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4 11:17:18| 人氣452|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生代原住民為什麼不會說自己的母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母語,是決定一個民族是否生存的一個關鍵。當母語消失,這個民族的文化好說是成為開不起的寶藏,或者可說是只能等待殆盡消匿,成為博物館裡頭的文物。有此可知,一個文化的生命是關係著母語的存亡。現在的台灣,正直傳統文化抬頭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原住民,其實是應該要抬頭挺胸向外邁步,揚眉吐氣。然而,新生代的原住民莘莘學子,卻是口裡中文第一、英文第二、日語第三。在這樣一個後殖民文化所醞釀的時候,真正會說流利母語的原住民學子卻佔居少數,倒底是什麼樣的原因、什麼樣的障礙,讓母語不再成為日常被使用的語言?以下將分成時間背景、地理環境、人為因素、條件因素、流變因素和物件因素幾點推演探討。

以時間背景來看,過去在民國初期,台灣所實行的國語化政策,在當下是以期能夠將整個台灣所有的語言統一,使得政策能夠徹底實行到每一個地區。在各個國小均鼓勵施行國語教育。所謂的國語教育,就是指在該校內禁止使用方言,若使用方言者將予以處罰。並且廣大推行國語演講比賽,以其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以盼能加速風行草偃。然而,在這樣的處罰以及實施國語教育的當時,政府卻沒有想到在其實行上會影響到人格成長模式改變。處罰的方式,大部分都是以有損自信心的方式處罰,以奠定了中文主要使用者對於非中文主要使用者的歧視心態。這樣的影響可以遺臭久遠,卻也十分紮實,再加上過去原住民的經濟地位原本就無法和漢人相比擬,光是在生產模式以及生活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差異性存在,對當時的漢人來說,原住民不過就是在大陸邊疆地帶所存活的野蠻民族無分上下,中國人中原為宗的大中國思考依舊存在,遂是對非中文使用者或說原住民等族類予以歧視的心態。因此,上一代的原住民雖然會使用原住民語,但是因為從小所養成的自卑心理,而不願教授母語給下一代,甚至有不願承認自己是原住民的情形。不少新生代的原住民學生,是在知道自己有原住民資格可以領取政府津貼或是考試加分之時才知道自己的原住民身份。不過,以此種原因而不會說原住民語的新生代原住民,絕大部分是因其父母親離開不落在城市裡工作,在其父母工作期間,為了讓自己不自卑,能和平地人共同生活而不予以異樣眼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背景產生。

地理環境因素,在先前的時間因素裡頭有約略提到。當第一代的原住民移居到都市工作,並在都市結婚生子,產生新生代原住民,在此時除了父母親有對於文化劣勢的自卑感產生以外,還有就是因為母語在都市的使用性不高,也沒有國語實用,再加上可以使用母語對話的人,在茫茫的都市人海中能遇到同民族的族語使用者當時並不多,而又在此時,上一輩的漢人對於大中國文化教養又傳交給下一代,新生代的漢民族人數上的強勢,對於原住民族這樣少數又多族群的一個比例來看,實在是無法相比擬,在國語的使用上以及自卑心態都得到了沒有原因的傳承。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使得新生代的原住民在都市裡能使用母語的機會少之又少。若雖旅居在都市,放長假會回部落的原住民,雖然對於文化的意識十分堅強,可是新生代的原住民依舊因為欠缺練習而無法使用流利的母語,功力真正好的不在多數,每每當聽得懂會用簡單母語回應的同時,又回到都市繼續求學,甚至在有特殊考試或其他在都市裡爭取地位的時候,族人也希望其能在都市裡繼續求生存,這樣的緣故,使得都市原住民新生代對於母語的使用度上大幅減少,流利度減低,若以這樣推演,惡性循環的情形下,遲早母語會消失殆盡。就像如今,一般會使用流利母語的原住民也不會懂得過去母語的古語,使用者太少,並且年齡層未降低,隨著老化而枯竭,族語古語自然就乏人使用,也既沒有人會使用古語,甚至連古調對於常使用母語的較年輕一輩也未曾聽聞過。以這樣的情形來看,如果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以現在的情形來看,母語遲早將步入墳墓。

人為因素方面,除了和時間背景以及地理環境相關聯以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問題,就是混血問題。新生代的原住民,有絕大半數都屬於混血兒。如果是和漢人混血,其問題倒沒有兩異族混血的問題來的嚴重,即使都是問題。原漢通婚,當然問題就是在於使用母語的機會減少,但是若要重新學起,倒沒有兩異族通婚來的困難,原因在於與漢族通婚者只需重新學起另方不被使用母語,而兩異族通婚者,卻得多學兩種不同的語言。以一個雙親均為原住民且非同民族的孩子來看,其所需學習至少五種以上的語言,其中需學中文、英文、日文、以及兩異族的族語。中文、英文分別為國語以及第一官方外語,其討論就不在其內,而日語則是因為上上一代之時所使用的官方語言為此,因此日語的使用成了隔代必備的溝通橋樑,甚至在不同民族中,日語也成了溝通的橋樑,所以常有婆婆用日語和媳婦對話的情形,而若此,孫子對於日語的敏感度也會有所偏高,甚至大於母語。在語言的學習上,新生代原住民從小就要做這樣艱難的功課,一開始就比一般平地漢人重個一倍以上,再加上文化差異性的不同,說時在的,要以此來比較聰明度或是學習速率來看,漢人真的比不上原住民。只是鮮少有人在此點上著墨,於是只看見群體的成績而未看見起跑點的不公平。

條件因素上面,在學習母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母語是無法用文字符號撰寫的。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在過去是以口耳相傳,使得文化得以存流於後世,和中文比較起來,以現在來看實用性不比中文高以外,其所記述方式也不能有完善的保存,若不常常使用,很多不常用的字詞很容易就這樣流失,在這樣劣勢的情形下,母語的使用度高低多寡就關乎到其母語甚至民族文化的壽命期限有多遠。目前人開始使用羅馬拼音,但是在每一個民族對於羅馬拼音上的發音以及一些特殊音上面無法正確表達,倘若沒有人教學,而只是純粹的以拼音上取得結果,其語音和原本的差距性會拉大,不見得真的學得起來。這點,可以說是為什麼中文比較好學習的原因,而且中文的發音上沒有各族族語會有的特殊音。在學習上明顯的比母語簡單易學。又容易記述,自然中文會學的比母語快又好,而實用性又比母語高,新生代的原住民使用中文居多也不是沒有這種技術上的原因,而此,也可說是在母語教育實行上的物件因素。

以整個大社會體制以及世界潮流的發展情況下,語言如果不好好的保護記傳下去,或許世界上的各種語系分別只剩下一種語言取代其他。而以整個中華民族的融合習性,若民族沒有文化覺醒,被淪為留有中華民族血液的少數民族也將漸漸居戰多數。不過,好在全球化的影響,殖民主義帝國結束形成後殖民文化以及後現代文化發展的現在,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抬頭,少數成為珍寶,在這樣的潮流下,母語的流傳得以翻身的一個機會。只是在這樣的流變之下,需要克服先前所提到的幾個心態上、背景、環境等等種種因素,這樣的流變才能夠被真正打破。現在的政府有想要用政策去打破這樣潮流的情形,不過由於還在鼓勵階段,於是目前還是處於一個語言斷代的情形,也就是上一輩使用族語,而民族意識崛起,遂下下一輩的也會族語,然新生代的原住民就卡在被心態和其他因素這樣的夾縫中。

以上的緣故,所以母語的實行上對於新生代原住民的障礙大致如此。其實心態問題才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如果可以克服這樣的所謂「莫名的自卑感」,新生代原住民對於文化的包袱沈重之大也不是沒有原因,但只要能克服這樣的一個課題,其實就算是再難的母語都不是學習上的問題。

族語,關係著族群的存亡。而母語,更是尤其將文化精髓藉由血肉、精神傳達至舌尖穿傳出口中。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現在正是處於發展階段,但是在學者上面,較為出色的竟然是非原住民的學者,他們克服了語言的障礙用學術的角度去取決他們所需要的研究,但是這樣的文化資料卻不是真正上等的。現在雖然文化意識抬頭,但是新生代原住民卻是有口難言。以上所分析的問題,並不難克服。現在外觀環境對民族文化的熱情與開放,只要新生代原住民都可以撇開這些問題,相信就不用擔心文化殆盡的問題。而如有兼具所有應有文化資質的原住民學者出現,做出新的研究報告,對於文化的留存,必能芳澤遠留。

台長: 薩 更娜
人氣(452)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舊文/ |
此分類上一篇:e世代原住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