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29 22:54:58| 人氣1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職的媒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失職的媒體

「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三位擔任台、華視董事的成員,日前在媒體投書表達對扁政府延宕媒體公共化改革的不滿,該篇投書「向陳水扁政府鄭重呼籲,立即提出台/華視的結構性改革方案,與分階段進行的時間表,以對自己的競選承諾與對台灣媒體環境的未來負責。」不過,投書刊出後,隨即有媒體評論這個議題「在幾乎可以確定陳水扁政府無意推行公共化政策後,一張政見跳了票,一場媒體公共化運動也戛然結束」

「阿扁政府無意推動公共化」將導致「媒體公共化運動也戛然結束」的結論,不僅過於簡單,也暗示著媒體公共化的理念似乎必須在扁政府的庇蔭下才能成功。但事實真的如此?

不能否認,一張可能跳了票的政見更增加媒體公共化目標的難度,但嚴格來講,媒體公集團的運動在台灣才剛開始,甚至還沒躍上媒體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

這樣的說法,媒體一定不以為然,相較於其它政策而言,雖然電子媒體對此議題不怎麼關心,但平面媒體確實有較多關於公共化的討論,但問題是媒體的討論大多是讀者投書的意見發表,很少是媒體主動針對政策或議題內容作有系統的評比與分析,反倒強調朝野政黨的衝突對立。

例如,不少媒體用「公共化=政府=綠化」簡單的邏輯認為,媒體公共化運動將是政府控制媒體的重要手段,然而不論國外或台灣的公共電視遠比國營媒體,甚至商業媒體更具自主性,更何況無盟提出的政策規劃也包括如何透過制度與法律限制政治勢力介入媒體。也有媒體批評「公共媒體的概念陳意過高,只會滿足菁英的需求」,但事實上
「無盟」的公集團主張,卻是強調頻道分工以滿足不同階級與品味的需要,這種作法在國外也經常可見。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的大眾媒體對公共議題「簡單化」、「污名化」的呈現,早已司空見慣。就好比媒體報導核電的議題已經過廿年,卻很少看到媒體主動對該議題的各種不同主張,進行利弊得失的分析討論。長期下來,資訊的簡化與扭曲,閱聽眾也只能一知半解,在議題未充分呈現的情況下,更遑論能夠作出理性判斷。此類對公共議題的報導方式顯然是媒體失職的表現,也因此媒體在判定媒體某個公共議題的生死前,先該反省是不是已盡到讓議題充分討論的責任。



台長: 五分珠
人氣(1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