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8 01:35:46| 人氣4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命三部曲」之首部曲《機械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s令人著迷的〔鏡像文字〕


2003年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導演焦點專題』--電影風格創造家戈弗雷里吉歐「生命三部曲」之首部曲
1983年柏林影展金熊獎提名之作
極微主義音樂巨擘菲利浦葛拉斯跨越影像、解析人類心理的驚人之作
AMG音樂網站五顆星經典大碟
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古典專輯洛杉磯影評人學會最佳電影音樂獎
  環境與文明,兩相對立或依存的生活議題,電影風格創造家戈佛雷里吉歐(Godfrey Reggio)以詩意的影像對全球的觀眾產生獨特且強烈的情感撞擊,其生平最負盛名的經典創作-’Qatsi Trilogy生命三部曲’(印地安霍布族語言),就是以視覺與聲響的創作形式去記錄當代世界對環境深具毀滅性的衝擊過程的紀實性散文。2003年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導演焦點專題』特地開闢戈佛雷里吉歐「Qatsi Trilogy生命三部曲」系列作品展,讓影迷透過1983年的「機械生活Koyaanisqatsi」(*霍布族語言直譯為Life Out Of Balance)、1988年的「迷惑世界Powaqqatsi」(*霍布族語言直譯為Life In Transformation)、2002年的「戰爭人生Naqoyqatsi」(*霍布族語言直譯為Life As A Battle)這三部作品,親眼目睹人類摧毀環境與文明的事實。

  「生命三部曲」之首部曲-《機械生活》是里吉歐初次擔任製片與導演的作品,這部在1975-82年間完成創作的片子是以宗教啟示錄的視野體現「城市生活/技術環境」這兩個不同世界彼此間的對抗所造成的衝擊,導演嘗試去展現野獸的美感,並提醒世人其實原始的大自然早已經被人類科技文明所改造而成的人工環境所取代,人類早已凌駕,甚至遠離了大自然,原始的大自然反而成了維持人工環境或者是新的自然環境的資源,導演希望觀者能把此片當作是一個在時光中流動的個體,期待觀者能從其中找到不同的意義,親自去感受並定義內蘊在影像中的力量與價值。

  影像與音樂,兩相對立或依存的當代藝術,擔任音樂創作的菲利浦.葛拉斯(Philip Glass)以古典室內音樂、劇場音樂概念,進行一場當代藝術實驗。葛拉斯的作曲領域涵蓋交響樂、戲劇、歌劇、舞蹈、劇場,音樂觸角貫穿印度、北非、喜馬拉雅,曾以《達賴的一生》、《時時刻刻》入圍奧斯卡原著音樂,《楚門的世界》的部分音樂就是借用自《迷惑世界》的原作音樂,葛拉斯76年所創作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歌劇Einstein On The Beach 更被譽為廿世紀的藝術創作里程碑。葛拉斯為《機械生活》所作的音樂,讓古典樂、聖樂、福音、電子合成樂彼此之間不著痕跡的展開旋律特質的互換與互動,象徵尖端科技化的電子合成樂感染了象徵原始自然環境的古典樂,電子合成樂的旋律脈動感與古典樂肅穆的音感在不協調的旋律空間裡較勁,充滿神經質的情緒波濤翻攪著聖潔隆重的樂章,美麗的音樂不時蒙上晦暗的陰影,整篇音樂創作將人類錯綜複雜的心理全都寫在五線譜上了!原聲帶榮獲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古典專輯,並獲頒洛杉磯影評人學會最佳電影音樂獎。


轉貼自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093401

台長: Lili Marlene
人氣(4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