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取自:http://www.fastcompany.com/1612136/the-future-of-green-marketing
自沒有安全氣囊的1960年代汽車到尚未安裝(氫)燃料引擎的2010年汽車,回顧了過去50年綠色商品及其行銷的故事。在1960年代從沒考慮過的「永續」卻在今日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如果環境永續的生活是一段旅程而非終點,我們將從現在這個點走向何處?我的客戶常問我:「接下來將會如何?」
想要預測未來是愚蠢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結果常與我們預期的不同。在本系列的最後一個單元,與其嘗試不可能的預測,我倒想提出未來20年非常重要的五大永續發展趨勢。
趨勢1:企業將愈難從「永續」沾到行銷好處
第一個趨勢看起來與我們平常認知的不同。如果對環境永續有興趣的消費者愈多,為什麼關注永續的企業獲利反而降低?
品牌利益來自二個特色:相關性與差異性。當「永續」成為大家共有的特性時,有沒有差異性反而成為挑戰。愈來愈多的品牌都強調關心環境永續,就愈難凸顯有沒有「永續」的差異。
事實上,有一些研究指出,各個產業領域強調關心環境永續的品牌增加了,但無法長久生存的品牌卻比沾得永續形象利益的品牌來得多,這好像是一種懲罰。
不過還是有一線光明,因為大部分產業尚非多數品牌都強調關心環境永續,只要品牌大膽追求綠色形象,現在還是可以從「永續」獲取利潤的時候,再慢,就真的會在該領域給「蒸發」掉了。
趨勢2:立即的資訊回應將會改變消費者生活行為
民眾為何不做對環境有益的行為。有一說是因為民眾不知道何種行為有益環境,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少回應機制讓你知道可以做出有益環境永續的選擇。不過現在有了改變。
我們來看看豐田汽車油電車款Prius的駕駛人如何因為所獲資訊而改變行為的例子。儘管Prius宣稱每加侖汽油可跑50英里(譯按:約每公升跑21.2公里),Prius的駕駛人卻可從能源監控螢幕看到加油與煞車時所顯示的科技資訊,改變駕駛行為,從而增加一倍以上的汽油燃燒效率(也就是每公升可跑42公里)。研究也指出安裝智慧電表的家庭也同樣有這樣的改變行為功效。
立即回應與快速資訊可以引導民眾減少消耗能源。愈來愈多的產品可以提供立即估算的回應資訊,消費者就愈容易知道且做出對環境永續有益的事。
趨勢3:社群是環境永續的驅動力
過去十年許多關於永續發展的新聞多關注在個別消費者或企業的行為。最近,透過合作可以促進永續發展。從可以將karma值變成做善事的線上社群CauseWorld,或在亞利桑納州購買以社區為單位的太陽能板,綠色消費者發現與志趣相投的一群人合作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這種社群效應也可發現在企業身上,例如Walmart設定他們友善環境的目標,同時要求合作夥伴及供應商一起實踐。
(譯按:CauseWorld是iPhone上的慈善捐款應用程式;Karma數值是衡量一個噗浪使用者在Plurk裡的活動力、訊息擴散能力與發言頻率的指標之一;Walmart是世界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為美國人Sam Walton於1962創立。)
趨勢4:產品生命週期將如生活方式一樣重要
資源回收工作成功的將無數的可再利用物資從全球的垃圾洪流中抽離出來。從搖籃到搖籃(設計零廢產品)的設計概念日受重視,產品設計者不再只是想著如何把物件組合在一起,還要想著將來如何拆解(譯按:為了可以回收相關零組件)與減廢。
在未來20年,當製造商及零售商在製造與銷售上更關注「收回」(譯按:收回廢棄產品)、「回收」(譯按:從廢棄物中回收可利用資源)及「再利用」,則資源回收工作將更為成熟、發達。百思買(Best Buy,國際電子商品連鎖店)進軍電子產品回收市場及「陽光多穀片」(SunChips)最近推出可堆肥的包裝袋都是這項新趨勢的例證。
趨勢5:環保永無止盡
過去50年大眾對環境永續的意識有所成長,讓我們看到環境有了良好的改善。但就像我們驚訝40年前汽車沒有配備安全氣囊一樣,在這40年間,我們想要過的環境永續生活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而我們也必須做出更多努力才行。
此文取自:http://www.fastcompany.com/1612136/the-future-of-green-marketing
賴鵬智翻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