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4 23:49:17| 人氣2,5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釵頭鳳.箜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釵頭鳳.箜篌

 

紅繡球,綠楊柳。

江風寒透離人袖。

山依舊,人白首。

誰言曾經,似水東流。

謬、謬、謬。

 

洗素手,撚箜篌。

一曲未盡淚盈眸。

情難留,莫回頭。

往事隨風,笑看恩仇。

休、休、休。



 




 


箜篌簡介

        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文獻中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箜篌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史記.封神書》:『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此屬琴瑟類的臥箜篌。從甘肅省嘉峪關魏晉墓磚書看,其面板上沒有品柱。豎箜篌,漢代自西域傳入,後被稱為『胡箜篌』。《隋書音樂志》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

  從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看,它的音箱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鳳首箜篌形制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其音箱設在下方橫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則設有軫或起軫的作用,用以緊弦。正如《樂唐書》所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杜佑《通典》:『鳳首箜篌,頭有軫』。有軫或無軫的圖像在敦煌壁書中均有所見。鳳首箜篌自印度傳入,用於隋唐燕樂中的天竺樂,至宋代隋煬《樂書》中仍繪有當時存在的多種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後失傳。
豎箜篌狀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鳴槽,設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並有腳柱和肋木,張著20多條弦,豎抱於懷,從兩面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時彈奏,因此唐代人稱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記載:『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弦,豎抱於懷中,而兩手齊奏,俗謂「擘箜篌」』。根據古代壁畫和文獻記載,豎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數種。


台長: 魚歌
人氣(2,52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落花問詞 |
此分類下一篇:水龍吟.今昨
此分類上一篇:念奴嬌.語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