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4 16:11:30|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改」尚未成功、「工教聯合」仍需努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改」尚未成功、「工教聯合」仍需努力

文/游湧志

在國際上世界貿易組織(WTO)與國際勞工組織(ILO)雖為兩個平行組織,但是從一九九六年開始WTO於新加坡部長會議中宣佈承認ILO 所製定的勞動基準。所謂勞動基準是指對各種 勞動條件的規範,諸如工資、工時、安全、衛生、
組織工會、罷工等。而近年來台灣政府積極加入WTO的同時,卻屢屢違反了ILO
所制定的勞動基準之原則,一再的枉顧台灣勞動者的權利。根據一九四八年ILO
所通過的結社及組織權保障八十九號公約表示,縱使認定教師與學校雖為公法上
的勞動契約關係,仍俱有結社協商的權利;而今年的教師節,很高興看到基層的教師們用行動來爭取自己應有的勞動三權。

誠如我們所知道在九二八的遊行前夕,從教育部部長到行政院游院長,所有企圖說服「教師會」放棄9月28日教師節遊行示威的努力,都沒有達到目標,一向被認為最乖順保守的中、小學教師們,下定了最大決心走上街頭了。這其中透露了怎樣的訊息並且代表了什麼意義?


這一次的遊行,基層的教師以「尊嚴」為訴求,要求完整的勞動三權,我們可以說這正是台灣教改的正式起跑點。一直以來,由上而下的「教改秀」,中、小學教師飽受「反對教改」、「保守勢力」的指責,早已憋了一肚子氣。這次遊行能迅速獲得相當大量中、小學教師認同,根本的原因,在於近十多年來,台灣的教育已不知不覺地商品化了,學校成為販賣知識的場合,教師的尊嚴根本是癡人說夢;教師於教師節遊行的實質意義,在於教師這一社會位置的特殊性,教師本質上作為資本主義僱傭關係下的一環,負責勞動力的再生產職能。然而透過實際的社會參與後,經由經驗整理轉化為教材的一部分,在面對未來作為產業後備軍的學生時,我們期許教師背負意識形態翻轉的角色,這樣具有社會階級意識的真正「教改」意義於焉產生。

然而,強化教師協商對話的空間對於台灣教改,並非空談的認為從教師、家長、學生三方成員的參加,就叫做是來自基層的教改。我們對於教師的期待與要求是希冀教師們不應以組織工會這樣的層次為自滿,很多社會事實都指出「工會主義」的侷限性,如何避免像全國總工會一樣成為政策背書或寡頭的利益遊說團體,教師們更應積極的將結社的力量透過「工教聯合」的方式與社會對話,包括關心學費自由化背後所牽扯的教育商品化以及社會財富重分配等議題。

最後,想對928遊行的教師們說,爭取組工會權利甚至運用罷教權,都是保障學生受教品質的行動。面對教改的真正開始,學生們所學習到的不再只是如何讓自己袍拋售到求職市場中具有競爭力,而是自由市場形式下的實質僱傭關係。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