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9 11:09:30| 人氣4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召與愛滋服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
仁愛會謝菊英修女




與天主教結緣

我自幼生長於苗栗鄉下的佛教家庭,母親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從小全家初一、十五必須祭拜與吃齋,農曆春節的清早則必須到廟裡焚香祈福。直到現在,母親仍然保持著那份虔誠,每天清晨風雨無阻地到廟裡燒香,無時無刻都在心中默念阿彌佛陀。母親不僅誠心念佛,更熱衷於幫助親友,我想,我以後必是拉著媽媽的手上天堂的!

說到跟天主的結緣,這就須從新竹肋傷修女會辦的女生宿舍說起,當時悠揚的聖歌與莊嚴的禮儀引起了我的興趣。還記得義籍的葛姆姆負責照顧我們這群天真的學生,她和藹慈祥的態度溫柔地撼動我的心靈,因此,我決定接受天主教的洗禮,而且在內心裡默默地許願,能當一名像葛姆姆一樣的修女,能全心地關顧女學生。後來我如願地成為仁愛會的修女,被派遣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到宜蘭頭城照顧原住民高中女生,我想這種巧合,應該是天主冥冥中的安排吧!

許多朋友常問我是如何下決心進入修會的?還記得當時分辨聖召時,自己也曾十分地猶豫,常在心中不停地反問:「到底是自己固執的選擇?或是天主的旨意?」避靜中分辨聖召時,聖詠四十二篇:「天主,我的靈魂渴慕禰,猶如小鹿渴慕溪水。」與伯多祿的話語:「主唯禰有永生的話,我們還能投奔誰呢?」(若:六,68)不斷地縈繞在我心中而使我感動莫名。只記得當時,認為若不給自己機會進入修會嘗試,我將會抱憾終身,縱使是白走這一遭,我也是甘心情願的!如今再次回顧,這一路走來,轉眼間已過了快四分之一個世紀,而廿五年前的抉擇,現在依舊無悔。

在靜觀中行動

回顧我的聖召生活,想藉此感謝諸多神長、修女與朋友們的提攜相伴,其中最感謝的是神師王敬弘神父,他不但是我長年的良師也是難得的忘年益友,猶記得多年前初次與他見面時,他說他不教我修會生活是什麼,只教我如何祈禱,若我能與天主建立親密關係,我將能分辨聖召,也可以在修會裡活得愉快,我終身感謝他明智的教誨。六年之後,我決定入修會,由於我喜歡社會服務工作,因此王神父介紹我認識仁愛會的李玲玲修女,仁愛會是一個以服務窮人為主的修會,這正合我意,所以於一九八○年毅然地加入仁愛會。這是一個外籍修會,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的確不易融入其中,所以我得感謝李玲玲修女陪伴我渡過適應期的困境。

進入了仁愛會之後,我繼續接受王敬弘神父的輔導,他引領我體驗到天人合一的神祕境地,曾一度很懷疑自己是否應該轉入隱修會,當時王神父一再地告誡我在「靜觀中行動」,可是靜觀生活卻深深地吸引我,所以常在靜觀與使徒工作之間掙扎。幾年之後,有一次我到香港熙篤會過夜,當時只求天主給我指引,讓我知道自己適合何種獻身生活!記得那是個漆黑的夜晚,我到聖堂祈禱,很奧妙地,霎時我清楚地意識到天主要我在仁愛會繼續服務窮人。之後,修會准予我到英國研讀社會工作,自此我全心投入服務窮人的工作。

愛滋服務讓我體悟生命的感恩、敬畏和謙卑

一九九○年初,仁愛會應狄剛主教之邀,開始服務愛滋感染者,於是將台北天母露德之家育幼院轉型成為愛滋感染者服務,修會也積極訓練修女。當時我還在英國讀書,會長方艾琳修女問我是否可以在英國接受愛滋服務的訓練,我當時跟大家一樣害怕,帶著惶恐、好奇與「遵從命令」的複雜心情,我到倫敦愛滋機構接受訓練。之後的二年,我在英國利用課餘時間,於不同的愛滋機構擔任志工以吸取經驗。一九九八年我回台灣,即開始發展愛滋的服務工作,這是項艱鉅的使徒工作,但是我很欣慰天主教會能意識到現代最弱小弟兄的需求,與仁愛修女會積極的回應。

服務愛滋感染者近十年,我跟隨著愛滋朋友們的腳步成長,他們教導了我有關感恩、敬畏和謙卑的人生哲理。面對生命的無常,雖令人敬畏,但是也使我學會謙卑。就算是眼淚不輕彈的我,面對生離死別亦使我淚流不止。猶記得阿廉臨終時交代把他的骨灰撒在公園;阿麥要我在追思彌撒中放「吻別」鋼琴曲向朋友告別;阿輝在臨終時告訴我還不想走;輔導三年的阿光選擇割腕身亡,令我傷痛不已,久久不能平復。這些朋友生前沈默地忍受社會的排斥,我期待他們羽化時能平靜地離去。記得有天清晨到停屍間接阿麥的屍體時,屍體竟然裝在塑膠袋裡面,停屍間的人員勉為其難地准許神父行入殮禮,我們偷偷摸摸地快速進行,這讓我想起教難時代,教友們躲在地窖舉行聖祭禮儀。有天夜晚我們到公園紀念阿廉,一群朋友回憶與他相處的經驗,在哭泣與歡笑聲中,這群被社會遺棄的朋友在寒冷黑夜中作了最溫暖的心靈交會。

愛滋不僅是身體的疾病,它更顯現出社會的許多病徵,猶如耶穌時代的痲瘋病,眾人皆嗤之以鼻,遠而避之。感染者除了處於死亡的陰影,還要面對社會莫名歧視的痛苦,在醫療、就學、就業、居住等各方面都是被封鎖,他們被社會逼到最黑暗邊緣的角落,獨自忍受痛苦。而身為愛滋助人者,面對社會巨大的排斥時,我感到既憤怒又無助。

服務感染者的經驗給我很大的衝擊,我從「單純」的修會生活,開始接觸到許多在社會邊緣掙扎的族群,像是同性戀者、藥癮者、性工作者、嫖妓者,無論感染的途徑為何,只要看見他們內心無法言喻的痛苦時,縱然他們原本的行為是如何地挑戰我原有的價值觀,那一些生命最深沉的苦痛,教會了我無條件地接納這些兄弟姐妹。我也從早年所結識的同志朋友們,看見類似的無奈,特別是天主教徒,這些體驗也變成日後服務這群朋友的主要動力。

苦難中的愛、死亡與復活

每年的三月廿五日是聖母領報瞻禮日,全世界二萬多位仁愛會修女們復發貞潔、神貧、服從、服務窮人四個誓願,我感受到與全球的修女們一起為天國的臨在而獻身。仁愛會的會憲一再提醒我們懷著信德在窮人身上服侍基督,會祖聖文生也教導我們優先服務最窮苦的人,多年服務愛滋感染者的使徒工作經驗中,我在這些最被遺棄的人身上看到天主的仁慈與寬容,我與愛滋朋友在苦難中學習到愛、死亡與復活。

(轉載自『見證』二○○六年六月號二六四期)

台長: 薇薇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2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