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31 15:22:09|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定位跟價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打破兩岸零和、政黨零和

文/編輯部

根據預測,二○○六年台灣經濟成長居亞洲四小龍之末,新出爐的國情調查結果也令人擔憂。

《天下雜誌》總編集長殷允芃特別邀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中經院董事長蕭萬長、工研院董事長林信義、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等國內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為台灣尋找新的未來。

殷允芃(以下簡稱殷):《天下雜誌》最近做了一個香港專題,看到台灣在很多方面的表現,尤其在亞洲四小龍裡面已經落到最後一名。而且根據明年的預測,我們的經濟成長,也還是四小龍裡面的最後一名。

我們剛做出來的國情調查也讓人擔心。

在這種情況之下,希望各位聚會在這裡,一起為台灣的前途來想出路。

第一個問題,是不是台灣的定位跟價值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要怎麼樣找到最適合台灣往前走的新的定位跟新的價值?

走一條永續發展的路

李遠哲(以下簡稱李):我先從比較大的方向來講。走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有兩樣事情對我們很重要,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也很重要。

第一個就是以前人類居住的地球是無窮大、人口少,人類的活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不大。但是走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人口已經增加到六十五億,人均消耗的能源資源那麼多,地球突然變成有限的。但是我們並沒有覺醒,好像地球是無窮的,無窮大的這樣發展下來。最近像印度、大陸的崛起,會使人很快地知道,這樣走下去,是走不通的。台灣在這樣的環境底下,怎麼樣走出去,大家要思考。

第二點是,最近這三十年來,全球化的步伐走得很快,但是全球化走到目前,只走了一半,也就是經濟層面全球化,生態環境有關的也是全球化,但是主權國家為單位的經濟競爭還是非常的激烈,所以我們有很大的矛盾。

在全球化的過程裡面,很多人反對全球化,看到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有些人可以把整個地球當作他們活動的舞台,有些人就被困在自己的地方上。在台灣,如果能夠早一些覺醒,說我們要走出一條能夠永續發展的路,這個認識對台灣的將來,或者是帶動亞洲世界的發展,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二個,全球化的路是不會轉回來的。我們要走的是,要把政治的、國家的界線怎麼樣淡化。我們一定要走出去。

開放心胸走出去

蕭萬長(以下簡稱蕭):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國家就是要用一個非常開放的心胸,來對外探索、尋找機會,這個才是海洋國家。所有的海洋國家如果是封閉起來的話,它就變成孤島,它一定要往外。海洋國家一定要靠外在的養份來茁壯我們本土的根。三百多年台灣的發展一直都藉著跟外在貿易在成長。

現在大家都有不滿、焦慮,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政治的意識型態,禁錮了兩岸的關係,我們自己把我們手腳綁起來,變成只有出沒有進。我們的資金出去了,外面的資金沒有進來;我們的技術出去了,外面的技術沒有進來。有些進來了,但是都相對的不成比例。我們應該有企業家的精神,但給它限住了,才使得台灣變成這樣。所以說要怎麼樣新的定位、新的價值,就是要秉著我們過去的這種精神,開放的心胸,這樣的策略去做就可以了。

林信義(以下簡稱林):我們應該怎麼走,要尋求一個共識,這樣我們才能有計劃地展開每一個策略,包括兩岸,我覺得都不應是這麼極端的。不論是大膽西進或是戒急用忍,這都不是理性的抉擇,我們吸收它的養份,用它的資源,做一個資源的整合者。

黃茂雄(以下簡稱黃):全球化裡面,亞洲的變化最快最大。亞洲區域裡面,你不能不談中國的事情,未來可能是越南的事情,或者是在印度,這些我們都要,為了明天、後天,我們工商界應該要因應。

台灣應該是要更有彈性的因應,不要一天到晚,還在講台灣的奇蹟啦,往前看,往明天多思考一下。

殷:如果台灣還要繼續往前走的話,到底可以做些什麼來讓我們大家都可以團結、醒一醒,然後有共識,往一個方向走?

覺醒的時候到了

李:台灣這二十年來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你到民間的很多企業或非營利團體,到鄉下看。我前天在虎尾高中演講,我覺得非常興奮的是,現在學生敢於表現。在鄉下他們都很熱情、非常誠懇的。我看到一個很大的希望。

台灣其實有很雄厚的力量。但是不好的就是,各界的人沒有共同的方向跟共同的願景,所以這股很大的力量就沒能發揮。

大家怎麼樣幫忙、出力,把整個社會弄好,這個比較重要。當然領導者很重要,但是企業界的人、學術界的人,對社會的事情如果還是那麼冷漠,我們社會可能沒有多大的希望。但是如果大家打開心胸,企業界、學術界,從各界的立場好好地監督政府、幫忙政府,幫忙社會各界把事情推動,台灣是有一股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並不悲觀,我倒是覺得,也許已經到了!已經到了這個階段了,大家是覺醒的時候,一起說好,讓我們來推動!那是有希望的。

蕭:台灣的確還有很多優勢,因為以我們的經濟發展幾十年來累積的基礎,不可能說幾年就整個垮下去。

台灣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都有碰到困境,都有危機,但是都度過難關。為什麼?因為有很靈活的應變力。這個靈活的應變能力一定要有,不能說碰到困境了大家就這麼樣悲觀下去,不是!

林:我認為,怎麼樣去把製造跟服務的價值給開創出來,來強化全球佈局,追求永續發展的知識經濟,台灣應該定位在這裡。

台灣其實是有很多的優勢,但是怎麼樣對我們的優勢充分理解,對弱點我們怎麼去補強?大家要充分地體認。面對問題並不可怕,但是大家要有一致的認識,共同的願景,不要內耗。我想這個是關鍵。

黃:剛剛談到應變能力。生意人就是有彈性,他always forward looking,看前面。

雖然我們現在不夠大,可是有機會。製造業可以走一個世界更前面的製造業,我們可以學TOYOTA,或者台灣已經有幾家製造業走得不錯的,加我們的研發上去。

現在品牌方面大家也是很重視。施振榮先生也好、李焜耀先生也好,大家都在做品牌。我想再三年五年,台灣的品牌慢慢會出來。服務業的事情我也覺得應該是可以加強的。

殷:什麼樣的領導人,才能帶領台灣走出一條有希望的路?你們對領導人的期望是什麼?

信心.前瞻.強有力

蕭:我覺得要有信心。要有國際觀,要有前瞻的眼光,當然要有包容的心胸,要有這些,才會培養出他的信心出來。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很多事情現在愈來愈複雜,國內、國際的事情愈來愈複雜,沒有一件事情是很簡單的。但是你做領導人就是要做決定,要做決定就要靠你有信心。只有信心,才肯開放;只有信心,才有應變能力;只有信心,你才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所以我是覺得領導人的信心很重要。很多事情因為人云亦云,現在很多政策都是都是這樣,所以就造成沒有方向、迷失方向了,一旦迷失方向,就沒有策略,那就不知道要怎麼合作。所以我是覺得有很靈活的應變力。

李:很多人說強人政治已經過了,所以民主時代的領導人不必強而有力,這個我不同意。在民主時代需要更強而有力的領導人,「強而有力」這幾個字,來源是不一樣的。在民主社會裡面,他要變成強而有力,是需要能夠凝聚共識,把大家好的意見凝聚過來,變成一個具體的政策來推動。有這個能力的人,才會變成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把自己想的、大家想的,經過來回之後變成好的政策,這是很重要的。

黃:領導人當然是要很前瞻,要看明天、看未來,他才能把方向指出來。再來還是要有務實的執行力。忘記往前走的人,就是不年輕了。那忘記往前走的社會呢?沒有未來了。那忘記往前走的領導人,他已經被淘汰了。

林:我想台灣目前面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單方面就能夠去解決的,領導人面臨非常嚴厲的挑戰。很重要的就是要規劃一個有吸引力、很務實的願景,讓人民覺得國家有希望。當然這個願景是大家一起來共築的,願意為這塊土地來耕種。

殷:如果我們選一件事情來做,來突破這一個內耗的狀況,到底優先要來做什麼?

關心社會,就要講出來

李:我想我們都知道人民才是社會的主人,但是目前我看到企業界、學術界,很多人沒有把他們的聲音放出來。這個國家的領導到底做得多好?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把他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我常常說不管是學術界的、企業界的,對整個國家發展的方向,可能要常常講話。

黃:我是企業人,從企業人來講,這個國家要打開這個僵局,我們一定有責任。我們對政治不夠關心,我們一關心就好像我們要去搞政治,其實不是。起碼的關心要有。今天大家要團結,多元的聲音是難免的,但是終究要找出一個共同點,那這個就是政治的智慧。我們要提供更多的聲音,因為經濟還是我們社會的根脈。經濟沒有搞好的話大家都很痛苦,所以我們是責無旁貸。

李:企業界還有一個責任,就是老百姓老是覺得企業讓一些人變得很富有、一些變得很貧窮。好的企業如果不照顧老百姓的話,那永續經營是不可能的。

黃:企業界是沒有辦法脫離社會,可是他要務本,企業要發展下去,一定要利潤,才對得起股東、對得起社會。但是在過程當中怎麼樣跟社會息息相關?以前是捐點錢回饋社會,現在不是了,現在要跟著社會走,出錢還要出力。

蕭: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現在的朝野零和、兩岸零和、人民受害的賽局,怎麼去突破這樣的瓶頸,這是最重要的。

當然政黨競爭這是民主政治,但是競爭到現在變成零和,這也難怪人民要失望、要觀望。
兩岸呢?也不是一定要零和,也不是一定要對抗到底。

經濟上兩岸已經差不多了,關係愈來愈密切,整合的很自然。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不是零和就可以解決的。所以要怎麼突破零和,是最重要的。

怎麼把朝野零和、兩岸零和、人民受害的賽局把它打破。社會的聲音要出來,讓這些要玩這種賽局的人知難而退,這樣子的問題才會解決。

林:朝野的對立、內耗,我很擔心的是台灣的競爭力,正在慢慢的耗掉了。即使到了二○○八年,我想已經是一個完全內耗掉的台灣,這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非常關鍵的這兩三年,經濟的發展、民生,這個是朝野應該要共同來努力的。怎麼樣去合作,不要用對抗的方式,不要內耗。

李:我在這裡想要提出來的,就是政黨跟政府的競爭,不要忘了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如果用這種內耗的方式,以為A黨把B黨打敗的話就可以掌權,或B黨把A黨打敗的話就可以執政,我想台灣的民眾沒有那麼笨。他們再這樣做,全部會被掃地出門。如果企業界的、學術界的、我們的老百姓,大家真正關心我們的社會,就要講出來,這樣才有希望。

殷:我們要如何鼓舞社會?培養人才?

讓他們有國際觀

蕭:我覺得鼓舞的方式是把社會正面的榜樣做宣導。

談到人才,我們既然是海洋國家,就要真正開放心胸走出去,現在我們出去觀光的人那麼多,但真正把好的東西吸收回來的不多,台灣早期企業界和文化界人士出去的人很多,都是在國外接受嚴格訓練,才有整體國際觀。現在台灣整個經濟所得提高,但年輕人卻不願意出去,中國大陸出去的卻特別多,台灣人出去的少。

李:培養人才,不管這些人是在國內還是出國,我們都要好好教育他們,讓他們有國際觀,了解世界變化的脈動。不然就是要成立國際研究生院,就是在我們的土地上也能吸引國內的人和國外的人,很多方面的努力都是需要的。

黃:現在台灣人才已經有相當水準,學校教的有一定水準,但那些基本的尊重、基本的禮貌反而比較少。我是在日本受教育,還是覺得差異很大,日本的學校及家庭教育都強調基本的尊重,強調身教。

林:人力資源規劃及發展運用和國家未來要怎麼發展是配合的,世界先進國家都是這樣,我想有幾類人才是特別要去培育的,像新興科技的人才;商業人才,市場銷售、科技應用的人才;跨領域人才,跨科技和人文,科技和藝術的結合,也是另一種創意人才的培養。

殷:台灣如何能夠殺出重圍?能夠士氣提升往前走?

掌握自己的命運

李:就是讓我們掌握我們國家的命脈,不是讓政治人物掌握,而是我們自己掌握國家的命脈。大家多關心,一起走出去,因為政治家無論是在立法的或是行政的,如果不是真正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出來公共場域,出來就是要為人民。

黃:未來的人才也是我們企業界要應變的部份。因為沒有人才就沒有辦法作企業,企業已經跨到全球,所以培養人才也要花時間,及早因應。企業應該要看長,培養國際化人才,不能光講,要去做。

蕭:領導人也好,人民也好,政策也好,一定要把台灣帶到一條更開放、更自由的道路上,這樣台灣才會有希望。

殷:所以結論是我們如果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站出來,有信心往前走,我們還是可以走出一條路來,不要明哲保身,要勇敢一點。

台長: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