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19 11:05:47| 人氣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很難,但「毀掉」一個孩子,一句話就夠了


表弟結婚的前一天,大家都在忙着各種事情,但小外甥女卻被媽媽狠狠揍了一頓。舅媽把外孫女抱在懷裡,嚴肅地指責女兒:「你就不能好好跟孩子說嗎?她才3歲,你可真狠心」。都說隔輩親,這一點在舅媽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媽,你可別慣着她,剛才站在院裡最高處往下扔石頭,差一點就砸到一位老人。幸虧老人家只看了一眼,沒說什麼,要是把人家砸傷呢?好幾米高的地方落下的石頭,衝擊力可不是鬧着玩」!

看到舅媽不分青紅皂白的維護噹噹,表妹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她還是個孩子啊」舅媽辯駁。

「就因為是孩子,才要讓她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然就變成了人人嫌棄的熊孩子!現在不教,以後指不定會出什麼問題呢!」

01「熊孩子」是一枚定時炸彈

的確,表妹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不狠狠教育一次,也許孩子就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可能有人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應該管的那麼嚴格。那麼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一小區,兩個熊孩子從32層往下扔磚頭,所幸沒有砸到人。但是被抓住後,家長的說法是:「又沒砸到人」。反而還在怪對方嚇到孩子了。重慶的地鐵上,有小孩穿着鞋弄髒了座椅,周圍有人勸阻,結果家長非常不高興地罵乘客:「怎麼不對了?有法律規定不讓孩子站在這上面嗎?」貴陽一個10歲男孩兩次從7層窗台推落兩個滅火器,第二個砸中一名女子頭部,當場昏迷,經過搶救無效死亡。廈門三名不到10歲的小孩,站在公寓對着對面公寓的女子說着一些不入耳的話。女孩找到對方家長,結果家長生氣地罵道:「難道你還要限制我家孩子的自由?你為什麼不把窗簾拉住,你為什麼不穿上長褲……」

這些只是眾多案例中的冰山一角,熊孩子的行為往往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多的困擾,不僅會影響他人的生活、心理、工作,甚至還給社會帶來很多的經濟損失。這些「熊孩子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那麼未來他們還有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後面給他人帶來的危害將是不可預估的。

02「熊孩子」的本質是教養不當面對這些小小年紀就做出很多令人氣憤事情的熊孩子,我聽到一些人說:有的小孩天生就是壞種!

作為一位母親,我並不認可這樣的話。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哪有小孩天生就是「壞種」呢?無非是家長給了孩子「特權卡」而已。

養出熊孩子的家長都要一些共同點,通常表現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庭中都會存在溺愛孩子的現象,他們寵溺的方式就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在這樣的父母家人看了,他們溺愛的行為並沒有不妥,而是因為愛孩子。

久而久之,被寵壞的孩子就會一味地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他們「恃寵而驕」,他們「仗勢行兇」,做出很多危害他人的事情。

第二種:面對孩子不良好的行為找各種理由開脫

「護犢子」的行為,每一對父母都有,誰家的孩子誰家疼,這很正常。但明智的父母知道,什麼情況該護,什麼時候該罰,而不是面對孩子不良的行為時,找各種理由為他們開脫,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他還是個孩子」。
一名23歲的男子拆掉電梯指紋鎖,並從26樓往下,結果其母一開始拒絕承認,直到物業出示了證據後,依然拒絕賠償並說:「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說法令人咋舌,未來這名23歲的「寶寶」還會發生什麼事情,誰都無法預料了。而經常說這句話的家長,往往「毀了」孩子,卻不自知!

第三種:父母給孩子期望過高,忽略他們內心需求

有人寵溺孩子,也有人只關注成績,而忽略了他們的品格與道德教育。面對父母過高的期望,孩子感到壓力與沮喪。當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宣泄內心的不滿,就會做出一些對有損社會、他人的事情。

若他們的行為被大人知曉,免不了又是一頓責罵。結果會改嗎?不一定,可能會因為報復,做出更多的不良行為!

03「熊孩子」還有救嗎?

這些讓人頭疼的熊孩子還有救嗎?

他們的品行還能端正嗎?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種子,而父母是為這顆種子澆水,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的人,最後這顆種子會長成優質的蒼天大樹還是枝條隨意的歪脖樹,完全在於家長。

那麼家長該如何做,才能拯救「熊孩子」呢?建議從三步進行引導和培養。

第一步:不縱容,有原則

熊孩子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為,根本原因在於家長的縱容,這一份縱容會讓孩子感受不到作為普通人,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比如不能高空墜物,不可以毀壞公共物品,要尊重他人等。

若在孩子第一次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就有原則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自然不會有「熊孩子」出現。

第二步: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常常是大人行為的反射。董卿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先成為什麼樣的」。

Tips:要避免孩子出現不良好的行為,父母先做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夠給你寶貝們正向的引導。

第三步:給予孩子鼓勵

《素數》說:「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他人的鼓勵。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幫助及時糾正後,他們會從內心記住,並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主動避開不良好的行為。

這個時候,家長要及時地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讓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只有得到肯定,孩子才會用更積極的狀態走向更好的自己。

凌晨媽媽來叨叨:
其實「熊孩子」的熊,根源就在於父母的教養不當。家庭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所學校,很多好的習慣,人生道理都是從家庭這所學校中獲得,如果父母都沒有好好引導孩子,那麼未來到了學校,社會將會面臨更嚴峻、殘酷的問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君共勉!-凌晨媽媽育兒經-


*孩子一旦有了厭學的表現,十有八九是心理出問題了*

作為家長,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表現出厭學情緒時,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這很可能是一種心理問題的反映。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基礎,因此解決這個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在面對孩子厭學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這些困難可能會導致他們產生負面情緒,如沮喪、失落和厭煩等。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們的情緒,並儘可能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情緒宣泄途徑。

其次,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當孩子們出現厭學情緒時,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變化,如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成績下降、不願意去學校等。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及時與他們溝通,並尋找專業人士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尋求專業幫助。當我們無法確定孩子厭學的原因或嘗試解決問題無果時,我們應該考慮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及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總之,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我們應該儘可能地理解和幫助他們。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問題,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曉芸聊教育談心理-


*留守兒童常見的3大心理問題,專家詳細講解!父母的關愛很重要*

作為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孩子們可能會面臨一些心理問題。以下是三個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專家對此的詳細講解和建議。

一、孤獨感

留守兒童常常感到孤獨,因為他們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與父母分享生活中的點滴。這種孤獨感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對此,專家建議要建立起與孩子的緊密聯繫。即使身在遠方,父母也應該通過電話、短信、視頻等方式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同時,親戚朋友也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走出孤獨的陰影。

二、焦慮和抑鬱

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留守兒童可能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問題。他們可能會擔心父母的安危,或者感到自己被忽略或拋棄。

針對這個問題,專家建議要給孩子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父母應該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愛他們的,即使身在異地,也依然關心他們的成長。同時,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

三、自卑感和自我懷疑

留守兒童常常會感到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運,因為他們的父母不能陪伴在自己身邊。這種自卑感和自我懷疑可能會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建議要積極肯定孩子的感受。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並傾聽他們的想法。同時,父母也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無奈和困難,讓他們明白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責任。--曉芸聊教育談心理-

台長: 聖天使
人氣(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情愛*幸福感 |
此分類上一篇:如果發現孩子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