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24 21:37:59| 人氣3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貝蒂蜜勒「Rosemary for Remembranc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貝蒂蜜勒「永誌蘿絲瑪麗」Rosemary for Remembrance

為什麼會喜歡貝蒂蜜勒呢?確實的理由我也說不出來,說是純粹為了喜歡而喜歡也不為過,雖然這麼說,對自己而言,似乎有點不負責任的味道。畢竟已經迷了這麼多年,不是嗎?在國外電影資訊還相當不發達的高中年代,我還曾剪了整整兩大本的報紙新聞來收藏她的消息,記得那幾年翻了又翻,頁緣都皺得捲了起來。還曾經在東區、西區的各大唱片行,按著字母順序,一張一張地翻著CD找尋自己缺的那幾片專輯,早一些時候,會在比吉斯Bee Gees後面找到她,近幾年,她則多半出現在貝絲歐頓Beth Orton的周圍。突然想起,還曾經在火車站附近某二樓的唱片行裡,驚喜地翻到一張她七○年代的專輯「Songs For New Depression」,沒有側標的CD,興奮地緊抓著,掌心都出了汗,身體也幾乎顫抖得搖晃起來,像是深怕被人給搶走。誰又會要搶呢?現在想起來,在那個把自己封鎖在寶物箱裡唯我獨尊的年紀裡,即使是簡單又渺小的迷戀,也會被無限地放大。

一開始只不過是像清晨飄起的微微細雨般的喜歡,不知道是否會隨著日頭高升而消散。九○年代初的一個夜晚,約莫是十點多開場的「華視電影院」,已經將帶子擺進錄影機裡,只待影片一開始,按下了錄影鍵後就可以去睡覺了。那是每週的例行公式,也不用翻報紙裡的節目表,反正看了不喜歡再洗掉就是了。

當歌聲從她的嗓子裡傾注而出時,我的心智似乎便被電視的螢幕緊緊地吸住了。那是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感覺呢?很難確實精準地形容吧!你或許可以用一百二十八個形容詞來描述它,每一句都像是肖像素描上碳筆抹過的一道痕跡,綜合起來卻只不過是逼近原貌的仿製品,並非真實。不過如果非要具體地說明,我會說,她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把雙手插進攪了蜂蜜的綿軟紅豆泥中,摸得出質地,嗅得到香氣,那甘甜並非張牙舞爪的刺激,既不膩口也不回酸,是溫醇的、滑潤的,還帶著些熱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重量的,有存在感的,也有一股吸力,密實地把你感到空虛的每個縫隙都填得飽滿。

電影《情比姊妹深》Beaches是以貝蒂蜜勒在洛杉磯圓形劇院裡為演唱會彩排做為開場,鏡頭從樂隊後方向前推進,繞呀繞的,她的背影隨著「Under the Boardwalk」的第一句躍現在螢幕上。不是美女嘛!當然,美麗或氣質這樣的形容詞或許從來都不曾和她沾上邊,她有個猶太人著名的長鼻子,嘴巴也嫌大,臉形太寬以致於即使再瘦看起來也是胖的,身材算是短小,雙腿雖然堪稱細白,卻絕非修長。走起路來大搖大擺,像是個精力充沛的大嬸婆,或是個扛刀尋仇的大姊大。演起戲來,她更是極盡誇張做作之能事,彷彿就怕她無法吸住整個銀幕的注意力,像隻囂張的八爪章魚。再加上她萬變不離其宗的蓬鬆髮型,常喜歡濃妝豔抹,總蹬著色彩刺眼的超級高跟鞋,我只能說,還好她是在六、七○年代進入演藝圈,否則在極簡風格當道的現在,她的才華恐怕會淹沒在她幾近歇斯底里的外觀下了。

在那個反叛的年代裡,貝蒂蜜勒從她所成長的夏威夷來到出生地紐約,追尋她的演藝夢想,當時,同樣與美麗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芭芭拉史翠珊和麗莎明妮莉,都已經是百老匯紅牌,也發了暢銷的專輯,而相較之下起步較晚的貝蒂蜜勒,這時也只能在小酒館裡靠唱唱歌、打打屁賺點小名氣。她的歌聲,不是那種一鳴驚人的厚實響亮,也非黃鶯出谷的清澈繞樑,而是一種具有真實感的、飽含感情汁液柔軟與緊實,像粒新鮮而成熟的肥桃,一咬入口,感受到的並不只它的無數美味分子在唇齒間奔放跳躍,而更像是整個人的每寸體膚、每個毛孔都浸泡到那幸福濃稠的甘甜氣息之中。

雖然,貝蒂的嗓音並不屬於甜美的那一類,也沒有「亮」的特質,音域寬闊,低沉之處是渾厚的,但並沒有重低音般的震撼力,拔高之處是有力的,但也不是直竄雲宵的那種清脆,相反的,還帶有些許分岔和一絲勉強。但是,她卻巧妙地在這種不算完美的音色本質中,加入她多年現場演唱經歷所帶給她的絕佳技巧,以及她在豐沛個人特質中變幻出的戲劇表演張力,讓每首歌曲都變得獨一無二。在聆聽她的歌時,你會發現,那充滿變化、情緒濃烈的歌聲,就像在你腦海裡擺了一臺放映機,無限的畫面從中噴湧而出,伴著它,你可能一會兒悲從中來,一會兒滿懷浪漫,一會兒又笑逐顏開...

不過,若要說這就是讓我迷戀她十多年的原因,似乎也太單純了。迷戀這種東西如果真能條列出原因和細節理由來,似乎就不怎麼像是在迷戀了吧!狂熱是不能包含大於百分之零點一的理性思考,就像鮮美的魚湯裡是不能擺進草莓果醬,即便你說,對舌頭來說兩種都是甜味啊!不過就是不行嘛。

換個例子來說,你能夠區分出你喜歡的女生身上的優點與缺點嗎?如果可以,那自然就不是盲目的愛了,而如果愛得不夠盲目,那恐怕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讓你愛得長久...迷戀偶像,或許也正需要這種源自於盲目與非理性的能量。

便是從九○年代初那個晚睡的週末夜晚之後,那看似清晨隨機落下的濛濛細雨,竟意外地下個不停,有時候,它會變為狂烈的傾盆滂沱,有時候,它便像春梅季節的密密綿綿,甚至有時候,就只剩下偶然的滴滴答答,不過卻不曾停過。當初盲目的迷戀,到現在已經漸漸變成一種生活的附屬品,像看電視、剪指甲、挖鼻孔一樣,單純而必需。而那種感情也從偶像的崇拜,變得如同親人摯友般的連繫,那些與她相關的消息,不再有熱切的渴求,而變成是純粹本能式的想要知道、會去注意罷了。

想想,對於一個這輩子恐怕見都見不上一面的人,竟能產生那麼長久不斷的感情,甚至因此而改變了自己一部份的生命型態,增加了生活的另一些可能性。幻影,或許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某種,能逼著自己在平凡無奇生命中找尋一點點快樂與混亂的動力,例如,一段追逐著幻影的美好無望之旅。

想想這樣一篇叨叨不絕地講著自己迷戀偶像的經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我硬是要抓個人這麼對他長篇大論地說,或許基於禮貌,他也只會善良地「喔!喔!」應答,然後心裡面止不住想著幾天後的約會應該吃拉麵壽司,還是火鍋燒肉,就像昨天上午一位憋不住話的老婆婆詳盡地與我閒聊,從她媳婦不孝事蹟到她家裡廚房擺設的等等種種時,我滿腦子繞的盡是數位相機該買Sony還是Fuji這類自私的想法。不過對我來講,這段還未結束的經歷似乎是每過一段時間我就必須再挖出來寫的記憶,因為它標示著我生命中某個時期不該被時間抹滅的重要印記,也象徵了自己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不可或缺的一種助力。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