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15 10:53:16| 人氣3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之外 尋鹿 — 林佳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疫情肆虐的前一年暑假,全家旅遊馬祖大坵島。出發前,我關注著接連來襲的颱風警報,也留意主管詢問是否有意接任行政職務的來訊及問候:「風雨天仍要前行嗎?」「都訂好了,得去。」我如此回答。主管打趣這口氣聽起來不大樂意。

我愕然,回想過往許多抉擇大多是照著訂好的路線前行,未細思當下心中的意願,只照著規劃好的路線前行,如選填大學志願,父母早已表明理想校系;碩士論文,教授建議以少人研究的先秦古籍為主,較有開展性;任職單位,長輩建議北市機關資源較多。我似乎沒有靜心想想計劃好的前方是否是想去之地?

近幾年任教,學生上課屢受手機蠱惑,懷柔威嚇均無效果,孩子父母在家長Line群組裡的傳訊則是不分亥時子時,希望我能秒回;上課睡覺的學生漸多,我檢討是否教學枯燥,得知大學名額現在供多於求,已非昔日擠破頭才能晉升階級的窄門;身心狀況特殊的孩子擔心被貼標籤,紛紛由特教班級轉往普通班,殊不知這些孩子在普通班更加被特殊化。

主管問,要不要從教學場上休息一陣子,轉換跑道接任行政職務?好好表現,許多人便是由組長當起,苦幹幾年,晉升主任、校長、督學或教育局裡的要職,這條路是主管口中教師場域的「官路」,亮閃閃地鋪在眼前,訂好的,就看我要不要走。學校前輩建議,我平時任教三個班,管理一百多位青春期孩子,每三年還得小心翼翼帶這些賀爾蒙過盛的青少年畢業旅行,轉行當組長不失為年過不惑的我的一個新選擇。

曾以為教書是我一輩子的志業,未曾想過雙腳得從講台跨出,到別的領域處理公文、開會、與校長、各處室主任組長們協調課務及校內外競賽展覽等活動,內心舉棋不定,隱隱覺得不善與人交際的我接任行政,會不會樹敵?也擔心處理行政職務數年後,若仍眷戀講課,是否不再適應板書、批閱作業的教職生活?我能兼顧教學與行政事務嗎?好友分析我的個性太直:「想當主管不一定要會做事,但要會做人,可以少做事,但不能怕出事。你不行。」

個性赤裸地被攤開極不自在、也有點懊惱,好友就不能像小學畢業時、單純明亮地給個「鵬程萬里」的祝福嗎?想到近幾年接任的高一生,個個國中化,上課第一天,有些孩子的父母表示想進班觀課,看看是否合乎他們理想的教學模式。有位孩子太瘦,他父母希望我盯著孩子把便當吃完。孩子父母望過來的眼神,彷彿我是一尊有求必應的神。

這些種種,使我考慮起行政職務。好友說,不是有馬祖的旅遊票?出去走走轉換心境,也許回來時便有了答案。我笑笑,多年來,深切體驗旅遊不是萬靈丹,不是一經服用,便能永遠解決沉痾問題,它不能改變已根深蒂固的生活舊習,只是能讓內心暫時舒爽些,在目前也許平淡或灰樸的日子中,將生活再次磨亮,以鮮事美景喚起體內休眠已久的好奇靈魂。我也曾走過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每日冥想的哲學之道,但思考仍沒有哲學家的理性思維;曾親訪金閣寺,審美觀依舊陳腐。人說旅行能完成自我實現,每次出遊我能徹底完成的,便是親朋好友拜託的代購清單。

所以,遊一趟馬祖,回來就有不同想法,內心著實不抱任何期待;但「都訂好了,就去」,對循規蹈矩的我而言是個緊箍咒。

 

一大早,我們由南竿福奧港乘船出發,翻閱導覽手冊,大坵距離北竿約兩百公尺,兩島僅有一海之隔,少了馬祖南北竿貫有的坑洞、雕堡、反共標語,導遊介紹大坵有野生梅花鹿,相傳戰地政務年代,若海上封鎖禁運,補給物資無法從本島運輸到離島,馬祖軍民必須自產存糧,讓軍民能活上半年,於是開始了類似屯田制度的全體軍民農耕、畜養生活。

後來此區戰地政務逐漸落幕,士兵、人民漸漸回歸正常生活,原本大規模畜養的動物數量龐大,短時間內無法消耗殆盡,農業改良場便將幾十隻梅花鹿野放到人煙罕至的大坵島。導遊打趣,大坵島上的梅花鹿太想念北竿生活,據說有些鹿會「游回」北竿。全體遊客大笑,這是一則有趣又感人的思鄉情事,比起古詩詞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毫不遜色。

我們帶了大把鹿的糧食——桑葉,多期待島內茂密樹林裡,能見到傳聞中的梅花鹿。

步行半小時,鹿影全無,夾道相思樹成林,偶有海風,但天氣仍炙得熱水浹流。兒子在前方大喊,沒有路了,小徑封住了。我問,有看到鹿嗎?前方靜默。兒子擅長用無聲表達失望,快樂時的他必手舞足蹈,動感地讓旁人感染歡樂。

我趕上兒子,討論是否繼續前行?內心起疑鹿會不會是導遊騙人來此地觀光的行銷手段?懷著這輩子也許再也沒有馬祖行的斷腕氣魄,我們咬牙邁開步伐,心中尚存一絲鹿會出現的渺茫冀望,頂著近四十度高溫,我們一步步走在傳聞有鹿的小徑上。

為了打發無聊的步行,兒子唱歌,我想著職場是否要轉換跑道的抉擇。教學過程,事始終做不完,教案、出題卷、輔導評量、學生作業漲潮般襲來,備課、研習、觀課、開會、改作業、與家長訪談、盯緊孩子掃地等生活常規,內心後悔大學時怎麼不到商管學院修習管理學?也許管理學生能較為得心應手;但忐忑著轉任行政,聽說公文也是成堆在案。

登島已過一小時,四周青草在烈日曝曬下反射片片銀光綠,前方迎來下山的零星旅客,抱怨一隻梅花鹿也無,原來今年縣府為了維持生態平衡進行「減口」時,鹿群受到驚嚇,全數躲藏;但連江縣府辯解鹿是自然死亡,未遭人為干預。

「從這邊上去,有路嗎?」既然來的這條小徑看不到鹿群,我指著另一條曲徑問前方遊客,對方說另一條路似乎封閉整修,指著另一方向,建議往碼頭位置走。

懷著失望心情,不知步行多久,兒子忽然驚呼一聲,我擔心他跌倒,急奔過去,一隻背上點著白斑的梅花鹿睜大圓眼站在相思樹下、好奇盯視兒子手中的桑葉,牠的鼻口湊近一葉葉地嚼食,不貪多躁進,接著啃食我手中的葉片,徒步許久的疲憊,在牠認真咀咬中,被細細地咬碎、消化。

原本想摸摸鹿毛,想起導遊叮嚀,這些野放梅花鹿具有野性,保持點安全距離為好。眼前是雄鹿,左右鹿角長出二叉,淡粟色鹿身,背上佈滿六、七排白色斑點,靈秀美麗,想起曾在大學中文系教授家看到一幅畫,多隻梅花鹿在草原上奔跑,我想這是逐鹿的意思,鹿諧音「祿」,在官場能招來好運,是瑞獸。這吉祥物,竟活生生現於眼前。

不遠處聽到遊客喊,有鹿嗎?我大喊「有」。正咬食桑葉的梅花鹿停下動作,後退,腳蹄踏踏地退後,轉頭離去,沒入方才小徑裡的樹叢中。遊客跑來時,鹿身恰好隱沒不見,我瞇眼望向那片除了銀亮的樹之外、什麼都沒有的樹叢,四周發出扼腕、人們疾走及小孩嬉鬧不斷,哪來的鹿呢?剛剛,我是否踏入了武陵漁人探訪桃花源的洞穴?或是站在搭往魔法世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又或者,方才只是源自我腦中的幻境?若非兒子指證歷歷,我竟錯覺剛才的畫面是魔術時刻。

旅客中有一家三口聽我靈動的餵鹿描述,竟放棄與我們一同回返北竿,改搭兩小時後才會再來的船班,只為了我們口中的鹿,他們單純地信賴萍水相逢的我,想親證我所說的事,那該是有著何種光明的個性啊。我要離去前,對方指著前方說,他們方才走來的那條小徑沒看到鹿,但路平坦好走。

想起不知何人曾說:出走是為了找尋自我。那出沒無定、魔幻的鹿,無鹿而前方道路平坦,這彷彿是首詩籤,深藏著喻意。我想好回覆主管的答案了。

中華副刊2023.09.15

台長: 阿盛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