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26 10:56:35|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跨越社運斷層,重建民間力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傾讀九月二○日中國時報論壇所載黃文雄先生「拿回塑造議程的民主權利」一文,在核四公投苦行前夕,從核能議題討論台灣現今公民普遍缺乏批判智力和道德敏感度,進而「懈怠」去了解與行使公民塑造國家議題的民主權利與權力。在此想從另外一個脈絡,來談「核四公投苦行」與公民「拿回塑造議程的民主權利」。

我個人長期以來非常注意黃文雄先生於報端,持續不懈地關心與撰寫人權議題的文章;也敬重他身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著筆立言卻未曾動搖秉持民間立場的批判性格;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像黃先生或林義雄先生這樣輩分與資歷的民主先輩,不願屈從權力與體制收編的人格典範者,無論就政壇或社運領域,已經算是稀有動物了。

這樣的政治文化現象,有非常明顯的政治社會結構背景。以往,國民黨威權黨國體制統治下,民間對抗國家的立場與邏輯非常明確,五十年來改革力量的累積,民主運動與社會運動皆生根於民間社會;但是,從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上台執政,到去年縣市長與立院改選後的國家機器全面改組,民間社會的進步與批判力量,以及這些運動的「菁英」,大致隨著這兩次時間的波段,大量爭相流動到國家機器、離開民間社會。原本脆弱的民間社會,更陷入結構空洞化的嚴重困境。至今,青黃不接,新的民間力量遲遲不能形成氣候的情況下,缺乏有力的批判聲音與力量,使新保守主義抬頭的氛圍越來越沉重,政治腐敗分贓的運作也越來越「直接粗糙」。

這正是我們看見出現劉冠軍案搜索報社事件、「國民指紋資料庫」爭議、澄社批判民進黨政府施政「向財團傾斜」「國營事業酬庸」、陳水扁總統出任黨主席使民進黨成為「個人扈從型政黨」等事件的原由。

這樣的脈絡裡,該檢驗的不只是民進黨汲於權力利益的政治菁英而已,更該是許多社運團體與其「菁英」們;或輕易為權位被收編成為權力的奴婢、或輕易放棄了在野時的主張與原則。

所以,談論公民「拿回塑造議程的民主權利」,核能議題的失聲沉寂,是冰山浮現的一角;民間社會結構空洞化的困境、重新建立有力制衡國家機器的力量與機制,才是冰山的全貌的基座。

站在前述的觀點來看,從澄社批判民進黨政府,到現在全島行走的核四公投苦行運動、以及九二八將動員站上街頭的全國教師會,似乎呈現一些面向的能量正在醞釀或成形,嘗試跨越社運斷層,重新建立新的進步與批判的民間力量。

現今的發展,該樂觀也該審慎。可預知的,這次苦行重新出發,面對從前截然不同的民間社會,比起過往,核四公投運動者將承受更多的錘鍊。然而,值得觀察與期待的是,這次核四公投運動的目標訴求,把戰線拉長到下屆總統大選時舉辦核四公投;從現在到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後,核四公投運動的軸線,會不會經營與累積出,一股民間社會有力的批判性聲音與力量?

另一個層面,緊扣下屆總統大選時程的目標,卻隱然又關聯到,長期以來,台灣民間社會的社運發展如何面對國族主義的糾葛問題。舉例而言,如果陳水扁政府遲遲不願接受舉辦核四公投的訴求,在總統選舉前,面對執政者高舉國族主義旗幟,以民粹召喚與運作「團結」之時,核四公投運動陣營勢必要面對選擇立場的問題,是要堅持社運立場與主體、批判陳水扁政府?或是選擇沉默於國族主義的民粹壓力,讓社運經營起來的力量與批判正當性,再次面臨流失與消耗的危機?

在核四公投苦行即將起步之前,行政院急忙宣示「公投涉及修憲」、「非核家園是施政長期目標」。所謂公民「拿回塑造議程的民主權利」,社運團體在民間社會提出的改革與進步主張與議程,在無法有力且長遠監督與制衡的前提下,只是變成權力者手中一張張搪塞收割又拖延懈怠的空頭支票。


(原載於中國時報論壇二○○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報載之標題為「民間社會空洞化之危機」。此為擲稿前之原標題。)

台長: 黑熊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