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輩也會想寫書(導讀)—— 許建崑
──論《館中鼠》的設意與突破
用「鼠輩」稱十六和牠的家人,沒有一點不敬的意思;就好像用「我輩」來讚許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順理成章。
十六生來就只有單隻眼睛,身體瘦弱,與家人住在人類新建的圖書館裡。看似平凡無奇的老鼠,卻有一段驚人的遭遇。為什麼名叫十六呢?因為牠是媽媽生的第十六個孩子。正如稱唐代詩人李白為李十二、杜甫為杜二,都是以排行來相稱。
如果沒有遇見吉姆叔叔,十六不會認識「人類的文字」,聽不懂故事,更不會「讀書」、「寫書」。然而吉姆叔叔是隻白老鼠,綽號白毛,被一位患有白化症的女孩佩琪從實驗室帶出,植入了晶片,住進圖書館。陪伴佩琪讀完《哈克歷險記》之後,吉姆懂得人類的文字和語言;他還曾教導十六認識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讓十六具有自己找書看的本領。
然而佩琪、吉姆叔叔不見了,連七寶哥也不見了。貓咪是凶手嗎?還是圖書館中三大族群便當鼠、閃電鼠、地下鼠,為了搶奪地盤,霸占食物,互相傷害嗎?好奇的十六跟著四寶哥學武藝,闖蕩圖書館的裡裡外外,交了新朋友,有小男孩小傑,還有頂樓的雀雀。同時也觀察圖書館裡的人員,知道他們的身分、職責、情緒和人際關係。
雨過天青,十六打敗七寶哥,幫吉姆叔叔爭取一個「法定」的身分。同時見證三大鼠群的婚姻融合。也間接知道館長重新接納了佩琪。後來,十六決定寫本書,在圖書館頂樓舉行新書發表會。多溫馨的結局!
我很喜歡作者的奇思怪想,也有義務幫他「擋子彈」。首先,這是一篇看起來像「童話」的作品,故事裡頭有「鼠輩」擬人化的角色,與現實人物又混合一起能溝通對話;但我可以保證故事中沒有「魔法」,事件的發展都有「邏輯」可循,所以應該定位為「奇幻文學」或「兒少小說」。
其次,作者不斷引述文學名著,造成「互文」的效果,那他的創意在哪裡呢?故事一開始,引述馬修·巴特爾《圖書館的故事》,也「創造」了台灣南部某新建美侖美奐的圖書館,提供一個「在地性」的事件背景;而首章抄錄李歐·李奧尼《田鼠阿佛》的詩句,使十六所處的老鼠世界有情有韻味;接著,引述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說出這個世界充斥著「權力分配不均」的「假平等」狀態,十六的世界如此,而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亦復如此。佩琪和吉姆一再閱讀馬克吐溫的《哈克歷險記》,更是集冒險、逃跑、機智、取勝等元素,書中人物佩琪、吉姆、十六,連四寶哥、七寶哥都是響叮噹的冒險角色!至於故事中還有許多「彩蛋」,限於我個人的腦容量,只能翻查到此,還請各位自行尋找。
第三,從國際舞台跨向本土在地的努力。有關老鼠的故事,不勝枚舉。除了《田鼠阿佛》以外,《十四隻老鼠大搬家》、《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湯姆與傑利》、《遇見詩人艾蜜莉》、《小老鼠漂流記》、《小老鼠司圖雅特》、《料理鼠王》等等,每一本小老鼠的故事都讓人動容。是不是還缺一本有「本土滋味」的在地創作呢?
本書開端讀的不是「序言」,而是「鬚言」,很有「鼠感」;在新冠疫情下出現了外籍員工「口罩人」,是台灣社會人力缺乏借助外勞的普遍現象;而小傑爸爸開的黃色計程車是「頭油塔」,堪稱本地「國民車」;十六與七寶哥對打,出現「無線滑鼠」、「倒鼠計食」、「醉鼠鑽牆」等招式,最後又花了「九鼠二貓」之力,化解危機。每段文字,每個橋段,都有台灣本土語言的氣息,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情懷與幽默俏皮的個性。東晉時期的王戎說過:「情之所鍾,但在我輩。」「有情有義」,可以讓讀者琢磨再三,也正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軸。
整體來說,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遊戲性,卻不是「童騃」式的胡鬧,反而深藏著悲天憫人、洞燭先機的警世意味。
.本文作者許建崑先生為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