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8 21:05:44| 人氣7,189|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060920紅色迴紋針與庫拉圈~網路部落新經濟之初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60920紅色迴紋針與庫拉圈~網路部落新經濟之初探

在美國Kyle MacDonald的用一枚紅色迴紋針,經過十三次的交換過程,終於換到一間夢寐以求的房子後。前幾天,台灣也傳出有人想以玻璃彈珠作為起點,想要透過網路上的交換得到一塊地,蓋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美國,一個發生在台灣,兩造都想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換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標。

畢竟人類學的影響太深,在聽到上面兩個故事後,直接讓我聯想到人類學最有名的「庫拉」!所有的涉獵過人類學的人一定都聽過這個故事:
在南太平洋上有個叫做初步蘭群島,住在群島上的島民們沒有貨幣,卻隨著其潮汐而來漁業文化發展出一種特殊「庫拉」交換體系,島民們期待著能夠在這樣的交換體系中,用白色的「伐乙古阿」臂飾換到畢生夢寐以求珍貴的紅色「伐乙古阿」長項鍊首飾…。

請恕我沒有辦法細述庫拉圈(其實大家可以上維基百科去查),畢竟經濟人類學也不是我的強項,但是當台灣也開始有人想要透過網路「以物易物」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時,第一個從我閃過的念頭,便即是初步蘭島上那獨特的交換體系。在Malinowski提出「庫拉圈」的概念後,人類學家開始重新思考在人類社會中「交換」或是「經濟」的本質為何?經濟人類學家提出種種證據,證明人類社會為了得到各式資本(經濟的、社會的),貨幣不是唯一的選項,各種形式的「交換」都是可以選擇的途徑。最常被討論的即是「禮物」,部落間與人際關係中的禮物交換,除了是資源的交換外,更是社會意義的交流與再建構。就像漢人社會裡所謂的「禮尚往來」,在當代社會的實踐中,不正是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換成「禮物」,並藉著禮物的交換,維持了個人關係網絡的運作。

交換的意義在於以自己所有換到自己所欲。因此,經濟學上發展出「價值」(value)與「價格」(price)。兩個重要的觀念,以其搭配另一個重要概念「人類使用理性追求最大利益」,所以才會有那隻「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作經濟的發展。但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每個文化裡面有不同「價值觀」,一個物件的價格往往無法反應其真實的價值,同時每個文化裡面所重視的價值也不一樣,所謂的「經濟理性」也因此有著不同的運作邏輯。舉個例子來說,王建民的簽名球卡對我來說就沒有一本專業圖書來得有價值、一件名牌衣服也不如一場精彩的付費演講。

這樣一種「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為何能夠在「部落格」上出現?在我看來,這正是因為「網路」讓個人成為新的「部落」,成為新的「交易單位」,才讓這種「以物易物」得以成形。現代社會的資本主義經濟與市場,為了方便計算成本與獲利,發展並大量使用「會計」技術,而會計技術最重要的即是「貨幣系統」以及「價格」的使用。在部落格與網路通訊逐漸普及之後,網路成為人類生活的另外一個場域,這個場域可以發展出其獨特的經濟體系。比如說「網路拍賣」,以及網路遊戲中的貨幣系統,這都代表著在網路世界裡「經濟體系」確實存在。然而網路的另一個特質「資訊交換的便利性」,在網路世界裡畫出一塊空間,讓網友們可以藉此在現實經濟體系影響最小的狀況下完成交換。

網路上「以物易物」的交換是無法完全脫離貨幣體系的,原因是交換的人早已經是出生並活在當代貨幣經濟的世界裡,所以對於「價值」的判斷必然會帶上「價格」的色彩。從這兩場交換的起點就可以看出其出發點都是希望能「以小換大」,用最低價的物品換到最高價的目標。所以我們無法說網路部落裡有截然不同的經濟理性,我們只能說,在交易的過程中更強調了「情感」的部分。
網路部落是一個強調「情感」的世界,也正因為強調情感,在網路上「價值」與「價格」很容易發生再次的分離。對我無意義的垃圾,可能正是別人心中的至寶。如同庫拉圈交易的過程一般,每一次的交易對於雙方物主來講,都是特別的過程。初步蘭島人挖空心思想要在每一次交換中,讓自己所擁有的「伐乙古阿」的等級越升越高,而每一次的過程也都成為附加在「伐乙古阿」背後的動人故事。網路上的「以物易物」也是如此,我們不能說這種網路交易有多創新,畢竟簡單來說這就僅像是把網路拍賣或是網路購物的貨幣元素拿掉,但也就是因為貨幣從中缺席,反而將人從經濟理性的牢籠中解放,放棄「價格」的束縛,重新找對自己最重要的「價值」。我也相信, Kyle一定也會像初步蘭島上的老人一樣,對著自己兒孫說著這段在網路上用一個迴紋針交換到房子的精彩故事…
Kyle MacDonald官方網站
http://oneredpaperclip.blogspot.com/

Kyle訪談: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107905,00.htm

Kula相片引用自
http://www.ms-starship.com/sciencenew/kula.htm

伐乙古阿實物圖片引用自
http://sorrel.humboldt.edu/~rwj1/OC/OC051s.html

初步蘭群島地圖與庫拉交易圖引用自
http://sorrel.humboldt.edu/~rwj1/OC/trobriand_map.html

初步蘭島民出海捕魚相片引用自
http://www.art-pacific.com/artifacts/nuguinea/massim/kulaprau.htm

台長: 咖啡海
人氣(7,189)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網路社會觀察鏡 |
此分類下一篇:070101WEB2.0的跨年
此分類上一篇:060906迷霧部落格十八年?

小璇
hello..
我們目前在規劃一個大型的易物網站
不知可否將你這篇文章,放入我們網站中作介紹呢?
2006-11-20 14:29:01
許見成
您好:
您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
不知可否讓我將此文章內容轉在我的學校報告中使用!?
謝謝!!
2007-02-05 14:32:19
版主回應
很歡迎
但是請註明你的文章引用處自於[咖啡海的天堂]就可以了
事實上,如果可以的話 可以給我一份你的報告備分嗎
2007-02-05 20:15:12
namoto
首先vaygu`a是整個統稱交換行為,白色手鐲叫作mwali,而紅色項鍊叫作soulava。紅色項鍊在KULA交換圈中以順時鐘流動,白色的貝臂鐲則是以逆時鐘流動。
這個KULA行為和以物易物需要分開的,因為這是一種純粹的禮物交流,以物易物只是附屬的,也就是稱作次貿易。大概一件soulava和mwali流動的時間大概是2~10年一個循環。而這兩件物品到底有什麼代表性,而Kula ring在馬林諾斯基的思想中是有何特性?
關於第一個問題,這兩件物品描述上,這兩件物品描述上來說是用再裝飾跳舞的衣服,而且只有在很多村子一起辦的大型舞會中才會配戴,而也不是為了自己配戴,而是有要參加跳舞的才會去租借或是配戴那兩樣物品。在意義上傭有這物品的人等同於顯示出他的權力和地位,所以擁有的越多代表權力愈大地位愈高更為榮譽。經由普通的Kula行為交流,但如果還是累積過多,就會聯合幾個村進行大的Kula交易,一起將這些寶物帶到另一個區域。

而這個Kula的意義,為什麼會大於以物易物的次貿易,不再詳說的話,也就是可以從各項活動例如:祭祀、航程確定、造船、交換對象、組織區域,都是為了Kula準備的,而不是為了以物易物,有時候財貨也有可能會被用來當作禮物送出去,但是這樣的行為比較少。
2007-03-21 12:58:35
namoto
而kula的行為的特徵是,非自有、歷史性、榮耀、禮儀、全面性報稱、區域性、不可替代性。把一些比較不清楚的項目加以解說:
歷史性,寶物都含有深刻的歷史性,每一件珍貴的寶物都能說出經歷誰的手,還有從哪裡來。
禮儀,再進行Kula行為是需要禮儀性的祭祀或是一些規範的行為。
區域性,通常大型的Kula會由幾個村子一起合辦,到另一個區域去。
Total prestation,沒有怨尤不會計較的,誠心誠意付出。
不可替換性,一件物的價值,不能以兩件次級品作為回禮,而必須要用一件同等價值物交換。

而從Kula行為能看出什麼樣的內涵,慷慨代表富有,富有代表權勢。還有一些其他的內涵。在這不再詳加敘述。

以上 整理自南海舡人。歡迎再討論
2007-03-21 13:04:48
namoto
然來作者是人類學者,真是關羽門前耍大刀,真是抱歉。而且我也LAG很久。
2007-03-21 13:18:14
namoto
vaygu`a是寶物的代稱,然後後面的兩個是交換的重要物品~修正SORRY
2007-03-21 19:11:45
版主回應
感謝namoto的補充
當初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考慮到可能沒有那麼多人看過這本書
提太多細節可能會反而把我原本想講的主旨淹沒
所以才沒把這些東西提進去
感謝namato把這些細節補上
讓這篇文章因為流言而更加完整
再次感謝
2007-03-21 22:12: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