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在加速回返經濟本科生的身份,補購了不少書,看了一些,想了一些.
結果,變成不知如何下筆,作家和專家似乎有一定的角色衝突.
作家寫東西要儘量考慮到讀者的感受,而專家則更在意同行間的評價,如何選擇,如何平衡,就看個人調適狀況.
遺民世界,本來的職志是提供一塊炫麗多彩的萬花筒,讓這個小天地外面的人一起來体會分享學問的美妙,要是島主獨沽一味,往後會相形失色不少.
走上真正專業化後,也可能變得更硬更枯燥.
先來讀讀這段話:
”宏觀經濟學家竟然像患了精神病一樣熱衷於使用時間序列方法.一方面如果變量並不遵循時間而穩定的隨機過程,那就不可能發現經驗規律;另一方面,很明顯的是,存在著像蕭條或惡性通貨膨脹這類事件,在此期間某些變量的行為很不正常,在這裏直接使用時間序列方法將是不是適宜的(即使曾存在平均每五十年一次的,導致蕭條的,穩定的康德拉季耶夫(Kondraitieff)過程,還是不能幫助我們確定宏觀經濟時間序列的平均長度).......”(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 by O. J. Blanchard & S. Fische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中譯本)
剛好是我前一兩個月一直在討論的經濟學方法論問題.
時代趨向,會自然讓我們和主流靠近.
最近油價持續上漲,並不是太令人驚奇的事,有趣的是彼岸的宏觀調控究竟所為為何?
再讀下段話:
”錢穎一的序貫對策模型講的是如下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社會主義國家,國營企業的預算約束是軟的,而消費者的預算約束卻相而言很硬.所以,如果自由定價,則國營企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他們會爭得很多資源去生產一些最後可能完全無用的重工業投資項目,而消費者卻很難得到消費品.所以,在這種不對稱的預算約束安排下,自由價格制度反而會產生很大信息歪曲.這時,如果政府控制價格造成基本生產財短缺,反而有助於限制國營企業的無限投資擴張,因而對消費者有利.......”(”最近西方經濟學界對中國經濟的研究”,楊小凱,原載香港”信報財經月刊”1994年十一月號,收入”楊小凱經濟學文集”)
這正是溫家寶宏觀調控的理論根源.
理論家們討論的是一個假設狀況的問題,卻很可能被後來的人遇上,而引為指南.
關於 Blanchard 的那段話,純粹是用來證明,循正常的思路,我們很可能得到和大經濟學家一樣的結論, Blanchard 這本書的初版在一九八九年,距今十年餘.
而楊的那一段,是我最近才讀到的,結果清楚說明中國宏觀調控背後的思路.讀書時,常會遇上這種偶然和巧合,兩相衝擊下,給人的印象即變得非常鮮明.
當然,楊也講了很多有關中國經濟的問題研究,等我仔細看過後,再和大家分享.
感覺無趣的讀者,只能多抱歉了,小島年過三十以後,不能再漫無目標的雜讀雜想.
這也算歸零後的一大變革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