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14 16:53:03| 人氣6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序】船在迂迴不前時,有人送一把力-王盛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裁一緞碧華》序

搬家前,把一櫃子文件資料翻了出來,很花了些心力整理,<生命的微笑>原稿拿在手上時,有淡淡的菸草味飄乎於鼻前,這味道必然已化為樹的靈魂,雖遭砍伐摧折翻攪成水漿又火煉日曝而投身為紙,仍依附不肯去,成為紙的一部分,在字裡行間埋伏、站崗、守護,有個成語說是「入木三分」,大概可以以此比擬。

 氣味是開啟記憶的通關密碼,時間是一九九六年初秋,我在報紙副刊發現一則小啟──阿盛寫作私淑班招生──,彼時已習作多時,但無時不困於創作瓶頸卻困獸不肯不鬥的我,在夜航許多年之後,突然知道有人願意贈以啟明星指點迷津,不猶豫地便打了電話過去。

 早在此之前,我已讀過許多老師的作品,或者是《廁所的故事》一舉為散文類型另闢蹊徑,或者是《心情兩紀年》的情比紙長,如此如彼,我往往感受到一種冷眼見慣世情的說書人形象;但是,自電話線路聽進耳裡的,卻是厚重溫藹而略顯不善於世俗應對的聲音,的確讓我稍感意外了。

 兩個陌生人很自然地形成了長幼之序,一問一答竟說了一刻鐘有餘,當時梁實秋文學獎即將截稿,老師詢以有參加否,我老實回答,有一適當題材,但窘於時間,已無可能完成,老師一聽,說:「熬個夜寫完,值得的。」簡潔沒有藻飾,卻涵蘊了力道,讓人唯有遵從,大抵與南鍼或燈塔等印象相發生,這倒和老師許多臧否人事的短文可以一起聯想:簡短,簡短如匕首;藏情,藏情如冰山。不相同的是,一冷一熱,冷眼看待的,尤其是魚肉百姓的政治鼠輩,對待晚輩時,唯有熱心。

 也是賀伯颱風所賜,截稿日往後順延一天,我趕在郵局關門前輸出稿件、影印,以掛號寄上;後來文章得了獎,報訊的電話留在答錄機裡,我反反覆覆聽了許多遍,高興也有,虛榮也有,更多的,卻是不真實。

 我上私淑班,前後三期,一九九六年初級班、翌年進階班、一九九八年高級班,每次上課很少不交作業,首次上課交的,便是<生命的微笑>,隔一周,課間休息時間,老師低聲喚我進書房,書房陳設古典,有許多真骨董,雖稱「將就居」而並不將就;房裡瀰漫的,除了書香就是菸味。書的氣味怎必然就是「香」?因為是書!那麼菸該如何?菸「臭」?不盡然,至少留在我作業上的,也陳出了一縷暗香。那個晚上以及其後無數次,老師給了我許多鼓勵和期許,我不能不自覺到其中必有長輩對晚輩的口惠,聽進耳中,卻還是高興。

 這種感覺是很實在很飽滿的,好像燠熱時有風、口渴時有水、饑餓時有糧,而船在迂迴不前時,有人送一把力。

 上課以來,寫作技巧的增進是明顯的收穫。寫作也能如數學算式般地傳授?我想是的!能否登臨絕頂,往往還要看老天有無賦予;但是,跨過一個門檻、踩一個樓板往上,若得人提攜,的確容易許多;老師的文章看似質樸無華,細究卻有許多聰明東閃西耀,(口十)韻、結構、人稱、節奏等各方面,都值得學習,卻又含蓄,一粗疏難免錯過,如此正合我意:將形式、技巧隱入細部,藉以烘托全局,自然氤氳成一種氛圍、煉造一種氣度,才稱得上內力深厚,若一意炫技,如小丑走鋼索、如持掃帚寫大字,雖也知已經過一番練習,雖也雜在人群中跟著驚呼,心中卻很明白,如此畢竟等而次之。我是這樣想的:總該讓讀者有些事情做。

 老師自然鼓勵同學寫作,但不獨裁,而一貫秉持創作與欣賞同位階的態度,的確,好的創作提升讀者,好的讀者敦促/鼓舞創作者,相互反哺,並無高下之分;而想成為一名好的創作者,則須先是好的讀者。我常故意曲解「眼高手低」,以為並非壞事,眼光若能高遠,一時技藝的無法企及,尚稱小事,總能自知不足,設法趕上,若目光短狹,好手藝為淺碟子擺盤,就可惜了。

 對學生的創作,老師同樣態度開放,從不企圖形塑一個阿盛第二、阿盛第三,老師為私淑班首本合集序以<每一朵花都漂亮>,若一園子花朵面貌盡皆一致,也就不必以「每一朵」來標榜了;我想,漂亮乃因精彩各異,這實有賴於一位不使花剪如唐三藏唸緊箍咒的園丁。因此,同學來自各行各業,便有各行各業的故事,人格特質林林總總,便有林林總總的筆法,形成一副搖曳生姿的榮景。

 上課的另一項獲得,是濡染於無形,取名「私淑」即可見用心,上課地點在中和私宅,許多學生一跟三五年,形成生活的大幅度互動,絕不同於文藝營式點的接觸;私底下,老師自然也有其天真童稚的一面,但對世故人情的了然於胸,透過兩語三言旁註,或一疊聲低低的哈哈,或僅僅只是沉默地略搖了搖頭、法令紋的一兩下牽動,便見得出老師的態度了;其中,政客和偽善者最能使老師動用「春秋之顏」,學生見了也都會心。當然,捨之取之,從不勉強。兩年前,老師出版《作家列傳》,名列其中有五十餘家中,我想有個文品標準是他堅持的,以此角度思考,當更能品味出其深意。

 以老師為軸心,我們這群學生這些年來一直「巴」著不放,出遊、聚會不斷,成為一沒有規章的社群,其中固然以縱的師生間的連繫為主軸,相當頻繁的也是同學之間橫的互動:以對文學的喜愛而群聚,擴展為全面的關照,我這十幾年來孤身在外,他們的確給我以手足的溫暖。兩年前,我曾向老師提議,何不讓我們這群同學出版合輯,老師聞言只說緩一緩,顯然以為時機尚未成熟。今年春天,首本合輯《打開抽屜都是你》終於出版,感覺上有如大年夜裏一家子圍爐的溫暖,一轉眼,再合輯《裁一緞碧華》、《第五個季節》竟也成雙問世,知道大家奉上的風味各異的拿手菜,有方家願品嘗,並給一兩聲嘖嘖以稱許,怎能不返身廚房,對那名教我們執鏟拿鍋、為我們嘗甜試鹹、添薪加油的大廚道一聲感謝!

  二00一年九月 於愛丁堡

台長: 阿盛
人氣(6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訪評特輯 |
此分類下一篇:【序】島物島事不島氣之1-向陽
此分類上一篇:【序】有光的所在-李志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