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1 02:29:39| 人氣1,9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通縮年代,儲蓄最賺 跟老祖母學習快速存錢術《轉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通縮年代,儲蓄最賺 跟老祖母學習快速存錢術《轉貼》

/王嘉如

覺得把錢存起來是很落伍的想法嗎?那你可能錯了。在低通膨、低投資報酬及低成長的環境下,存錢不僅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還可以在多頭來臨時,以累積的資本進而創造更多財富。即使銀行利率已經很低,但是通縮年代,投資危險、儲蓄最穩。
美美與菁菁是一對很好的朋友,但在財務規畫上,卻有很大的不同。美美是屬於「螞蟻族」的理財觀,也就是抱著先犧牲後享受的觀念,薪水一入帳,一定先將部分薪資存起來;而菁菁則是一位標準的「月光族」,每月薪水來不及儲蓄便已經花光。
大學畢業後,同樣月薪25000元,以每年老闆加薪8%為例,在同樣的薪資水準下,美美「努力儲蓄不花錢」與菁菁「努力花錢不儲蓄」的理財觀,經過幾年後,卻有極大的差別。
假設美美從22歲開始工作,每月扣除生活必要開銷1萬5000元後(假設日常開銷每年成長8%),仍結餘1萬元,並將結餘資金以銀行零存整付定存(年息2%),每月於帳戶中預先存入1萬元做為儲蓄。
在不考慮每年整付資金的再投資效益下,可以發現美美努力工作並積極儲蓄七年後,可在29歲前,藉由最不費力的儲蓄方式,完成人生理財第一步,也就是擁有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反觀菁菁,七年下來仍孓然一身,跟擁有百萬現金資產的美美相較,差異已不言而喻。

大環境改變,理財策略也要改變

在過去,許多專家都會呼籲,「錢不應該存在銀行」,因為銀行的利息難以對抗通貨膨脹的侵蝕,所以應將收入拿來投資,不管是股票、基金、房地產等的報酬率,都比定存來的好。
聯邦投顧總經理朱欽翔指出,長期以來,許多投資人寧願將資金拿去投資,也不要存在銀行,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通貨膨脹。如果只將資金存在銀行,假設利息是4%、通貨膨脹率是5%,帳面上雖然增加了4%的利息,但若扣掉通膨,實質的利息反而是負值。
不過這樣的看法,已經發生變化。在民國85年以後,台灣的通膨率不再高於2%,甚至從民國90年起,開始一路往下滑落到負數,許多專家開始認為,未來甚至會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所謂的通貨緊縮,就是指物價越來越便宜,錢的價值也相對越來越大,台灣10元、50元的店到處林立,過去可能一棟要上千萬的豪宅,未來只要幾百萬元就可以進駐。朱欽翔表示,在現金為王的通縮年代,投資人最好的獲利策略就是持有現金。
此外,在過去十年全球大多頭行情的帶動下,幾乎所有的投資工具表現都相當搶眼,這樣的情況在網路發燒的2000年到了最高點,也使得積極投資,成為過去整個市場上的顯學與主流。
然而自網路泡沫化後,包括股票、基金及房地產,幾乎全面下挫,但許多投資人依然沉醉於過去高報酬的「舊日情懷」中,更積極投入的結果,反而賠得更慘。特別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貿然投資的結果,讓許多人的提前退休美夢破滅。

擁有存款,才能進可攻、退可守

在這樣的前提下,該有什麼新的理財策略?荷銀投信行銷企畫部協理蘇怡任認為,回歸到最基本的儲蓄,是邁向「錢途」的第一步。
從我國的儲蓄率與經濟成長率呈現緊緊相扣的走勢來看,唯有儲蓄率上升、才足以帶動經濟成長率上升,而在目前儲蓄率仍未明顯回升的趨勢下,要期待新的大多頭循環啟動,無異緣木求魚。
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存錢高手侯昌明就指出,與其在景氣多空不明時投資賠錢,還不如趁現在努力存錢,累積足夠的資本,才可以在下一波大多頭來臨時撒網布局。
當投資大師巴菲特都認為,目前還沒有什麼值得投資的標的時,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存錢、等待機會,並且趕緊跟著在艱困年代起家的老祖母,學習如何快速存錢的方法吧!


艱困年代,老祖母教你存錢致富

/徐麗虹

婆婆媽媽那一代的存錢美德,許多年輕人也許已經遺忘了,這卻是理財的基本功,讓我們重新來向她們學習存錢妙招,踏出致富之路的第一步。
想要換手機、想要出國、想要買車、想要吃頓美食、想要做個SPA、想要一套稱頭的阿曼尼西裝、想辦一張健身俱樂部會員證‧‧‧,這一代有太多的想要,必須花的錢太多、能夠剩下來的錢太少,談「存錢」實在太沉重。
時光拉回到民國4050年代,那時沒有太多的想要,但是月初領薪後的荷包袋卻也更薄。要養育的小孩一堆,標會付學費、晚上兼作手工藝當副業、小孩臨時生病可能還要跟親友借。
那是一個艱困年代,跟現在相比,能夠剩下的錢更少,但是他們唯一的信仰就是「存錢」,靠著存錢,他們開啟往後的富裕年代。
民國7080年代的經濟奇蹟,就是靠我們的媽媽、祖母們奠下基礎,她們不懂股票、不懂基金、不懂全民樂透選擇權,卻透過儲蓄,買下一間間的房子、送小孩出國讀書。

如果說上一代的人是先學會存錢、後學會花錢;這一代卻是先學會花錢、根本不會存錢。現在的投資工具百百種,但如果想要累積財富,還是先跟老祖母學習最基本的存錢妙招,不要再找藉口、開始行動吧!

妙招1:收入-固定存款=支出

如果你一直是每月收入扣掉必須開銷,剩下的錢才拿去存,那麼想要用存錢累積資本,就會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老祖母們的做法是每月收入先扣掉固定存款,剩下來的錢才能當作家庭開銷。
只是現在可用更smart的方法達到目的,也就是用開立零存整付的定存帳戶時,要求是用薪水帳戶自動扣款,並且將發薪日與扣款日設定同一天,如此一來,就能借助電腦有紀律的執行。

妙招2:把「省」到的錢都存起來

曾是 高中 老師,現退休在家含飴弄 孫的張 老師提供一個存錢祕訣。早年她到市場買菜時,假設當天菜錢預算300元,因為殺價所以買雞時省下30元、買青菜省下15元,當天總共省下45元,省下的這些錢, 老師不會花掉,而是回家存起來,當做自己的私房錢。
別小看這些小錢,五年以後, 老師用這些省下的私房錢買了生平第一間房子,而現在這間房子至少價值800萬元,每月還為自己賺進2萬元租金當作退休金。

妙招3:意外收入全都存起來

已經升級當祖母的 老師,還有一個存錢妙招,就是把「多領」的錢存起來,例如加班費、年終獎金、發票中獎、孩子的壓歲錢等。
這些「意外之財」,很多人一拿到可能就呼朋引伴揮霍掉了,但如果確實把每一塊錢全存下來,日積月累下來,就會發現已經存下一大筆「意外」的財富了。

妙招4:跟會強迫存錢

很多人的母親或是祖母輩,都是靠著跟會強迫存錢,在家庭急用時能適時發揮功效,累積數目夠多時,又是購屋或是子女出國留學的最大財源。因為可以賺到比銀行定存高的利息,又不用繳稅,跟會一直是台灣婦女主要的存錢方式。
跟會要注意哪些細節?
以賺利息為目的跟會,通常會等到最後幾個會才標下來,所以要注意跟會的安全性,慎選成員,了解每個人的財務狀況,而且一旦有搶標或標金過高情況出現時也要特別留心,另外,不妨簽訂會單,並經過法院公證,讓自己的錢多一層法律的保障。

妙招5:一周從戶頭領一次生活費

出社會沒幾年就存到百萬元以上的吳正智,他的存錢妙招就是不要一次領出整個月的生活費,皮包內放夠用一周的生活費,並且規定自己每周限領一次生活費,如此一來,就可以控制開銷,每個月如果還有結餘,就能再存一小筆錢下來。

妙招6:把撲滿找回來,珍惜每一塊零錢

有個年輕媽媽和女兒一起買了個存錢筒,每到周末,女兒把當周沒用完的零用錢丟進存錢筒,女兒丟多少、媽媽也相對地丟多少,等到存滿後一起帶去銀行,存在用女兒名字開立的帳戶。
她稱這個撲滿為「夢想的小豬」,因為小豬存下來的錢,是以後給女兒出國讀書用的。從此以後,女兒不會亂花錢,會在有清楚的動機時用錢,這個方法不僅培養孩子珍惜金錢的觀念,並且也有助於子女教育金的累積。

妙招7:只留一張信用卡、甚至不再用卡

現在台灣平均每人有三張半的信用卡,刷卡消費雖然方便,但也可能帶來過度消費,並進一步擴張信用、借錢消費。
瑞士銀行助理副總裁劉台芬以自己的經驗指出,盡量只保留一張信用卡,所有消費,包括日常開銷、購物、家中水電費等,都只使用這一張卡,每月的開銷在收到帳單時就可一目了然,也便於檢視花費並且調整控管過多的支出。如果你的自制力很低,最好將信用卡束之高閣,因為信用卡是存款簿的最大殺手。

妙招8:全家一起來存錢

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住在鄉下的阿田伯夫婦,生了八個子女,因為子女都已各自成家立業,阿田伯夫妻又想念兒孫,於是阿田伯想了個辦法,全家人起了一個會,阿田伯自己當會首,太太和子女當會腳,剛好10個會,一個月一萬元的會,底標1000元,誰需要用錢,就誰得標。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就是標會的日子,所以那一天每個子女都要攜家帶眷的回家,並準備一道菜餚,如此一來,每個月不但有個全家相聚機會,阿田伯也成功地讓子女存錢,真是一舉數得。

 

台長: bao_bei
人氣(1,9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好文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兩個機會《轉貼》
此分類上一篇:~瑞芳煤礦的感人往事~《轉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