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17 23:38:39|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索者的天空(高中舊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緯度

最近讀三國演義,心裡始終不斷翻騰著一段牟宗三先生所評三國人物的字句:「生命本身只是一個沸騰的氣。」對於其中的人物而言,這是貶詞。而我每思至此,卻嘆自己連那一點生命的熱度都燃不起來。在聯考的蹂躪下,生命形同枯竭,靈魂已然迷惘,猶如禪宗參話頭的用語:「拖死屍的是誰?」很明顯地,我目前就是拖著一具臭皮囊,茫茫然遊走在眾多補習班間。
當我欲以自身為經緯,抽一條絲線量取世間的準度,也許世界已傾頹,平衡已失去,再也尋不出一個軸心。於此,靈魂飄無定所,目光呆滯一如停止思考的大腦。願這只是我長期缺乏睡眠的症狀,只可惜,越來越多相似的目光與我交會,同以祈禱的眼神向「上」求助,而「上」仍回應以靜默。於是乎,生命的呼吸微弱到不可聞,無助無奈的情態被同病相憐我們相傳遞,及至夢想或期望的徹底破滅。心,已趨絕對零度,而世人繼續向下沈淪,平衡亦如走索般地危疑不定。

基本架構

現有價值崩塌後,接續者無力予以重建。君不見,新文化運動的後遺症∣中華傳統文化的相繼淪喪,在既有架構傾頹之際,任一種體制均能輕易駐足其中。於是乎,新的一代缺乏對文化道統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校園次文化隨流行而遷動,e世代的新人類幾乎喪失人文素養。在失去根源的基礎下向上發展,所以一個個都隨波逐流,而心靈無所依寄。既無力維繫原有的架構,又無法建構新的基礎,只有任憑頹危傾倒,社會亂象由此而生。
發現當一個社會的秩序趨近於混亂,群眾所認同的混亂即是秩序,視反常為常理,最終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而,或許人們雖然知道,卻又不想/不願去改變,這才使我更迷惑,諸如體制內外的不公平與不合理性、學校教育的失衡、、、。走在擺盪繩索的兩端,平衡點上的天空,依舊蔚藍?

不相容原理

若說混亂中有秩序,那必是以磁極劃分。走向兩個失衡的極端,一方以壓倒性的數目掩蓋了對手存在的事實:精緻文化被大眾文化壓制,最後產生出被淺化、量化、物化、窄化的中間地帶,然後洋洋得意地,自以為代表的就是群眾的聲音。在此情況下,存在的兩端彼此相為攻訐,不相容於任何一處。
西門町少年大力秀出「我主張」,以為自己即代表青少年全體,同學中有不認同者,即以異類視之;媒體亦趨於媚俗,影視娛樂都成新聞報導重點標題。最沈痛的是:整體文化向下沈淪的同時,置身其中的人卻麻木不仁!歹徒可被扭曲成英雄、次文化可被正視為社會風尚、既有價值觀可被藝人的三言兩語更換、、、。究竟是那裡出了問題?是整體的沈淪抑或新文化來臨前的陣痛?我不清楚。只是我看見,所謂的準繩已被磨損,走索人的鋼索即將斷裂。

晚歌‧輓歌
關於這些問題,我久思而不得其解。對於區區一高中生而言,這些議論似乎已是過當。國家社會文化問題,自有專家學者煩憂,我憑什麼置喙其間?我又有何能為?讀中文系母親的叮嚀言猶在耳:聯考前一年,不要再看課外讀物、寫文章、聽古典音樂、再碰電腦、想太多、、、如此這般,都在在令我質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要培養考試的機器,還是要培養出能自我學習的學生?母親本身即是教師,都可以說出這種話,更何況是其他的學生家長?也難怪學生的學習狀態亦趨向於兩個極端:一為順從這個體制,逐漸失去自我及思想;再者就是徹底叛逃,延伸出種種社會問題,犯罪年齡層降低。
我想,我開始有點瞭解,因何次文化如此風靡、架構如此傾頹、體制如此混亂的原因了。在此垂危的繩索上,走索者只能借模糊來隱去,心中的不安和惶恐。當然,這只是以我微弱想法,所做的猜測。

台長: 凊溪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