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8 07:26:49| 人氣7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鬼無間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想編劇跟導演一定都曾絞盡腦汁,想搞個出人意表、別出心裁的結局:
也許有也許沒有?
或許他們只是想找出一個與全片風格不顯突兀的正常解決的辦法。
老實說, 馬丁的電影結尾都還蠻令人印象深刻的。

--------假想對話----------------------------------

導演: 這種結局行不通的,因為我們並不打算拍續集的。
編劇: 賣得好說不定有錢賺(前傳)。
導演: 不能把我的名譽糟蹋了,電影應該有所節制才對。
編劇: 這個角色不死,可以預留後路的。
導演: 不行,我們只能看要怎麼處理他的死才對,不要先想到賺錢這回事!
我們沒有道理留下他,你知道嗎?
他只是一個潛藏在偽善體制下的卑劣警察,他只是想怎麼活下去
而殺人只是為了拯救自己,名副其實是個戴著警察光環的惡魔。

他並不懂得贖罪,不知請求原諒,讓他在這場爭鬥中暫時得利已經是最大的容忍。
~從基督教的思想看來

結果就是Dignam最後跑出來亂了一下, 槍殺了Colin Sullivan(麥特.戴蒙)
這個天外飛來一筆真是令人詫異。從電梯門開,Colin Sullivan回家看似平靜的畫面
裡似乎在預告些什麼?(電影應該結束了,卻出現這種不像是結局的畫面。)
編劇大人果然給了驚喜...但之後想想...卻又不是那麼驚喜。

驚喜的是:Colin Sullivan 冷不防在最安全的家里,卻有殺身之禍(這很像希區考克的高招:當身陷恐怖的囹圄中卻只是虛晃一招,在看似安全毫無防備時卻能製造出人意表的驚悚效果。)

不驚喜的是:
其中最能表現驚悚感的是劇本上原本就有的:從戲院(變成色情電影院)出來後,
Costigan 跟蹤 Sullivan 這一段跟蹤的劇情。
該有的都有了:近距離跟蹤,一躲一藏,熱氣煙霧讓人背光只剩下人影,以及誇大的腳步聲。最後還讓 Sullivan 殺錯了一個人,甚至發現了監視器..這種密不透風的結構...重點是要製造懸疑感與諜對諜的肅殺與緊張氣氛。

卻失敗了,因為太浪費人命(何必枉殺一個人?神與鬼的對決降低到人的層次就遜掉了!你可以說, 跟蹤真的為Sullivan帶來強烈威脅,但枉殺一個人..真是魯莽。
回歸到人類原始野獸的一面~ 難道這是馬丁刻意表達的事嗎?)

還有馬上讓Sullivan消滅罪證(監視錄影器)..Sullivan的作法太全面了、太安全了。
又顯的狡詐聰明,威脅他的想像空間都沒了。
(我不覺得Costello 傑克.尼克遜真得為他帶來多大威脅..
至少劉建明的「我想要做好人」這句話雖然簡單到好笑,對角色而言卻十分有重量。)

馬丁的「神鬼無間」沒有絕對二元的善惡觀,看似高明的脫離俗套
卻犧牲了衝突性~能煽動觀眾情緒的衝突性...Sullivan沒有掙扎,被Costigan
捉住,在電梯裡的那番感傷的話。在我看來才十分可笑。
從結局看來,它沒有絕對二元的善惡觀卻也沒有打破善惡觀。

而警局方面的處理,自然沒有黑幫的自然。如果說警局方面是讓Colin Sullivan
獨撐大樑;那黑幫內除了Billy Costigan ,Costello 傑克.尼克遜,至少還有Mr. French這個殺人狂。每個得表現都極為出色,反面人物都表現出馬丁該有的特色。

Colin Sullivan則像是在警局內上演獨角戲..召之即來、揮之及去。


劇情處理得太多、旁枝末節交代得太完整..就減低了諜對諜的肅殺與緊張氣氛。
簡單是很難的事:舉一反三,是高招;舉三反一,則多餘了...
編劇的巧詐花招頗多..但要留一些空間給人想像..
道理說盡了,口就乾了;力量用完了,身體就虛了。

記得看完「無間道」時,雖然稱不上一頭霧水..卻有很多面可以思考:
劇情還在腦中拼湊..為什麼?會這樣。最重要的當然是那中心主旨的宗教哲思。

神鬼無間裡並沒有無間地獄的宗教哲思融貫其中,所以並無需要留下Colin Sullivan來闡示無間的痛苦地獄 !
雖然沒有痛苦輪迴的地獄觀,卻有始終悲觀的生命觀,這彷彿是黑幫電影宿命觀的轉化與上演。
處理結局的構想與手法算得上利落,但總歸上支配的意識仍舊保守。


---------------對編劇的改寫,有一些感想-------------

1.
Colin Sullivan的這種死法跟Queenan從高樓墬下,缺乏震撼力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因為Colin的死不在我的預料之內(因為劇情大致相同,所以在心中事先預設了無間道的結局。)

Queenan的死原本應該是重頭戲的部分,卻因為編劇細微的不同、強調的部分不一、角色的塑造失重而失去力道。
馬丁.史柯西斯是一個很會掌控暴力情節的導演,這不像他該有的疏忽。只能說這是編劇上的差異。

P.S.如果馬丁看過港版的無間道應該也會對這一部分香港的處理方式感到欣賞。

2.
Dignam就算殺人也是全副武裝絲毫都不馬虎! 而且是預謀行事,謀殺的手法冷靜得不得了(充分表現了警察的專業度) ,這與他之前衝動地離開警局所展現的暴烈性格,
矛盾得有點可怕!

讓我想到希區考克的「奪魂索」在片頭就是一樁謀殺案,而且我們看著兇手殺人,知道兇手是誰?兇手更大膽的利用殺人現場來製造不在場證明。反其道而行,反而令我擔憂起兇手是否會被識破,從煎熬的過程到兇手的情緒變化..細微的處理加上電影技法創新又副實驗的精神。

而將謀殺放在片尾也會帶來一絲驚喜但效果有限,因為電影已經結束。
我們能想像Colin Sullivan離奇地被殺,而找不到兇手,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兇手是誰!


3.
而Queenan這個老頭子則傻傻地被殺了,不但沒有「警覺性」,連「老練」都沒有表現出來,只看出了「老態」。不僅風采被Dignam那副世儈與賤嘴的性格搶盡,更令人覺得死不足惜。李奧那多.狄卡皮歐的哀傷彷彿給錯了對象。

Dignam這個香港版沒有的角色,分散了Queenan該有的戲份質量,使得Queenan這個角色變得用途不大,成了Madolyn以外的另一個「花瓶」。用花瓶來形容男性有點奇怪,但他可是馬丁.辛(Martin Sheen),掛個名也會令人佩服的演員。

黃秋生就是因為這個角色鮮活與其聯繫著臥底的重要性,才足使電影到了一半
他卻枉死了(損失這個最重要的配角,令觀眾感到迷惘與惋惜,對陳永仁失去亦師亦友的支柱而感到憂慮。)
因為他對陳永仁可是好長官,使得陳有力量在險惡的幻境下,支撐下去。
反觀Queenan卻....他彷彿是象徵所有體制下警察的無能..情義比酒精揮發的更快。
應該說: 削落情義,私利至上的實際做法,是令人無法信服也感動不了的原因。


對Queenan與Dignam這兩個角色我的看法是: 一加一並不等於二啊!
甚至一加一也不等於一(黃警司)。
Queenan的功能前面稍微說明了,而Dignam的功能 我想就是最後一幕吧!(笑)
他是代表傳統倫理的殺手,像Colin Sullivan這樣的角色休想活命!

4.
另外一個明顯的差異應該是Madolyn與兩位男主角之間的三角關係。改寫這一段,編劇顯然覺得是有必要性的,但我覺得除了勉強成為兩個男人之間的隱性交集
並無感情揪葛上的拉扯,編劇的用意很明顯是為電影製造更多層次的關係:(感情關係、 黑幫vs警局、 臥底vs臥底)
兩位主角不僅同在黑白臥底的環境裡掙扎,更有相同關係的女人。
應該說編劇巧妙地把「兩個女人」的角色,利用職業關係合為一。
試圖用最簡潔的陣容傳達劇情。表面上的人物關係看起來精練多了,但卻不見Madolyn夾雜在兩個男人之間的張力,有點可惜!

(對愛情戲的想法十分通俗,但該灑狗血的時候卻制止了,這份三角關係尷尬的程度簡直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使得Madolyn變成連串劇情的功能性角色。

與其說兩人因為身分與矛盾的痛苦不安而從Madolyn身上分別得到治療與婚姻的慰藉
還不如說Madolyn只是代表一般的女性典型,理所當然地選擇了Colin Sullivan,
因為Costigan是個沒有明天的角色,而他與她之間只是醫生與病人的關係,無法更多了。兩人都是隱藏自己、無法誠實的角色,但身分條件的確迷惑了女性,這是事實。

雖然最後Madolyn得知真相離Colin Sullivan而去,但一切已枉然。
如果Madolyn的愛不是建立在身分上,那她會選擇Costigan嗎?如果他早點知道真相的話?
到底是欺騙傷害感情,還是真相?當Madolyn有意無意地察覺Colin Sullivan的怪異行為與隱瞞時她都還能接受。
但當真相爆發時,身分真的不構成問題嗎?愛勝過一切嗎?愛建立在信任上嗎?
Costigan與Colin Sullivan兩人都有不能坦白的無奈,在劇情上沒有問題。結果也不意外,但這段三角的愛情悲劇就是怪怪的。到底哪裡奇怪?

Q:
1.編劇空有架構、敗絮其中,淺嚐及止,沒有發揮劇情力?
2.演員沒有飾演好,使得感情戲太薄弱?
3.導演不會執導感情戲?

A:
1.的確是。
2.花瓶就不用講了。麥特.戴蒙演得有夠差!他還在青春期啊!。
3.馬丁.史柯西斯是男性電影的代表啊!所以...的確是。

-----------------------------------

同樣的類型文本,純粹以電影來談電影,先後有序,不免被人比較一番。
當然各有優勝劣敗,我想我是寬容多了。
希望美國人不要自溺,如果喜愛「神鬼無間」應該也要看看「無間道」。
你應該會察覺它們雖然類似,卻大異其趣 、情節上的對比、 細節上變化
時空背景的轉換 、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 攝製技法的不同。

如果沒有注意到根本上的改變而只是像對照組般的比較兩部片, 是很不公平的。
因為如果沒有「無間道」,神鬼無間純粹會被視為馬丁.史柯西斯的佳作。
「無間道」並不是壓抑的東方電影拿來自侍的標準,他只是占了時間上的優勢與文化語言上的認同。這於愛國的保守美國影評人目光短淺的心態並無二分。

好的觀眾應該不反對,好的題材能拍成兩部片:
這就像我看「黃昏清兵衛」與「隱劍鬼爪」時的感受有點類似,雖然他們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風格一樣、 題材類似,但那細微的變化與影片傳達的價值已經不同。「隱劍鬼爪」並不是多餘的作品,反而因為「隱」片讓導演更全面的闡述他心中那正處於時代轉變的武士階級沒落的濫觴。

而當馬丁.史柯西斯拍出那流暢快速剪輯的視覺風格與一開場就把Frank Costello
的崛起與Colin Sullivan的關係快速交代。再用平行剪接將兩位主角從訓練讀書到
警校畢業,用一場在警局辦公室兩人前後交錯的戲,象徵對立的命運開始進行。

那準確的鏡頭與電影語言就像馬丁.史柯西斯自己畫得分鏡表。
然而有幾場戲,卻比不上「無間道」的震撼力,因為「無間道」處理得更好。
應該說「神鬼無間」不需要

相同的情節「無間道」已經牢牢樹立了典範:
高樓墬樓的戲、停車場槍殺大哥的戲、天台上的對峙、電梯裡的爆頭...
都已經深深的烙印在腦裡~這就是時間上的優勢。但這也只對先看過「無間道」的人有意義..

就像「大金剛」被重拍了好幾次,最早的版本雖然技術差、但原創性強..無可否認,它已經成為經典了。然而 Peter. Jaskson的金剛..以現在來講當然好看多了..但仍舊不能抹滅「大金剛」的意義,因為如果沒有舊金剛 ,就不會有
Peter. Jaskson的新金剛,不是嗎?



比較主角的優劣於否,沒有什麼意義..大家心知肚明!

反倒是成功的配角群:
Dignam(由 Mark Wahlberg 飾) 世儈的警察
Mr. French(由 Ray Winstone 飾)瘋狂的殺人狂
A. Baldwin 飾演的 Ellerby 警官 發福、無作為的高階警官。

馬丁以往的作品,都很能讓主角彰顯演技 表達強烈的衝突與精神狀態。
不管是計程車司機裡的柴維斯、蠻牛裡的傑克.拉摩塔、神鬼玩家裡的
霍華.休斯。

只是這次,剛好相反。令人不得不注意片中的配角,(戲份少剛剛好)
扮演了最佳點綴的效果。

台長: 電池
人氣(7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平凡的復仇
此分類上一篇:FOTo : 19XX~2006~???? 時間的痕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