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7 23:15:44|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可有共同的未來?──對無消費日運動的感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可有共同的未來?──對無消費日運動的感想
林河達/新世代青年團左綠研究小組

※編按:此文為應「環境資訊電子報」之邀所撰寫的文章,以「無消費日」為討論起點,探討具有階級立場的生態觀點。


 號稱全世界最高的「101金融大樓」於日前正式開幕,而一場令人注目的百貨業大戰也將開打,各大百貨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地向消費者招手,利用各式各樣的低價促銷活動、消費贈品散發無限的魅力催眠著消費者,企圖讓消費者懾服在商品的魔力之下。當消費者渾渾噩噩的正要被商品收服之際,突然敲來一聲警鐘:「用一天不消費的行動,從瞎拼主義中清醒!」

 這是無消費日運動,其企圖在於呼籲消費者反省個人的消費行為,這是一個本著良善願望出發的運動。運動未起,理論先行,清楚理論分析及運動策略,使我們能正確向其目標邁進。在無消費運動的良好立意背後,筆者也提出一些觀點,充作大家討論的一個起點。


 無消費日運動希望藉由呼籲消費者停止一日的商品購買,讓消費者能夠反省其過度消費的行為,抵制廣告的制約,而使之轉變適度消費的行為,以達到減少消耗自然資源的運動目標,最終則是為了避免破壞生態的平衡,以避免人類滅絕的危機。簡言之,無消費日運動認為,過度購買、
過度消費乃是造成地球生態危機的主要根源。

 但在對無消費日運動的理論分析與運動策略提出看法之前,筆者先對商品進行初步的分析,必須先掌握資本主義的商品性質,才能進一步的指出無消費日運動理論的問題與運動的局限。

資本主義的商品具有二重性質

 在資本主義的商品社會裏,商品具有二重意義,第一重的意義是商品的自然屬性、自然物質,商品的自然屬性、自然物質是用來滿足人類的某種需要,譬如人總是需要吃、喝、穿、住…等,因而每個人總是需要一定數量的商品滿足人類的生活所需;第二重意義則是商品具有其一定的價格,譬如一包米除了滿足人類吃飽的需要之外,還具有一個價格,而在一定的價格裏,則包含了資本家(或投資者)一定的利潤。

 從商品的自然屬性、自然物質而言,不分一切人類社會經濟型態,總是要佔有一定自然屬性、自然物質才能生存,從而也必須消耗自然界的自然資源,加以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以轉化為符合人類生活所需的物質型態,換句話說,只要人類還想繼續生存,就必須進行生產,要繼續進行生產,則必定是要佔有、改造、消耗、破壞自然資源。

 而這種對於自然資源一定程度的消耗、破壞在任何人類社會都是避免不了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進行生產、投資,並不是著眼於商品的第一重意義,資本家才不管他生產的商品是什麼,能滿足人們什麼樣的需要,資本家看重的是商品的第二重意義,看中的是他的商品具有多少價格(展現出其商品的競爭力)、多少利潤。賣的越多,則表示資本家的利潤更多、賺的錢更多,因此,在生產行為上,對資本家而言,正是第二重意義超越第一重的意義,使得資本家才會過度的破壞、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生態問題的危機。簡言之,資本主義的生產行為是資本家「利潤至上」的邏輯在支配著,而不是看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是否已經足夠滿足整體社會需要、是否符合自然生態的規律。只要有錢賺,資本家就拼命生產。


 第一、商品購買是生活需要的問題,因而減少購買只能達到一定的範圍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就讓資本家的商品「賣不出去」,沒有市場就可以讓生產規模縮小,從而使資本家破壞、消耗自然資源的程度縮小,無消費日運動的策略正是由此切入,呼籲消費者停止過度的消費以拯救自然及人類。但是,一般來說,人們願意付費、花錢去購買商品,當然是為了第一重的意義而言,是為了佔有商品的自然屬性、自然物質,因此,購買商品的行為乃是實際生活需要的問題。(在此,我們先撇開資本家購買商品的目的,資本家購買機器、原料、廠房…等這類商品,決不是用來作為平時的生活消費、生存所需,而是用來投資、賺錢的,這類商品是跟民生消費的商品不同的,暫時撇開這點也是符合無消費日運動所意指的消費者。)

 所以,以減少購買來保護自然資源的運動策略一定會遇到一個限制條件:不能減少購買到無法維持整體社會的生存!而且,人類社會發展至今,隨著文明的進步,許多商品也已成為生活必需的消費,譬如電腦、書籍、機車…等商品,也不可能讓歷史倒退,要求人們過得像原始人般的儉樸!



 第二、暫停一日的消費就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消費者可以在無消費日當天暫停消費、購買任何商品,卻不能停止消耗、使用商品。消費者可以在前一天囤積無消費日當天所需消耗、使用的商品,譬如前一天多買一點,或者在後一天多買一點來補償。就這點來看,則無消費日運動幾乎完全達不到減少自然資源破壞的效果,使得無消費日運動變成只是一種情操上的道德表現、精神上的感召!以為停止消費一天,就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第三、是誰在過度消費?消費者乃是有「階級」差異的


 如果將一般人的生活所需的商品簡單區分為「生活必需品」與「奢侈品」,生活必需品乃是維持一切基本生活所需,這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亦即無消費日運動所言的適度消費的部分,而奢持品乃是維持生活必需的消費之外的過多的、多餘的、浪費的消費,亦即無消費日運動所言的過度消費的部分。


 而能購買多少商品則取決於其消費能力,即由「收入多寡」決定。如從階級的角度而言,資產階級的收入來自利潤,而工人階級的收入來自工資。工人階級的工資通常只夠用來養家活口、維持基本生活消費,只能達到對生活必需品的基本消費,尤其是在高度失業率的現今,情形尤其如此,工人階級必須斤斤計較各項生活花費,容不得絲毫的浪費、奢侈,工人階級正過著無消費日運動所倡導的儉樸生活,而資本家的利潤除了用來再投資之外,也必須拿出一部分作為資本家生活所需的消費,則通常這部分的消費不只是包括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還包括對奢持品的消費,在經濟不景氣的現今,各種豪宅商品、名牌精品市場可是非常熱絡呢。
 
 那麼,如果說過度購買、過度消費是造成自然資源過度耗費的根源的話,則資產階級應該負大部分的責任!而無消費日運動所能號召的群眾絕大部分也只會是中上階級,決不會是泛泛的所有消費者!無消費日運動將淪為以中上階級為主體的消費者禁慾運動!!

 第四、「我們」指的是誰?生態惡果的分配亦是有「階級」差異的

 要是對消費者缺乏階級分析,便導致絕大部分由資產階級過度消費所造成自然資源過度消耗的責任歸結為全體人類所應負擔,而且對於大自然生態反撲的惡果也缺乏階級分析,不知道生態惡果的分配也是有階級差異的,資產階級遠較於工人階級而言,有更多的財富或能力來迴避大自然的反撲!
 
 環保團體向來習慣以「人」與「自然」之間的簡單二分法來分析生態問題,只看到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特殊物種對自然界造成的各種消耗、破壞,從而簡單的認為這是全體人類的罪行,要求全體人類共同來負擔,不僅如此,在現今各種自然生態條件極度惡化的時代,也常習慣以「我們共同的未來」的說詞加諸於全社會,絲毫看不到人類社會的階級差異,也從而造成其理論與運動策略的侷限。

 不同階級的消費能力乃是意味著對社會勞動產品的佔有、分配問題,絕對不要抽空的來談消費,資本主義的消費能力是由生產關係所決定的,資產階級透過掌握資本購買各種生產資料及勞動力進行生產,而工人階級沒有任何生產資料而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維生,從而由工人階級的勞動生產出來的所有勞動產品在資產街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進行分配,扣除掉以工資形式分配給工人階級的產品之外(工資表示能換取社會勞動產品的貨幣憑證,背後代表的意義是能購買、換取多少商品),其餘全歸資產階級所有。這就是由生產關係的階級差異所決定的消費(分配)的差異,不能單純片面的由收入來分析消費問題。


 再者,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乃是整體社會的無政府主義式的社會分工,資本家瘋狂的擴大生產、提高生產力,不是著眼於是否已經滿足整體社會的需要,而是著眼於打敗其他的資本家,讓其他資本家的商品賣不出去,從而擴大自己資本的積累,擴大自己對市場的佔有率,對整體社會來說這容易造成過度生產,浪費自然資源,這就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自然生態問題的社會根源!重點在於如何改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政府主義式的生產行為,改變利潤至上的邏輯,以整體社會需要及符合自然生態規律而有計畫的規劃整體社會的勞動。要解決自然生態問題必須從變革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著手。
 
 以上幾點,是我對於無消費日運動的幾點意見,提供一些朋友參考,望不吝指教。

●參考資料

一、無消費日運動網站

二、〈國際無消費日─對消費主義至上的反思運動〉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