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7 17:54:03| 人氣4,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歐陽修的文學主張------「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言:

或許由於機緣巧合的關係,在以前已經修讀過好幾篇有關歐陽修的文章。到現在要選讀大學文選這一科,有更加多機會接觸到他的作品,因此今次的分析是以歐陽修的文學為主。經過了解之後,發現並不是這麼簡單。歐陽修認為人生有些事情比寫文章更加重要,而「道」這個思想同時亦是創作文學的源動力。因此,在以下會作出對歐陽修的提倡作更加詳盡的分析。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習作古文雖晚於尹洙、蘇舜欽兄弟,但后來居上,成為北宋一代首屈一指的大散文家。慶曆三年,他被貶知滁州,後又改知揚州、穎州。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太子少師。神宗熙寧五年卒於家,謚文忠。
歐陽修早年銳意於政治的改革,仁宗慶曆年間的變法是北宋政治革新的先聲,他很熱心地參與這項行動;後來慶曆變法,因為改革者本身的伏 點,及多數官僚的阻礙與破壞,終告失敗,歐陽修從此深深體會到變法的不容易;此後他的政治作風逐漸趨於穩健和保守,贊成溫和緩進的改良,他晚年時就堅決反對王安石激烈的變革。

歐陽修對文壇的影響:

歐形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推動了宋代的古文運動。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對當時以及後世都布很大的影響,由於當時西昆體充斥文壇,浮華纂組,並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與此同時,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歐陽修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提出要使「文」有光輝,「學者當師經」,師經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在對待「道」與「文」的關係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於「道」,但並非「有德者必有言」。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他寫了不少抒情及敘事散文,其中有《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等文。以上特點都是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而在詩歌創作方面,歐陽修亦有卓越的成就,他主要「以文為詩」。通俗流暢。古體詩有的顯得詩味不濃,但部分近體詩卻比興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雋永。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痛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如在《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一文中,便描寫了「軍國賦斂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虛空」的社會現實;而在《食糟民》一文中,更揭露了官吏「日飲官酒誠可樂」。
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千載傳誦。

歐陽修對文學創作的看法:

歐陽修的文學思想,大致是師承韓愈而來的。他認為學道是學文的先決條件,其次談到為文的法則,並講究「文從字順」,而「簡而布法」是他為文的標準。
在歐陽修的眼光中,孔子的文章以春秋最好,因春秋的「簡而有法」是歐陽修文學理論的主旨。因為文章簡才能信,才能傳。
由於以上歐陽修對文學的看法,加上他眼見當時所流行的駢文,只重華麗而不重其實,因此決意提倡恢復古文,強調是先秦時期的古文,希望改變駢文之風,因而推動了宋代的古文計畫。在古文運動中,提倡文詞簡潔,自然。不用過份的華麗修飾。特別提倡「簡而有法」。

歐陽修的文學泉源-----道:

歐陽修重視文章內在充實,由於內在有源有本,自然散發出外在的光輝,而且其光輝日新又新,永不枯竭。
歐陽修強調道的重要性,不過他所說的道與文的關係,是跟道學家不同的。道學家於道是視為終身的學問,古文家於道只作為一時的工夫。視為終身的學問,所以重道而輕文;作為一時的工夫,所以充道以為文。蓋則者是道學家的修養,而後者是文人的修養。換句話說,既是道學家以文為工具,而古文家以道為手段而已。
「道」就是文人修養的基本工夫。所以歐陽修的主張,是藉道以為重,並不是重道而廢文。他只以為僅僅盡心於文字間,或巧其詞以為華,或張其言以為大,那麼不免散亡磨滅,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罷了。

而在《出車》一詩評論中,歐陽修指出:「古詩之體,意深則言緩,理勝則文簡。然求其義者,務推其意理。及其得也,必因其言據其文以為說,舍此則臆說矣」。這些話的意思是,通過言簡意深的全詩,推求詩的義理;及其對義理有所得,則根據詩文而加以闡釋,而離開根據則成為臆說。
歐陽修懂得學韓必須學其根本,即應「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的「道」。在他著的《雜說》當中,便著重表達對人生理想的追求,也同樣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第一首寫食土飲泉的蚯蚓也要「仰其穴」,呼號嘯歌,「聒然而不止」,說明世間一切生物都有所追求,有自己的喜恕哀樂。第二首以星殞現象作比,說明人生應有的理想和抱負,抨擊了終日為利慾而昏耗的士大夫們。第三首借日月星辰晝夜運行,說明有志者應以天下為己任,「自強不息」。這組《雜說》,可謂「雜」而不亂。
歐陽修對此文,雖為哲理性文章,但都寫得形象而又含蓄,從而通過這些自然現象來抒發人生理想還是豐富而深刻的。
從以上兩則文章分析得知,歐陽修的散文之所以寫得好,與他的文論是密不可分的。歐陽修論述文章的字詞是「簡而有法」。這個評論大抵可以作為衡量古文的一個標準。文字的「簡」,但還要「有法」。以簡潔的言詞帶出深遠的意思,不加修飾而凸顯文章內在充實。歐陽修從古今求學的態度,指出了今人不求實在的毛病。他認為學習文章,跟做任何學問一樣,必須先求內在的充實,充於中才能發於外。

台長: 秋月
人氣(4,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