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1-10 13:35:49| 人氣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鎘米事件農民又當了替罪羔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鎘米事件農民又當了替罪羔羊

  繼雲林虎尾、彰化和美的鎘米及屏東的銅木瓜事件後,台中縣大甲鎮又爆發鎘米事件,事實上,從1982年發生於桃園縣蘆竹鄉爆發的鎘米污染開始,台灣政府一直在有模有樣地表示要追查源頭、銷毀流入市面的鎘米、雷厲嚴懲污染業者。但事實上,台灣的鎘米問題、農作物污染問題從來沒有被解決過,而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政府劍及履及的公權力從來只用在同樣是受害者的污染農地的農戶上,而這些農戶甚至成為污染的罪魁禍首,一方面政府拿出國民健康為理由要求生產出鎘米的農地立即休耕,另一方面我們更可以看到媒體上記者咄咄逼人的詢問農民為何要賺一點小錢而放任受污染農產品流入市場,無辜的農戶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而我們翻開資料,台灣的政府及工業生產一直都是造成農作物及農地污染的共犯結構,在1960年代台灣經濟正在邁向工業化的時期,台灣政府為了工業生產,開始在全省大規模地徵收農地,大量地圈為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到了1970年代,為求工業生產能夠進一步就近吸收到農村破產下的農民,政府投入大量的農村基礎建設和交通建設,鼓勵「客廳即工廠」,放縱工業更全面地入侵農村,不得不離農、兼業的農民所開設的中小企業、家庭工廠及地下工廠頓時與農田相錯,成為農田污染的另一個元兇,此外政府更主動推廣設置農村工業區。而在當時萬事只求經濟發展的年代中,更對這些工業區所造成的污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是台灣農業發展的急速沈淪,一方面以農業養工業的政策持續推動,造成農業勞動力、資本、土地的流失;另一方面大量受到工業污染的農地又被政府強迫休耕、農戶轉業兼業,更造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農業萎縮,所以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台灣的許多農村都發生了自力救濟的草根環保抗爭,包括圍廠、遊行、集體抗爭,它們絕大部分是各地農民在農業部門被政府放棄,以及工業部門污染農地,使得農地無法繼續耕作的情形下,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生存權抗爭。

  環保抗爭與政治運動結合,逼使國民黨政府在壓力下不得不出來應對,除了成立環保署、通過許多環保法規,更號稱要嚴厲執法,並畫出更大的大餅,包括產業升級、成立所謂「低污染」科學園區等等。但從現在看來,這些動作及政策都是表面功夫。

  首先,在環保署屬於台灣這種經濟為尊的行政部門中,仍然是作為「經濟部環保局」而存在,一旦工業污染到大條了,環保署就出面跟大眾拍胸脯保證要解決,解決的策略卻是不斷地進行環境污染的科學分析和調查,透過冗長無效的調查,讓污染真相成為一團迷霧,遮住污染的元兇 ─ 工業部門。

  以現在發生的鎘米事件為例,早在1988年人間雜誌(三十六期痛土之旅)就披露環保署的土壤污染調查結果,調查報告指出桃園觀音、蘆竹、雲林虎尾和彰化地區都是鎘污染嚴重的區域,而此次環保署「石破天驚」的大發現,不過是10多年後又一次的土壤污染調查結果罷了,環保署現在又再度宣示,將在下年度進行更詳盡的土壤重金屬調查。而這些年來,從地下工廠到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不都是在環保署只忙著調查的無效行動下,違法的、合法地盡情排放污水、廢氣!

  第二,所謂的嚴厲執法,一向只針對蒼蠅,而不敢針對老虎,事後連蒼蠅也即刻被仁慈的環保署「放生」。就鎘米事件為例,1982年桃園縣蘆竹鄉發生的污染案,農地被強迫休耕至今,但罪魁禍首基力化工公司卻能污染事態擴大之際,趕緊停工關廠,將廠房售出,並由整個事件中抽身而退。

  第三,台灣政府在1980年代儆於工業污染的嚴重,開始宣傳以產業升級及設立科學園區將解決工業污染的問題來解消環保抗爭,但事實上從現在來看,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及科學園區更是另一個大規模污染的源頭,科學園區長年爆發將毒水排往灌溉用的隆恩圳,長出來的「晶圓米」、「光碟蚵仔」不知幾許。

  所以總的來看,台灣的工業污染一直都是在資本家為求節約成本、政府有意縱容的情況下越來越嚴重,在這個政府與資本家的共犯結構中,政府除了扮演著污染者的角色,更是污染廠商的緩衝機制,也就是一方面找替罪羔羊,另一方面護好污染的源頭 ─ 工業生產。

  我們看到在鎘米事件、毒蚵仔事件中,政府找農民作為替罪羔羊,至多就指向由農民所轉業而成的地下工廠,然後就強迫休耕、停產了事。但是,造成台灣土壤污染的不僅是地下工廠,還包括合法的工廠、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都是以無效的污水處理廠,寬鬆、隨便的污水放流水標準來掩人耳目,「合法」排放毒水進入灌溉渠道、河川,這才是真真正正造成台灣環境污染的元兇。而政府的處理態度,更造成無罪者受罪、有罪者反而脫罪的不合理現象。

  可嘆的是,這樣的情形在新政府上台後卻只會更為惡化下去,在陳水扁會為了廠商下跪及經發會的朝野共識下,紡織和染整業得以放寬放污水流放標準,而未來將繼續簡化和放寬環境評估標準。連要處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而向業者徵收的「土污法」費率,也在日前打五五折,便宜廠商。而在新通過的「廢棄物清理法」中,將原本還算進步而環保機關沒有切實執行的處理業者與廠商的「連帶責任」給廢除掉,更擺明了是幫助工業污染的究責與追溯打一道「防火牆」,將真正造成污染難以清除、甚至不能清除的上游廠商給除責化、除罪化。可以想見的,從河川中上游的農產品污染,出海口的毒蚵仔,近海漁業的減產和「化學魚」,台灣的農漁產業未來將持續被工業污染送入墳場,自然環境更成死寂之地。

  台灣即將加入WTO,在新舊政府、朝野政黨的眼中農業根本已經成為不值得扶起的阿斗,事實上,工業與農業根本不該是彼此抵衝的相剋物,而經濟發展更不一定得拿環境生態作為犧牲品。台灣在長期進行出口導向的生產戰略,使得小小一個島嶼成為國際代工基地,而竭澤而漁的心態,不僅造成台灣的農業衰敗,並且使得自然環境被迫承載遠遠超過能夠負荷的污染總量,而今新舊政府、朝野各黨對此毫不反省的情形下,一方面任由國外的農產品大量傾銷來台,另一方面更在經發會中乾脆決定將農業的水資源、土地供為工業使用,並且更強調要撥給缺水、缺電及缺土地的竹科和南科這兩個污染大戶享用。

  或許從台灣新舊政府及資本家的觀點來看,所謂的農作物污染、將農民視為替罪羔羊根本就是必要之惡,將農業搞爛、將農民污名化,更可以進一步地變出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水資源、更多的勞動力,更可以為其推動工業而不惜犧牲環境生態的行為脫罪,這種創造四贏局面的好事,難道台灣這些投機、偽善的朝野各政黨領袖會放過?巴結資本家都來不及的陳水扁會放過?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1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