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4 01:21:35| 人氣2,7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文茜的讀書方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自(文字整理/王右君)
http://www.knsh.com.tw/I/KNSH10.htm (康軒電子報)

每個人的讀書目的各有不同,讀書方法更是千種百樣,以下文章摘自於〔頂尖人物的讀書方法--跳出老人老書的框框〕。經方智出版社及原作者授權刊載。本文作者為陳文茜小姐。



作者簡介:陳文茜
  一九五八年生,台中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為美國新社會研究學院歷史社會學博士候選人。曾任中國時報美洲版副刊文編、新潮流月刊主編、跳蚤窩視聽社主持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科藝年代唱片公司(EEI)總經理。
  其強盛的活動力也展現在各項助選及藝文活動中,曾籌組女總統辦公室、姑娘廟文化藝術工作室,在影劇藝術方面的製作不計其數。

*****************************
本文開始

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對我來說,讀到一本好書的快樂,遠勝於功成名就。很早以來,我就把自己的生命價值放在社會參與上,這種面對人生的態度,正是來自我從小到大的閱讀經驗,尤其是西蒙波娃、Rosa Luxenburg和Hanna Arendt等幾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她們引我追隨自由主義的軌跡前進,也讓我明白,「私」的生命領域是多麼地低度價值。

  我今年四十歲,檢視走過的一些歷程,更覺得青春歲月所讀的這些書本意義重大。我不算是一個用功的學生,因為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讀閒書了,包括小時候隨手翻閱的文星雜誌、諸種黨外雜誌,舅舅家書架上的魯迅、巴金、老舍等。這些書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算是老書,沒什麼好說的,不過,對我的少年時代影響卻還滿大的。

書和我的潛意識密談

  有幾本書,是童年讀過、而現帶仍記憶猶新。我當時接觸了不少自由主義的東西,雖然對一個小孩子而言,「自由主義」一詞也不過是個模糊的概念。有本書叫《零與一之間》,是何秀煌寫的,裡面說零和一之間其實還有許多可能性,例如零點一、零點二等等,教人在思考邏輯上避免絕對的觀念。除了這一點,他還教人如何去爭取權力,書裡說當作者仍是一個窮學生的時候,有一天走在路上,一輛公車經過,濺起一窪髒水,弄濕了他的褲子,於是,他把褲子送去洗衣店,並且把帳單寄給公車處的處長,希望他能負起賠償責任。

  我也曾經歪打正著買了紀伯倫全集回來,以為大概和蕭伯納差不多,反正名字很像嘛,不料兩個人的作品完全南轅北轍,紀伯倫的東西其實嚴肅得很。然而,不論當時的我是如何把這些書裝進腦子裡,對長大以後的選擇都有潛在的影響。高中時我看卡繆、沙特和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大學時開始接觸前述幾位女作家的著作,自此奠定自由基進和社會參與的信仰。當然,她們的思考方式也帶來了另一種層面的作用,包括波娃著名《第二性》(Second Sex),她和少特不婚的盟約,以及女性如何超越歷史的角色。

  Luxenburg寫過一本自傳性的《愛人與同志》,述說自己年輕時代參與社會運動被捕入獄,待出獄後當初的愛人同志卻已另結新歡,這個故事和謝雪紅的經歷很像,讓我感觸深刻。其實我的內心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文學性的,國中時代,我讀了非常多張愛玲的小說,雖然後來大學填志願時,因為理想主義誤道,選讀法律系,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念文學院,那一科系都行。

不要空讀萬卷書

  我在研究所念的是歷史社會學,現在我看事情的觀點經常取自歷史經驗,就是那時所受的訓練。念的學校是New School College,那是一個很小的學校,可是社會科學非常強,我的兩位老師Eric Hobsbown和Chareles Tilly很棒,前者尚是本世紀僅存的大師之一。
  用歷史經驗建立觀點,並且保持自由的態度,不預設立場,不預設結論,這樣來看台灣的問題會更加清楚。舉例而言,從日據時代迄今的地方選舉史,就可以看出目前政情的衝突對立其來有自,只是這種畸型的制度,造成的不是政府和人民的對立,而是省籍間的對立。在一九四七年前,那有什麼外省人的稱呼,雖然我自認台灣意識強烈,但我不會像某些具台灣意識的論述者一樣,認定外省的原罪。「二二八」就像一個幽靈,永遠籠罩台灣的上空,分明是國家暴力造成的悲劇,卻把責任轉嫁到整個外省族群身上。這就是為什麼我贊成「大和解」,希望人們不要做結論的奴隸。

  人的信仰是根據歷史情境而來的,但是要看他對歷史的認知是什麼。我很討厭所謂「台灣四百年史」的說法,那非僅充滿福佬人的沙文主義,而且是完全男性觀點的。試問,兩、三百年前才移民渡海的客家人算什麼?而早在漢人墾荒之前就在此世世代代的原住民族又算什麼?再者,當初移民的盡皆男性,他們的妻子若非取自平埔女子就是奪取原住民的妻女,那麼女人的歷史容顏又在那裡?很可惜,很多人即使閱萬卷書,也不能避免為意職型態所綁束,空讀了這許多書。

  有一些書,表面上好像是負面價值的,不過,影響倒是正面的。我在十三歲那年造訪一位女同學的家,無意中看一本「Playboy」,發現當一個美女真是不容易,要求太嚴格了。從此我放棄對美麗的期待,安心做個普通女人。此外,有兩種書我絕對不讀,一種是運動的書,另一種是賭博的書。我從小就覺得運動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小時候看人家打躲避球便感到那些人真可憐,何苦一堆人圍在那裡等著被球打呢?賭博也很類似,自己設計了一種規則,然後就玩個沒完沒了,有那種時間不如拿來多讀幾本書。

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我的個性,如前所述,不去服膺既定的規範,所以,也自然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用功過人的學生。我由衷感謝求學過程中,那些沒有因我不寫功課就把我退學的老師;像我們這種人,一旦被踢出學校,一生就會變得很坎坷,感謝這些老師的寬容,讓我還能這樣胡鬧。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做功課是一件很無聊的事,真的,如果是要驗收學生成績,那麼用考試不就行了嗎?

  老實說,我平常也不讀學校教的書,唯一讀書的時間就是考試臨頭的時候,其實,考試前再讀書也沒什麼不好的,讀完了馬上就上考場,效果最好不過,太早讀不就都忘光光了嗎?唯一比較困擾的是大學時候,半個學期才考一次,讀起來好累。

  或許有人覺得,這種讀書方式很奇怪,我覺得這個邏輯就像上市場買肉一樣嘛,當然是選越新鮮的越好囉。你也可以把肉買回家醃成臘肉,可是那也不見得比較好吃啊。還有一個讀書的訣竅可資參考,我建議看書用瀏覽的就好,不必字字皆讀,也未必要做筆記,除非你要交論文。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學人家逐字逐句的讀完每一行字,然後還做筆記,結果,和原先瀏覽式讀法的效果差不多。

  相信你自己那個時刻所能讀的,因為那就是你所能吸收的;該記的就記住了,該忘的也都忘了。我的理論是,人的一生要讀的書很多,把那些追求字裡行間的時間省下來,多看幾本別的書,讓自己的思路能夠觸類旁通,其實會更有益處。

  最近這一陣子,我把閱讀的焦點放在國際政治上,希望自己在國際事務上能比較專業。說也奇怪,好像冥冥中自有定數,你讀什麼書,剛好台灣政情就會發生什麼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馬上就可派上用場。例如,前一陣我一直在讀和中東有關的事,然後,剛好民進黨內部就有人在談「大聯合政府」,跟我所讀的東西非常接近,我就想到我們為何不來做「大和解」的動作。還有中東培瑞茲在進行以阿和談時,內容也和我當時的閱讀方向一致。沒有多久,我開始讀《新中東》這本書和其他相關的書,沒想到就是這麼巧,先是拉賓被殺掉了,然後民進黨內部又在談大和解,真的是很有意思。

新世代,新閱讀

  目前,我大部分的知識或資訊,多半來自國際報刊雜誌上的報導或評論,因為要知道的事實在太多了,比較沒有時間去看一些長篇的理論或書籍。我會建議年輕人盡量多涉獵國際時事的相關報導,藉以增加自己所欠缺的歷史經驗,如此,對於身邊事物的看去會更加多元而有深度。例如,定期閱讀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這些報紙上的時事報導或評論,看看同一個事件可以從那些不同的角度方向去思考和觀察。好比日前法國總統密特朗逝世,當時便有許多關於他的報導出現,非常益於人們了解這個人的生平作為。上述報刊現在都不難買到,至於方便使用電腦的人,則可從國際網際網路上找到這些報刊,來源很簡單,可是收穫很大。

  其實,我並不想建議年輕人去讀我曾讀過的書,名人都是老人,他們讀的書也多半是老書。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聲音,聰明的人應該去找適合自己人生方向的書,不必重複前人走過的每一個步伐。


台長: 真小妙
人氣(2,7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