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6 21:54:04| 人氣563| 回應2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本週隨堂問題:科舉制度真的公平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其實是去年的問題,有很多學長姐已經回答過了,但是因為很重要,所以再問同學一次,如果同學對於前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大方的說出來。
 
 
科舉制度是一個以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的制度,在課堂上曾經說過它可以讓社會比較公平,因為家世不好的人,只要努力考好,也有機會進入政府成為官員。但是老師也跟同學提過,其實家世不好的人,即使努力,常常也考的不如那些家世良好的子弟,所以唐代官員中,其實平民出身的仍然是少數,有人甚至稱呼唐代政治是一種「貴族政治」。

請問同學
1.你覺得一個不問家庭背景的考試制度是否已經符合我們對於公平的期待?
2.將學生依據成績高低分成不同班級是一個公平的制度嗎?

台長: Sean Wang
人氣(563) | 回應(22)|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歷史問題 |
此分類下一篇:有關學習知識的幾個基本的問題
此分類上一篇:隨堂問題:唐太宗 vs 隋煬帝?

八愛 陳沿徽 18號
1.不符合
在以前 你窮就是窮 你有錢就是有錢
那些富家子弟 家中有錢 想上學堂就去 想買書就買 衣食無缺的 往往能在最好的環境下讀書
而那些窮小孩 往往只能放牛去 想上學堂 買好書 根本不太可能 如:王冕 要不是他媽媽聰明 放他自己去 要不然他也只是個默默無名的放牛小孩
因為在以前的觀念 有三餐吃就不錯了 父母只會叫
小孩幫忙農事 哪有時間唸書?

雖然那些古代的大文豪 也沒幾個是有錢人 但是... 也才那麼幾個 那些都是有天份的 只是剛好出生在窮人家 誰較窮人跟富人的比例差那麼多呢? 出生在窮人家 又靠自己的努力 當官的 也是屈指可數阿
但是 在現代
政府會補助清寒家庭 有各種的補助方案 也會幫原住民 弱勢族群加分 跟以前比 好太多了
2.公平
你會要10個100分跟10個50分的 還是20個75分的?
你會把稻米跟雜草種在一起嗎?
會說不公平的 都是那些&quot愛護小孩&quot的家長
我很想對他們說&quot你的小孩成績不好 請教他用功
沒有在資優班裡 是有原因的
如果他自己成績不好 又不想用功 沒有在好班級裡 很正常阿 &quot
肯用功 成績自然會好起來 自然你就會在好班級裡了
2007-11-18 15:29:09
老師
to 陳沿徽
在你第一個回答中認為只有公平的考試制度,卻對於家庭環境不好的人沒有幫助,這是不符合我們對於公平的期待。這也就是說,很多人考試成績不好,是因為環境的影響,並非他們自己不用功,或是資質比較差。在這裡你顯然重視的是公平的環境,並認為個人的努力與成就會受到環境的限制。

但是在你第二個回答中,卻認為分班制度是公平的。你並且說很多成績不好,反對分班的學生,他們個人的努力或資質本來就比較差。在這裡你重視卻是個人的努力。環境的影響似乎被忽略了。

這與前一個答案之間是不是有些矛盾?

能力分班本就是一個相信環境力量的結果,學校透過考試將學生學習環境劃分成好幾個等級。但是對於哪些所謂不用功或成績不好的小孩,通常他們的家裏也沒有比較好的學習環境或風氣(不一定是沒錢),可是因為分班的制度,卻使得他們早早的就被放在學習環境不好的班級,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只有越來越差。反觀功課好的同學,如果被分在好的班級,彼此之間更有良性的競爭,學習成就自然也就越來越好。這代表分班制度的基本理念,便是相信環境會影響學生的好壞,事實上也是如此。

如果同學認可分班制度,理論上你也應該相信這個理念,相信環境的確會影響一個人,因此對於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你應該要考慮的是他們的環境,更甚過他們個人的努力。

這與你第一個回答中要建立公平環境的企圖是不是有矛盾。

這裡其實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到底造成社會或學校中種種不平等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譬如有人成績好,有人成績差),是因為每個人努力或天份的不同,還是每個人生長的環境不同?如果你認為是前一個,理論上你應該同意建立一個公平的考試制度已經符合公平,並且你會同意分班的制度。但是如果你比較相信後面的原因,理論上你應該認為公平的考試制度是不足的,政府應該更要追求公平的環境,所以分班制度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同學可以想想在你的兩個答案之間有沒有一致的標準,這比起那個答案是對是錯更為重要。老師希望能看到你的回答。
2007-11-18 18:05:51
陳沿徽
TO老師
說真的 必儘我也沒真正體驗過平窮家庭跟富有家庭的差別(我家小康而已)
我第1題說的主要是在講古代的事 我覺得科舉制度不是很公平的 但是至少比九品官人法好

我覺得&quot環境影響讀書心態&quot 像我的表哥 姐 弟(表弟跟我一樣大 晚我幾個月) 出生在彰化 他們的爸爸只會賭博 後來在我大約幼稚園時死了...而他們的媽媽也不太顧他們的功課了 所以他們自然就整天玩電腦 晚上不睡覺在國小放鞭炮...到了這種地步 想叫他們好好讀書 很難...
相反的 如果父母很重視小孩的功課的話 自然就會養成讀書的習慣了...

但是 有的小孩 不管家境如何 要讀書就是要讀書 會讀就是會讀 主動的讀書
這種成績通常都比被逼的很好

但講到能力分班 我覺得很公平 是因為給了成績好的學生良性的循環 不斷的進步
也給了成績較差的學生一個努力的目標 不是嗎?
&quot因為分班的制度,卻使得他們早早的就被放在學習環境不好的班級,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只有越來越差。&quot 我覺得那就是他們自己心態上要去調整了
為何他們不把資優班當成一個目標?而更加的用功努力呢?就好比我們追求明星高中 明星大學一樣阿

環境阿~是會影響一個人的讀書心態 但是一旦被影響了 沒辦法自我修正嗎? 成天玩電腦的人 為何不好好想想?
蘇老泉27歲都還會想回頭讀書了...

(總覺得好像哪裡沒講到 想講好像也講不完 太深奧了...)
2007-11-18 20:15:49
八愛 鍾易 39號
1.不符合
因為窮人家的資源往往比不上有錢人家的
環境不同.資源多寡也不同
那用了這個制度也是白費
要就從環境開始改變
2.公平
大家在程度較平均的班級中
互相競爭
一定會有所進步
但我覺得心態跟師資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有進取心而且不易受外在因素影響的人
即使一開始在較差的班
後來也有很大的機會到好班
因此如果用能力分班的話
學生的心態很快的會表現在成績上
而在一學期中再適度的穿插幾次分班考
我認為那樣公平性會比較高
但還是有一些不定因素
像學校安排的師資.課程
所以我認為公不公平其實很難講
2007-11-18 21:12:45
歷史老師
很高興看到你的回答,裡面觸及了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

我們所說得公平或平等,通常可以分成兩個意思,一個指「條件的平等」,一個指「機會的平等」。以賽跑來比喻,「條件的平等」指參賽者身體素質、奔跑速度的相等,「機會的平等」在此指參賽者起跑點是相同的。

同學的意見,其實便在強調「機會的平等」。在歷史上有許多精英自由主義者,與同學有類似的意見,他們認為只要保障每個人機會的平等,但在此之外不要對於個人有任何干涉。

另外有些人,譬如極端共產主義者,他們強調機端的「條件的平等」。認為所有人不僅僅有相同的機會,同時也有擁有相等的條件,譬如財富、權力。

但是在這兩個看法之外,還有第三種的平等,我們可以叫它「人類的平等」。這個意思是說,作為一個人他天生所應該被賦予追求權利的權利。譬如生存、尊嚴、追求幸福、追求知識。而不論「機會的平等」或是「條件的平等」當它會妨礙「人類的平等」時,在老師看來這才是真正不公平的行為。

譬如一個人要求極端「條件的平等」,強迫所有人的財產都要一樣多,或每個人都要得一樣的分數。但是他卻忽略了每個人的才能是不一樣的。而根據個人才能的差異爭取相應才能的收穫,這正是「人類的平等」。換句話來說,要求機端的「條件的平等」,反而違背了「人類的平等」。

另外有些人,只強調「機會的平等」,而認為不能有任何「條件的平等」。譬如認為公平就是建立一個公平的考試制度,除此之外能力分班並沒有任何不公。但這種想法同樣也忽略了「人類的平等」。

以能力分班為例,這個制度使得功課好的同學擁有追求知識的權利(不論賢愚生而被肯定的權利)之外,更因為他們彼此的競爭,激發智識上的能力。但這個結果卻是大多數功課不好的同學,被湊在一起所換來的。在這些後段的班級中,學生在還沒有經歷許多考試、或是了解學習狀況之前,就因為同學的風氣、全校班級低落的排名,而先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對學習產生排斥。請注意,這都是在他們自身能力以外的因素,也就是說不管他用不用功、會不會自我修正,他身邊已經有這些人為的不利因素,換句話說,他沒有與好班同學一樣擁有根據自身能力學習的權利,這也是一種違背「人類平等」的結果。

唐代的科舉制度,在某方面來說,就是一個達到「機會的平等」,但還沒有達到「人類的平等」的制度。

同學最後可以發現,所謂「人類的平等」其實還是很難搞懂的東西,需要對於人類此一概念有深入的認識。但這正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否則大家都去主張極端的「機會平等」,或極端的「條件平等」,雖然可能容易理解的多,但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已經看到太多失敗的例子。

最後推薦同學一本書,是Mortimer L.Adler寫的《六大觀念》,是由聯經出版社出版,同學可以參考看看。
2007-11-18 22:41:14
老師
to 鍾易
其實根據老師的經驗,後段班學生要提升成績,機會非常的小,雖然有一些少數的例外。(同學看看國高中各班的成績)

同時要注意,同學提到的心態,進取心其實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級環境與生長家庭的限制。即使師資與課程與前段班沒有差異,後段班學生自覺的可能也較前段班少的很多。

譬如老師課堂上所提到滷味攤老闆娘的小孩,他從小就沒有受到適當的學習訓練,(譬如坐在書桌前三十分鐘不動,或是像同學一般有條理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都是需要訓練的),將來讀國中的時候,即使他很有心想要努力,但實際上他所擁有的思想資源與一般家庭的小孩比較,已經少的很多,如果不幸又分到後段的班級,他實在很難有上進的機會。

同樣的例子,有許多家庭背景比起老師、或同學更好的小孩,他們往往年紀輕輕就出類拔萃,這並非他們天資特別高,而是因為他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與訓練,比起我們多的太多。這不是補習可以彌補的。

老師最近看到張大春寫的一本書,較《認識幾個字》。同學可以找來看看,就可以了解老師的意思了。

ps 你認為科舉制度忽略了環境對人的限制,那請問同學大規模的分班制度算不算是一種環境的限制。
2007-11-18 23:03:40
八忠21號李承祐
1公平;想讀書的人就會想辦法去讀書
所以,應該還是可以找到好人才

2公平;
因為就算是濫的班,有好的在裡面
也許可以把整個班級都帶起來,
但是如果都是自己不想讀書,那也是不會好起來的
2007-11-21 20:26:07
八信39黃瀚賢
1.不符合
古代有很多窮人,他們的經濟資源,不管在各方面,都遠遠比不上有錢人,用了九品官人法也是白費的,因為有許多人才,也有可能是窮人家的小孩,不然,就讓社會的環境平均一點,上一些小孩讀書,這樣也許有更多的人才能被發掘社會才不會大亂。
2.不公平
因為我覺得,成績好和成績差的人分在同一班比較好,這樣不僅讓各班的分數都差不多,也可以讓能力比較差的人可以去問能力比較差的人,但如果只是不讀書的話,那就是另當別論了,資優班也沒有多好啊,你看現在有一個英文資優班,他們的英文成績也沒有多好啊,我們班是因為有一些人在混,
所以班平均比較差而已,但你們這些資優班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有一天想讀書了,會不會超越你們呢?如果有一天資優班的成績都掉下來了,那會不會有家長說要能力分班呢?如果你們很努力呢?並不是努力就好,也有一些人是天生就比較遲鈍。
2007-11-21 20:48:15
老師
to李承祐
你強調個人的努力,這說明你認為的公平,偏重於機會的公平,至於環境的影響,對你來說並沒有這麼大。

所以你認為科舉與分班,這種種比較忽略公平環境的制度,也是公平的。這符合你基本的觀點,可見你的回答有一致的標準,這點相當不錯。

不過請同學想想,如果環境的影響沒有這麼大,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讀好書,那為什麼還要將所有成績好的同學聚集在一起,然後營造一個比較好的讀書環境。

請前面的同學,也回答這個問題。
2007-11-21 21:11:45
老師
to 黃瀚賢
回答的頗不錯,以後應該多回答。你說:「並不是努力就好,也有一些人是天生就比較遲鈍。」這點老師也很認同,也很有感觸。人天生就有一些條件或家庭環境是不平等的,只有平等的考試制度,其實就是忽略先天條件不平等的問題。

不過同學,要注意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並不是針對哪些班的同學,而是針對人類社會或歷史上普遍出現的問題。

如果你考慮問題的時候,想到的是身邊的事情,你就會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這樣反而不能夠很客觀的說出你自己的意見。

老師自己曾經讀過成績很不好的班,與成績很好的班,我認為裡面的同學,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我跟他們都可以變成朋友。希望接下來回答的同學,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特別針對某些班級,相信你們有這樣的智慧。

有的時候,能夠超越自己身處的環境來考慮問題,正是人類文明最可貴的部份。
2007-11-21 21:28:41
八愛 石健佐
1.我覺得不符合。

因為有錢人家的小孩子,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
育資源,以及日常用品的需求,所以他們較能夠以無後顧之憂的方式來讀書,讀起書來也比較輕鬆。

至於較貧窮的孩子,他們的日常生活經常沒有辦法被滿足,這時我想在他們的心理,多少都有可能產生一些陰影,我想這也因該就是問題的偵結點吧!但是從反面來做思考,這也相當的會是他們進步的原動力!

2.有公平面也有不公平面。

能力分班,這個名詞,本來就存在著公平以及不公平。或許在成績好的同學眼裡這是相當的公平,因為他們能夠依照自己的方向走,而且在有程度的班級內,同學們能夠互相切磋琢磨,交換意見。往往也是在這裡激發出潛力,更進步。

但是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被分到較不好的班級裡面,但是他們卻有&quot上進心&quot的人可能就有一些不公平吧!他們的心理可能就有一些忿恨不平,有些自暴自棄。

但是這也是他們進步目標吧!
2007-11-24 15:46:43
歷史老師
to 八愛 石健佐
很少看到你回答,寫的不錯,有一致的理據,以後要多回答。老師有二個問題想請問你。

1.請問讀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還是為了到更好的環境。如果是前面那個,那我們卻用後面那個目的來誘使學生讀書,是否會造成什麼問題?如果是後面那個目的,那是不是家境優渥的小孩,便沒有讀書的必要?

2.一個對某些人公平,但對某些人不公平的制度,究竟公不公平?
2007-11-24 16:27:28
八愛 石健佐
To:老師


1. 我認為這因該是心態的問題。如果有好的學習環境,現在就是要看那個人心態的問題了,如果他想要讀書,想要進步。那有好的資源會是他的利具。&quot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quot,有了好資源,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我想這就達到了最好個功效了!如果沒有善加利用我想這一切都只是浪費!
至於提到是不是家境優渥的學生就可以不用讀書,這當然是錯的,因為如果家境優渥卻不讀書,腦袋也是空空如也,枉費家庭給他的資源這麼多,將來也必定一事無成吧!總而言之,隨時充實自己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吧!不管家中是貧還是富。


2.如果硬要評斷公平還是不公平,我的看法是不公平,因外並沒有達到雙方都能夠協調的目的,這因該就是不公平吧!

現實中事情的確很難做到兩全其美,但是盡善盡美是最重要的吧!
2007-11-24 16:43:10
歷史老師
「現實中事情的確很難做到兩全其美,但是盡善盡美是最重要的吧!」這句話說的非常好!!

另外從同學弟一個回答也可以發現,雖然個人的努力與環境的影響都很重要,但是對於不同階層的人而言,這兩個因素所造成影響的比例是不一樣的。對於生活條件不虞匱乏的人而言,往往會比較看重個人的能力(也就如同學所說的心態),環境只是輔助的工具。
歷史上許多自由主義者都有類似的看法。但對於生活條件有所欠缺的人而言,他們往往更關注環境的影響,因為心態的改變並無法為他們的生活帶來顯而易見的改善。許多社會主義者的主張便是基於此種理論。當然這是簡單的分類,以後在課堂上我們會看到許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提出很多不同的主張。

最要緊的是,同學們不要認為這個問題有顯而易見的答案,時時記得你所說「盡善盡美」的企圖,比掌握確定的解答更為重要。
2007-11-24 17:06:23
8仁 09
1我覺得符合吧,至少比九品官人法好多了,科舉制度,給大家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一些家庭背景較差的人也有翻身的機會。
2我覺得有點不公平,雖然我自己在數理班,但是我還是覺得有點不公平。應該這麼說,對於成績較低但肯努力的人較不公平,有些人成績不太好,但很上進,如果把它們放在較差的班級,可能會把他們原來想上進的心抹滅掉,促使他們自暴自棄。然而對於真的很資優的學生,或許真的該給他們一個資優的環境,讓他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視野和競爭力。
(或許有很多再資優班的同學會忽視一般班的同學,或是瞧不起,但我不那麼覺得,其實我覺得只要肯努力還是會有機會。)
2007-11-25 11:01:49
歷史老師
to 8仁 09
你說:「對於真的很資優的學生,或許真的該給他們一個資優的環境,讓他們可以提升自己的視野和競爭力。」這句話很重要,台灣對於資優生的認定往往太過簡略,單單依據考試成績其實是無法判斷誰是資優的素質。

唐代考試制度相比之下,反而比較週延。當時有「身」、「言」、「書」、「判」四項標準。「身」就是考察一個人的外在形貌、「言」就是觀察一個人的口才、「書」就是看字好不好看、「判」就是看一個人寫公文時的思路與文辭是否縝密優雅。雖然這四項在今天看來,好像與一個人的才能不太相關,但實際上,單單依據考試成績,也是很荒謬的審核方式。
2007-11-25 11:30:55
八愛 44號 朱文愷
1.不符合
有錢人(有知識的人)的小孩往往都可以有機會可以有老師或是父母來教導;而窮困的人,即使想要讀書,卻沒有機會,況且家中經濟不是很好。想要問,爸媽搞不好根本沒讀過書。
如:
甚至於一面工作一面讀書都會招來喝斥,誰敢在大白天做功課、背書呢?------<憨孫啊,好去睏啊!>
他發現他的同班同學之所以英文好,絕非聰明,而是家境比他好的緣故,有些同學的父母英文非常好,另外有一批同學不是家裡有家教,就是上補習班,他媽媽英文一個字也不會,他的長輩也都不會英文,當然也無法進補習班和請家教。------<第21頁-大庇天下阿強俱歡顏>

2.不公平
對於那些前段班的學生或許是好的,因為老師可能在課餘時間多多給些課外的資源,難保這些東西不會在考試中出來(老師設定的目標大多都是高分);而那些後段班的卻得不到這些許的資源(老師設定的目標大多都是拿到基本分),在兩位同樣努力的學生上,後段的學生就會輸在進階一點的題目上,即使很有上進心的學生也很難往前進。
不以考試的成績來看(畢竟學習不為了考試),那些前段班的學生基本上就學的比較多,而後段班的就會少學那些補充的東西,而對後段班是不公平的。

總結:但是不論你在哪種班(哪種環境),學習基本上是為了自己,學習態度是很重要的,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會成功。
2007-11-25 11:32:38
老師
同學應該是看過李家同寫的文章,你所描述環境的影響頗為具體,相當不錯。

老師自己覺得分班制度的好壞,並非我們此處所能遽下定論,但是學習根據一致的理由來作判斷,卻是可以要求的。

譬如有人認為分班可以使後段班的學生有上進的目標,但卻同時不否認前段班的設置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看法當中顯然包含了兩個不同的理由:一個是相信環境有其力量,二是個人必須自覺。

而作為一個制度的設計者,你必須考量那一個理由是你所追求的。同時為了這個理由,你必須放棄另外一個理由。

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人相信環境的力量,則他在批評壞環境導致壞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相信好環境可以造成好成績。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相信個人自覺是最重要的,則他在批評成績不好的學生沒有自覺的同時,也必須承認依照這個理由,根本也無須營造好的班級,因為個人的自覺力量是超過環境的影響。

我們會難發現歷史上出現的制度,常常不能兼顧所有的目的。輕易的相信一個制度在所有方面都比之前的制度好,其實是有危險。
2007-11-25 12:20:28
八愛 36 沈瑞恩
1.要說環境和個人的影響呀...我想環境的影響還是大。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個性大概也定型了,個人的造化改變不多。
我想,單看科舉制度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本,如何消弭貧窮才是政府最大的考驗。但又回歸主題,政府還是得先找出人才才行,因此,科舉制度應該適用於前期,而後就應該面對貧窮了。李家同說,只要人們沒有注意到,貧窮還會存在個幾千年。
話說回來,實際上唐朝的其他政策我也不瞭解,因此要是有好的、與解決貧富問題有關的政策和科舉相輔相成,那便絕佳了。
2.以常態分班和能力分班「比較」來講,我贊同能力分班。這是我所想的兩種狀況:
(1)常態:大部分的老師會以班上的平均分數來教學生,那麼對前段的同學來說資源不足;對後段的依然倍感吃力。
(2)能力:前段的同學擁有較多資源並可互相砥礪;後段同學有的有目標可追求,而其他「不唸書」的則無論何種編班方式都沒差吧?
看來能力分班還是有缺點,「不唸書」的人數因環境因素增加不少,再者,前段班裡,不管是學生或家長都會比較喜歡能力分班。相對的,後段班的人,也許是受不了壓力,或只是純粹想把人拖下水,會較反對能力分班。
但一經「比較」...適應常態的人數似乎遠比能力的少。當然這裡沒有討論能力編班的弊端,否則又更麻煩了。
3.說明一下位甚麼要強調「比較」。就像第一點,要是有好的老師,常態分班能力能提升成相等,能力分班就更不用說,一定是突飛猛進了~所以只是「比較」上來講是好的。科舉也「比」九品官好,但我仍覺得進步空間頗大。
至於「對某些人公平,對其他人不公平」,好像不太公平耶。可是通常很難讓所有人都感到公平,因此做最大努力而讓絕大多數人感覺公平,就很好了。搞不好唐朝大部分人喜歡科舉也說不定呢?
總結,單方面看來,我覺得都不公平。但若從更多角度逼近,也許可以是更好的。(可惜以目前我的歷史和思想程度無法討論得那麼多方向、複雜!)
2007-11-27 23:37:18
八愛 36 沈瑞恩
我想請問老師:當老師出了一題隨堂問題時,如果有一些想法跟問題有關,但不一定是直接回答問題,較大部分是抒發個人感想,適合貼上來嗎?
2007-11-27 23:39:23
歷史老師
to 沈瑞恩
當然歡迎,這裡沒有什麼限制。
2007-11-27 23:54:06
歷史老師
to 沈瑞恩

你提出的很多觀點,都頗值得思考。

譬如你說在常態班中,如果老師仍然以成績作為單一標準,去評價每個同學,不但未必能達成公平的目標。反而犧牲了學生各自充分發展能力的機會。這一點老師非常同意。顯然你注意到,所謂的公平不僅僅於條件上或機會上的平等,還有「各適其性」的更高目標。

然而基於這樣的目標,有兩個問題是我們必須考慮:
一、能力分班與性向分班並不一樣。後者根據個人性向能力,給予他最適合的環境。前者卻是將不同性向的人依照單一標準(通常是考試成績)分成不同班級,而這樣的制度不但不能達到你所嚮往的目標。反而更因為制度加強了固定的標準,使得本來你指出一般班級中也會出現的問題(不同性向學生不能適應單一標準的問題),在能力分班中可能更加擴大。

可悲的是台灣多半是假借性向分班的名義,實行能力分班。(幾時看過在前段班的學生,因為美術成績優良,而被轉到美術班)

而你所期待在能力分班中,使得「後段同學有目標可追求」的目的在此制度中,恐怕也很難實現。因為在後段班級中,實際上並沒有成績以外的目標,讓他們努力以赴。(這也是台灣教育環境比較令人失望的地,老師自己也覺得很慚愧)

二、在你的回答中,公平除了指「各自追求最適合自我的目標」(老師稍微改過),還指「最大人數的利益」。你認為雖然「能力分班」與「常態分班」各有利弊,但是前者能夠讓更多人獲益。同學你可以想想這兩個定義之間是否有所衝突?同時考慮「公平」時若是基於追求「最大人數的利益」,是否會造成什麼問題?


ps 同學很有思考能力,希望你能繼續加油,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想的太多。建議同學去看《六大觀念》這本書,是由遠流所出版。或者是王世宗寫的《現代世界的形成》。如果一時沒有空閒,你可以看楊絳所翻譯,柏拉圖所寫的《斐多》。是一本小書,很快就可以看完。
2007-11-28 00:42: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