以W5的位置來算。
說明:星團NGC 346位在小麥哲倫星系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內,距離我們約有二十一萬光年遠。NGC 346內的大質量恆星很短命,但發出非常強烈的輻射。它們的恆星風和輻射在雲氣和塵埃雲內,清出了一個恆星際穴洞、觸發恆星了形成並為這個區域高密度的內緣塑形。這個編號為N66的恆星形成區,含有大量年齡只有三到五百萬年的嬰兒期恆星,星團NGC 346內就有許多核心還沒末發生氫融合的嬰兒期恆星。在這幅假色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裡,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分別上色為藍色和綠,而氫原子所發出的光則為紅色。
說明:NGC 2359是個奇特的發射星雲,而且有個引人注目的暱稱-雷神的頭盔 (Thor’s Helmet)。當然有人會認為它翼狀的側邊讓它較像鴨子星雲,不過如果你是星雲,你會挑那個名字?不管它的名稱為何,NGC 2359是個泡泡狀的星雲,跨度約為三十光年,是中央一個極端熾熱的沃夫-瑞葉型(Wolf-Rayet star)熱星之強烈恆星風所吹出來的。沃夫-瑞葉型恆星是種很罕見的大質量藍巨星,能發出時速高達數百萬公里的恆星風,衝撞附近的大分子雲,產生了這個形狀複雜的星雲和彎曲的弓形激震波結構。NGC 2359位在北天的大犬座內,距離我們約有一萬五千光年遠。
說明:NGC 1333是個到處都是塵埃的反射星雲,在可見光波段,它帶著塵埃反射星光所造成的特徵藍色色調。但在較長波長的紅外光,這朵星際塵埃雲其實也會發出輝光,這幅假色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影像就是見證。在這張高穿透力的紅外光影像中,也可以見到通常被塵埃雲所遮住的年輕恆星。更特殊的是散在各處的綠色線紋和斑紋,它們呈現出從新形成天體射出的噴流及噴流衝撞冷雲氣物質的結果。整合地說,這些紛亂的現像,可能也出現在45億年前我們太陽初形成時的周圍環境中。NGC 1300位在雙魚座內,距離我們只有一千光年遠。
說明:一輪明月落在北方的地平線上,這張照片是澳洲最南邊的站,也就是位於南極的戴維測站。月亮看起來就像是壓扁的鵝黃色南瓜,就在遠方冰山上。 因為大氣的折射使得月亮看起來扁些,也就是一種可以看得更接近地面的效應。如果更往極寒的大地看過去,月亮下緣比上緣影像扭曲地更厲害。跟著在戴維測站的七十多位研究人員,金博士有機會趁著研究正在發生的南極冰層崩裂(Antarctic Iceberg Detachment),也就是鬆落裂痕(Loose Tooth),欣賞此美景。
說明:為什麼***座V838星會發生爆發現象呢?在未知的原因下,***座V838星的外層氣殼突然急速地擴張,讓它在 2002年1月變成銀河系最亮的恆星,而它的變暗也是同樣的突然,這樣的恆星爆發行為是前所未見的。在恆星發生超新星或新星爆發過程中,恆星外層物質被拋射到太空之中。在上面這幅影像中,乍看之下***座V838星的爆發也像是把物質拋入太空,不過事實在這幅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向外傳的是爆發閃光所引起的逐漸外移回光而已。這顆恆星的周圍,原來就包著數層結構很複雜的星際塵埃,而回光則是閃光從愈來愈外圍的氣殼反射的現象。V838星位在南天的***座(Monoceros)裡,距離我們約有二萬光年遠,上面影像的回光層直徑約有6光年。
說明:在恆星風和輻射的雕塑下,一朵巨大的星際塵埃雲意外地擁有我們很熟悉外觀,並很貼切地被名為馬頭星雲。這朵星雲是龐大的獵戶座雲氣團的一部份,距離我們約有1500光年。這個高度有五光年的暗星雲,另一個名稱為巴納德33 (Barnard 33),我們能看見它是因為塵埃遮住了來自後方發射星雲IC 434的光,讓它的剪影顯現出來。它的左下方那個對比鮮明的反射星雲是NGC 2023。在這幅壯麗的彩色影像裡,馬頭星雲和NGC 2023好像都沐浴在來自上方的光束裡;事實這二道光束是亮星所造成的相機內部反射,這顆亮星是參宿增一(Sigma Orionis),位在這幅星野的右上端外面。
說明:蟹狀星雲,編號為M1,是梅西爾(Charles Messier)星體目錄中第一個物體,但不是彗星。事實上,蟹狀星雲是眾所皆知的超新星爆炸殘骸,由於重質量星球爆炸向外擴張,碎石所組成的雲氣。天文學家在西元1054年,親眼目睹 這顆星悲劇性爆炸產生的第一道光。這張照片是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9年10月、2000年1月以及2000年10月所拍攝得24張照片所組合的,照片中的寬度約為6光年。照片中精細線條的顏色說明碎石雲中由氫、氧及琉原子發出的光線,內部的青藍色代表蟹狀星雲中心的脈衝星,射出的高能電子所發出的光。一個現代天文學家所熟知且奇怪的是脈衝星,基本上是中子星,是崩塌星核的殘骸自轉所形成。蟹狀星雲距離我們約6,500光年,位於金牛座。

台長: 藍色憂鬱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