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1 01:29:56| 人氣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930200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晚,我第一次在大學的講堂上授課。地點是元智大學工六館6307教室,授課科目是「教育哲學」,對象主要是該校幼兒教育系教育學分班的學生,年齡與我相仿,而實際的講述內容是「西方哲學與教育思想的梗概與發展」。


  這門課原是由我目前服務學校的教務主任王威傑先生擔綱,但是適逢全校校外教學活動,主任必須隨行,而在元智大學一時之間找不到師資支援的情形下,主任替我安排了這個機會。一切都這麼地偶然、這麼地令人感到驚喜。


  課程名稱雖是「教育哲學」,但我的講述內容是「西方哲學與教育思想的梗概與發展」,這奠基於我當前的基本思考,教育哲學不只是哲學對教育的啟示或哲學在教育上的應用,因為它們更根本的共通面向之一是對「人」的深度思考,如此一來,教育哲學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一種立基於某種觀點所衍生建構而成的教育觀。或許可以這麼說,你如何看待「人」這個概念涉及你如何去開展、建構你的教育學說、教學方法、課程結構設計與課程內容……等。那麼,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在向修課同學介紹「西方哲學與教育思想的梗概與發展」時,都盡可能地試著指出面對「人」這個概念時,「教育」與「哲學」之間的關聯性。


  課程內容基本上是以我碩二時修習林安梧老師的「比較哲學」時的一篇報告〈從天地、神人、物我到人己-試述西方哲學傳統的梗概與源流〉為底本,再加上相關的教育思想或文教背景所設計而成的。我把內容再簡化為課程大綱,以「powerpoint」展示,逐頁加以補充解說。


  修習這門課程的學生不多,人數大約十六位,但是講述的過程中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當學生們專注聽課時,自己內心的高度愉悅,也因此,我很自然地就越講越多,而原本的疲憊感也全然消失。讓我訝異的是,學生在後半節的課程裡,竟也開始提出類似中西文化思想比較的問題,比如西方中世紀的「唯實論」與「唯名論」的討論和中國傳統思想中「名家」對於「名」、「實」問題的思考……就在這樣的提問中,我不期然地提到,中西教育制度或教育思想實有諸多的差異性,而造成這些差異性的背景因素更是我們所必須注意的!兩者在某些觀點上或有相近之處,但是未必能夠一概而論,也約略提及當前教育改革的一些問題。而這些都是我在課前準備時沒有想到的主題,但也因此我只講述了一半左右的內容,對我而言,那是一門進度永遠停留在中世紀末期的課程。更令我感到喜悅的是,下課前同學們的掌聲以及其中一位學生的一句話:「希望元智能聘請你來上課!」對我而言,這真的是一次非常不錯的經驗,它讓我對自己在日後講述所學所知時,更增添了幾分信心!


  課後,我依主任的指示與安排,到幼教系的辦公室去填寫「兼任講師申請審核表」以及一些相關的履歷說明文件,他們還給了我申請開班授課的機會,讓我填寫幾門能夠擔任的課程與上課時間。除了既定的國文與教育哲學之外,我自行填寫了「西洋教育思想史」與「西方思想史」兩門課程,其餘的部分就等候他們安排了。


  離開系辦公室,一個人走在元智大學的校園裡,看著來來往往的學生,在陣陣微風裡,對於是否進入學術研究環境,乃至於在大學講堂中授課,我更加不確定。而另一個思考則是,儘管學生們還算肯定我的課程內容,但我自己在講授的過程中清楚地意識到,以我目前所學,勉強只適合設計為五至六小時的主題講述課程,若真要開設「教育哲學」、「教育思想史」這類內容較為龐大、複雜的課程,我還有待努力!而這一切,都當謝謝威傑主任對我的提攜與照顧!

台長: 小彥
人氣(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