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23 23:48:42|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佛法從虔恭當中求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857-a13_079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79集~由  正珍老師開示:佛法從虔恭當中求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所要賞析故事的內容是「佛法從虔恭當中求」。

      在講這一個題目之前,我們先來看 佛陀是怎麼樣示現,祂從因地,在菩薩地的時候,在求法的時候是如何的用心,來追求佛法當中的實義。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經》當中,佛陀說,在過去久遠阿僧祇劫的時候,有一位修行人,名字叫作最勝,他住在山林當中,而且已經有了五神通,但是他的心裡常常起慈悲的心行,希望能夠有那樣的福報因緣,能夠救助眾生。他看到了眾生有許多的苦難,但是要如何救助呢?所以他心裡就想,應該要多修集關於救助眾生的這樣的一個法教,才能夠滅除眾生種種的煩惱。而且也看到許多眾生,都墮在邪見當中,那麼應該要學習怎麼樣才是修學正見的方法?怎麼樣才能夠得聞正見?所以他這樣想了以後就去作了。

      他就到城裡面、到聚落當中,到處去求能夠說正法正知見的老師,這時候有一個天魔示現,他就跟這位修行人說:「我有一個佛所說的偈子,你如果能夠剝皮為紙、能夠刺血為墨、能夠折骨為筆來寫這首偈子,我就對你說。」天魔當然想這個仙人,這位修行人不可能是這樣的。但是這個最勝修行人,他聽了以後就說:「我從無量劫來,就常常因為救護眾生,被人割截身體,或者是受無量的苦,但是都沒有得到法上的利益;今天我怎麼可以再對這一個不堅固的色身,而產生了堅固實有的這種想法,我應該要用這個無常變異的身,來獲取法上的實義。」所以既然天魔出了這樣的一個條件,對他來說是可以達到的,所以他聽了內心非常的歡喜,就用利刀剝皮為紙、刺血為墨、折骨為筆,就向這位天魔說:「我已經按照你所說的條件作了,就請你把你所聽到佛的偈語,跟我說吧!」這時候天魔一看,他真的是有心要求佛法,聽了以後就覺得說,那真的是沒有難倒他,於是就跑掉了。

      這時候仙人一看,說:「我今天為了法,可以這樣不惜身命,我願意剝皮為紙、我願意刺血為墨、我願意折骨為筆,只要能夠得到幫助眾生利益的法,我這樣的誠心是絲毫不虛,到底還有什麼地方,有大慈悲的菩薩,有大慈悲的佛,能夠現身來為我說法呢?」他的內心非常非常的至誠,在那邊懇求著,這時候,從這邊到東方有三十二剎的距離的佛國土,有位 佛名字叫作普無垢,這尊 佛祂的號叫淨名王,這時候祂就聽到了,於是祂就放大光明,然後變身到這一位最勝菩薩的面前。這個時候,這位最勝菩薩,他的苦痛立刻就去除了,然後 佛就為他說,如何修集一切福德的三昧;這時候這位仙人其實已經發起了菩薩心行,他聽了以後,立刻就跟他無量劫以來為眾生付出、為眾生割截身體、為眾生行慈無量的這樣的一個勢力相結合,而得到了無礙辯。佛說完這個法以後,佛就離開了;這個最勝仙人,得到了這樣的辯才以後,他就不斷地為眾生廣說妙法,讓許多的眾生都能夠修學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佛在開示這一段話的時候,祂是在對我們說,這位最勝仙人,其實就是 佛的過去身,也因此 佛進一步說:「如果有人願意恭敬求法,不論 佛有沒有在這個世間,但是法不會滅;而且只要恭敬求法,十方諸佛如果聽到有人這樣的恭敬心懇切求法的話,也都會示現來為他說法。」這就是說恭敬求法的不可思議,因為只要你的心與佛相應,佛從來沒有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眾生如果懇切的心念,那十方諸佛因緣相契,自然會示現與這位眾生相合的因緣,來為他說出佛法當中的真義。

      所以我們的古德 佛果圜悟禪師,他在《碧巖錄》裡面,引二祖慧可禪師的求法心,來為弟子們開示,二祖慧可禪師說:【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濟飢,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10)二祖的意思就是說,他那時候為了跟達摩祖師求道,他就想著說,古人他為了求道,他敲骨頭讓髓出來,刺血為墨這樣子,甚至像 釋迦牟尼佛,曾經把頭髮鋪在地上,讓 佛陀走過去,也為了求道投崖飼虎,古德都這個樣子了,我現在色身好好的,那我更應該要好好地求法。

      所以他為了跟達摩祖師求法,在那一年的十二月,正是冬天大雪的時候,他站在樓梯,跪在那裡,求達摩祖師能夠傳法給他,那時候雪都已經積到了膝蓋,達摩祖師也被他感動了,就對他說:「你在雪地這裡是要作什麼呢?」慧可大師就說:「求達摩祖師您能夠慈悲開甘露法門,能夠廣度我們這些迷茫的眾生。」達摩祖師就講了一句重話,他說:【諸佛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無有是處。】(《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10)達摩祖師的意思是說,像諸佛這麼樣深妙的法,是經過了無數劫的精進加行用功,經過了非常多的困苦來行菩薩道,在一切眾生難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夠修忍;不論是生忍、法忍、無生忍,這樣的次第修學上來,哪裡只是一個小德小智,對眾生會產生輕心慢心的人,想要求得大乘佛菩提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說克勤大師在勸誡弟子的時候,就把禪宗初祖以及二祖之間的這個求法故事,來跟大家說;在求法的時候,一定要以非常殷勤的恭敬心來求法。那麼這個以殷重心、以恭敬心來面對世人,不能以慢心來面對世人,其實這個不是只有佛法而已,因為這也是屬於世間共通之法。所以在中國古德,於《尚書》當中就寫著:「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這句話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如果太過自滿的人,其實反而會招到不如意的損害,而最大的不如意的損害,是自我無法進步;而謙虛的人,可以受到許多的利益,而《尚書》說這是天道,其實這個天道的意思就是說,這是符合於一切世間的法則,所以能夠謙恭,不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共通的。

      也因此在中國古德,建安七子之一,有一位叫作徐幹的,他依世間道理寫了一本《中論》,這《中論》和龍樹菩薩的《中論》不一樣,因為這個《中論》,主要是在講世間的道理,那您看是不是通用呢?我們來唸一下:「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肖也。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徐幹《中論》)

      這意思就是說,君子是經常都抱著一個非常謙虛的心智,然後以一個非常恭敬的態度,不會把自己覺得有非常好、非常高的才幹,來加乎在別人之上,而且看到別人的時候,都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也可以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也因此他的心思是謙恭的,他的態度是非常有禮節的,所以別人都願意告訴他,都能夠教誨他,也願意親近他。也因為這個樣子,他就可以得到許許多多自己可能在思惟上不足的地方,而能夠加以彌補;自己在許多不足的地方,而能夠加以修正,就不會有可能造下不可愛的錯處。也因此能夠謙恭,那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如果能夠值遇到一個純善的善知識,對他能夠謙恭求法,那這樣不論是在世間法則上,乃至出世間的法則上,都能夠得到無量的利益;而菩薩在行道的過程當中,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應該要求其圓滿,而要值遇純善的善知識。在佛道上,我們要怎麼樣去檢視呢?在《大般涅槃經》當中,佛陀有開示,如果我們看到這位善知識,他所作的事情,是自己也作到了,並且也教人這麼作,那這樣的善知識,是我們可以依止的;另外這位善知識,所說的是純善的法,所謂的純善的法,我們大家想什麼叫作純善呢?純善就是不要害人,純善就是對自己有幫助、對別人有幫助,那就是純善之法。但是我要跟諸位解釋說,在佛法當中說純善,純善它不是一個相對法,它是本來就善的,它是自無始劫以來就沒有不善過;如果說以七轉識的心,那麼那是有經過修正修學,當中雜染的習氣給去掉以後,才能夠說純善。因此能夠稱之為純善的善知識,那就是他能夠開示三界萬法實相的這位善知識,他所開示的這個法,是自無始劫以來恆常不變異的法,這才能說是純善之法,能夠教這樣的法,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善知識。

      純善的道理,其實在 佛陀與央掘魔羅之間在對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也就是說當央掘魔羅,他為了最後一根指頭,要殺他的母親的時候,佛陀就示現,當時央掘魔羅就追著 佛陀說:「這位沙門您這麼樣的莊嚴,我現在只要一個東西,就是一根指頭,我只要一根指頭,我的老師跟我說,我的修道就已經圓滿了;你停下來!你停下來!你如果要行大布施,你就布施給我一根指頭。」結果 佛陀就對央掘魔羅說,祂說:「我早就停下來了,是你沒有停下來。」佛陀對央掘魔羅說:「我是等正覺,我要給你的是非常銳利的智慧劍,我本來就已經住下來了,而且是住在純善之際,你並不覺知。」所以 佛陀對央掘魔羅說,祂住在純善際,那到底什麼叫作純善呢?純善就是指我們身中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因為祂在六塵萬法,從來都不會起分別、愛染、厭憎、覺觀,所以祂是可以稱之為純善。

      所以在佛法當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識,就是能不能對您述說純善之法的善知識。如果有因緣遇到可以對您說純善之法的善知識,那是相當有福報的。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福報,就應該要用功的加行,當有問題的時候,不斷地請益求法。所以我們在經典當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當天人或者其他世界的大菩薩來到這個世界,在聽 佛陀開示的時候,常常會用四個字,叫作目不暫捨。也就是說能夠聽到 佛陀說法,那內心的歡喜跟踴躍,整個就形容在外表,所以當看到 佛陀說法的時候,眼睛看著 佛陀,連一剎那的眼神要離開 佛陀的這樣的念都沒有,這樣的動作都不起行。為什麼?因為佛法難值難遇,能夠聽到 佛陀講這樣的出世間法,這樣勝妙的法,那是多劫以來的福報。

      那為什麼這些大菩薩們,聽到 佛陀說法的時候,能夠這樣的目不暫捨呢?包括俱解脫的大阿羅漢,這些大菩薩們,他們很多都已經證得了種種的神通,所以他們能夠知道過去世的事,也能夠知道未來的結果,他們也可以看到自己和過去為眾生所誤導,或者是說造了種種惡業所受的種種苦處,都是因為沒有值遇正法,沒有值遇真正的解脫法,沒有值遇真正的解脫到彼岸的法,所以他們今天能夠聽到 佛陀說法,一聽到就知道,那絕對是可以真正的讓眾生修行到彼岸的法,所以都會示現出那樣目不暫捨的神情,而那樣是由內心,非常非常深切的發出的一種肢體語言動作。

      也因此,普賢菩薩已經是非常高的位階,祂的十大願的第一個大願就是:禮敬諸佛,第三個願就是:廣修供養。所以我們這些還在因地修學的菩薩,仰望這些大菩薩們對於佛的恭敬、對於法的恭敬,乃至對於勝義僧的恭敬,那比之祂們,我們是否應該要更加恭敬於三寶,更加對於諸佛禮敬讚歎的心,要能夠由衷而發呢?其實禮敬諸佛,在 佛陀開示當中,不在於說你今天供養佛,是多麼名貴的東西,而是您只要以一分的恭敬心來供養佛,自然能夠得到那一分殊勝莊嚴的果報。

      所以在《阿含經》寫著,有一次 佛陀到城中乞食,這時候有兩個孩童正在玩沙子,他們遙遠的看到 佛陀過來,其中有一個孩子他就捧著沙,然後奉上供養 佛陀;另外一個童子,就在旁邊合掌,隨喜讚歎。所以這時候,佛陀就授記這個孩子說,這個孩子以後,會當一個非常殊勝的、有福報的國王,來帶領閻浮提的眾生,他的名字就叫作阿育王,他會廣布我的舍利,一日之中當造八萬四千塔。這個阿育王,其實 佛陀會這樣的授記,也跟他當初奉沙給 佛的時候,心中所發的願有關,因為當初他奉沙給 佛的時候,心中想著,希望我這一個奉沙的功德,以後能夠得到一個轉輪王的位子,然後以這一個福報,以後我能夠行廣大的布施跟供養。所以後來阿育王,他在統領世界的時候,統領印度這個國家的時候,他當時真的就行廣大的布施以及供養,這是他對 佛的一分恭敬。

      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有一時之間失言的時候,就是他在供養許多的僧人的時候,那時候他就看到兩位小沙彌,他們得到了阿育王所供養的麵糰子,然後他們拿著麵糰子,彼此互相給與,於是國王就笑著說:「你看這個小沙彌,在玩這個小兒的把戲。」這時候立刻有人跟他說:「你不可以輕視這兩位小沙彌,他們也是阿羅漢喔!」這時候阿育王聽了,也嚇了一跳說:「是這樣嗎?那這樣子我真的要懺悔,我希望能夠更加多的供養眾生,絹布以及錢財。」沒想到這兩位小沙彌,就感應到了阿育王的心念,於是就對阿育王說:「來!我們一個給你一個大鍋子,一個給你可以染布的草,這樣子呢,你就可以讓你的絹布,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供養。」

      所以由上面幾段故事,我們可以知道,能夠恭敬誠敬的修學佛法、求佛法,自然會有他相對應的福報;菩薩一定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能夠圓滿圓融,而這必須在虔恭當中求。

      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對佛陀的讚歎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得見諦者斷疑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