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21 14:19:25|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印度為什麼趕不走中國公司?蘋果告訴你答案


最近幾年,印度在國內的形象主打一個反差:

一邊是印度罰了小米48億巨款,並且對中國公司「倍加關照」,普通民眾認為印度已經成為「養蠱」之地,不值得再投入;

另一邊,被割肉的小米堅持擴大在印投入,甚至連「不付全款就不交車」,被大家視作「人間清醒」的比亞迪,也被爆出將投資70億元在印度建廠。

「下冷上熱」背後,印度似乎有某種魔力,吸引着中國公司即便是頂着國內輿論潮流,也要「熱臉貼冷屁股」。不少人對此感到不解,認為它們是在「主動給印度送錢」。

情況真的如此嗎?

蘋果可能替小米、比亞迪們回答了這個問題——是的,印度值得。

蘋果的參考答案

近日,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今年二季度iPhone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達到5.1%,出貨量同比增長了50%。同一時期,印度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下滑了1%。

而在五年前的2018年,蘋果的市場份額只有1%。

如果只看市場份額,不管是1%還是5%,蘋果在印度都堪稱「邊角料」。但當我們談論印度市場時,永遠不要忘了這是一個人口與中國相當的國家。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測算,憑藉5.1%的份額,印度在第二季度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蘋果iPhone的第五大市場。而排在印度之前的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和英國。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蘋果在印度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成為蘋果iPhone第五大市場之前,印度也曾是蘋果的「泥沼」。

據Canalys數據,2018年,蘋果在印度的iPhone銷量同比上年下滑40%,市場份額從2%跌至1%。要知道此時印度智能手機普及率還不到50%,市場還有着極大的增量空間。

正如小米、亞馬遜等遭遇過的特殊「關照」,蘋果同樣沒能逃脫印度的「魔爪」。

2018年,印度反壟斷監管機構宣布對蘋果公司進行調查,要求其就印度市場的定價和銷售策略提供解釋。

2019年蘋果又因未遵守當地環保法規和政策而受到調查,印度環境管理局指控蘋果未能按時提交其產品的環保數據,並稱可能會對該公司採取進一步行動。

2021年,一個印度非營利性組織投訴稱,蘋果公司在一些開發者通過蘋果的應用銷售數字內容時,向這些開發者抽成30%,損害了軟件開發商的利益並扼殺了競爭。於是,印度競爭委員會下令就蘋果公司如何運營其App Store進行調查,並可能向其徵收經營性罰款。

慶幸的是,儘管調查不斷,但印度卻從未真正「殺雞取卵」,讓蘋果付出金錢代價。

如今在印度摸爬滾打多年後,印度開始向蘋果展現出極強的市場回報——2018-2023年,蘋果市場份額翻了5倍。在全球智能手機下滑的大背景下,更顯得印度市場的難能可貴。

蘋果在印度高端市場的地位也越發穩固,數據顯示,在4.5萬盧比(約550美元)以上價位,iPhone的市場份額高達62%,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有很多人進入中產階級,我真的覺得印度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庫克在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印度市場活力令人難以置信」,他把印度看作下一個促進增長的主要市場。

曾幾何時,類似的話也被庫克用在對中國市場的修飾上。而它也道出了大公司們鍾情印度的核心所在——印度市場太過龐大,無法忽視。作為以追逐利益為目標的商業公司,只要利益大於風險,就值得投入。印度,也不例外。

現在,蘋果已經打了樣,大公司們恐怕會更加堅持對印度市場的投入。

印度真的不堪嗎?

毫無疑問,印度在政策偏袒,執法不明等等方面有着肉眼可見的不足,但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取得的進步也不能忽視。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營商環境報告2020》,2015年印度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是130名(總計189個經濟體)。到了2020年,印度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已經提升到63名,進步明顯。

今年6月,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索納爾·瓦爾馬(Sonal Varma)在接受《福布斯》專訪時也表示,印度和東南亞將成為亞洲未來十年的主要增長動力。

另一方面,儘管在三年前曾遭印度政府打壓,但已經有中國公司開始重返印度。

騰訊旗下的手遊《PUBG Mobile》曾在2020年被封禁,2021年該遊戲改名《BGMI》重新登陸印度市場,一年後再次被封禁。但今年5月,《PUBG Mobile》印度版本《Battlegrounds Mobile India》再次回歸。

根據Sensor Tower數據,今年6月,《Battlegrounds Mobile India》海外下載量環比增長63%,突破1500萬次,蟬聯出海手遊下載榜冠軍,其中近六成海外下載量來自印度市場。

並且印度市場的重啟,讓騰訊《PUBG Mobile》6月海外收入環比增長27%,並重回增長榜與下載榜榜首。

騰訊的例子證明了一點,一旦政策穩定,並走上正軌,那些有競爭力的產品完全可以在印度迅速站穩腳跟,即便曾經被反覆「蹂躪」。

大公司的各自算盤

PConline曾在《被罰48億巨款,小米為何不直接退出印度?》一文中解釋了為何小米仍然要加大在印度的投資,總結來說無非兩點:一是印度市場潛力大,小米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二是小米在印度資產眾多,產業鏈複雜,因為罰款而退出印度市場反而是「因小失大」。

比亞迪計劃在印度投資建廠同樣是出於市場考量。

早在2007年,比亞迪就已進入印度市場,當然,彼時比亞迪主要是為手機製造商們生產電池和零部件,看重的主要是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

2013年,比亞迪與印度企業奧萊克特拉綠色科技公司宣布合作建廠,研發和製造電動巴士。

直到去年底,比亞迪才在印度推出了首款乘用車ATTO 3,全面進軍印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應該說比亞迪的多年布局,已經對印度市場建立了比較清晰的認知。

近日,據外媒報道,比亞迪計劃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與其合作夥伴 Megha Engineering and Infrastructure(MEIL)共建電動汽車和電池生產設施。消息人士稱,比亞迪的目標,是未來能在印度每年生產10萬輛電動汽車,覆蓋從掀背車到高端豪華車型在內的多矩陣產品。

比亞迪印度公司也雄心勃勃地宣稱,計劃到2030年比亞迪汽車將占領印度40%的電動汽車市場。

在這個連特斯拉都還未進入的市場,比亞迪顯然想先發制人,複製其在中國的成功經驗。

總的來說,中國公司在印度雖然談不上任何優待,甚至有更多風險,但其市場依然有足夠的吸引力抵消潛在的風險。用復星集團創始人郭廣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月能成功的事情,大家都能做;一年能成功的事情,做的人會少一些;要五年才能成功的事情,願意做的人就更少了;如果做一個事情要十年才能成功,基本上就沒人跟你競爭了。」-PConline太平科技-

台長: 聖天使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國際瞭望台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巨頭破產潮,來了!
此分類上一篇:譚雅玲:通脹質疑未來美聯儲布局的加息高度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