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26 11:12:48| 人氣8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台北,我的城,我喜愛的書 ─ 石芳瑜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達姆
白先勇、黃春明和張愛玲,是我學生時代文學偶像……

「當台北市鬧區西門町一帶華燈四起的時分,夜巴黎舞廳的樓梯上便響起了一陣雜沓的高跟鞋聲,由金大班領隊,身後跟著十來個打扮入時的舞孃,綽綽約約的登上了舞廳的二樓來……」這是白先勇《台北人》中〈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開頭的第一段。對生於台北、住在台北、開店在台北的我而言,台北始終是我情感最深的地方。而少女時的文學啟蒙者白先勇的《台北人》也是我捧讀再三的一本小說。

當時我沉迷於書中的氣味,那些「舊時王謝堂前燕」:金大班、尹雪艷、朱青、竇夫人……他們全都是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人,都有一段難忘的過去,而這些過去影響了他們的未來生活。這些故事總讓我想像身旁那些外省同學、男朋友、女朋友的父母親。

白先勇、黃春明和張愛玲,是我學生時代文學偶像,而我最愛白先勇的原因,也許正是因為他當年所寫的故事大多發生在台北。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一點,來到清末以及日治時代的台北:

「昭和四年(1929年)8月19日,廣播節目放送著一名男子的聲音……

「這個都市位在平原,東西南北各方都有充分擴張的餘地……現在,綠蔭、道路、上下水道、電氣設施,都大略整理過了,民宅家屋的外觀也已經統一改正,路樹豐茂,市容不雜沓也不喧囂,既清潔又明亮……」

這是蘇碩斌所寫的《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雖是社會學的博士論文改寫,但其中說明了台北從「三個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到成為一個城市的演變,讓我對這個城市的歷史有了更多了解,讀來毫不生澀,非常有趣。

關於台北的書單可以列出許許多多:像是莊永明老師的《台北老街》、王聰威的《中山北路走七擺》、楊佳嫻的《雲和》等等。不過我更想推薦的是另一本書:

2011年一個下雨的冬夜,作家吳明益走入我正在漏水的地下室書店,不久他出版了《天橋上的魔術師》也來我的書店辦了一場講座,那天是冬至,也許是因為我始終記著那雨夜書店裡的霉味,加上我們成長的年代相近,書寫的又是我充滿回憶的西門町,於是這本書也成為我繼《台北人》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描寫台北的小說,且巧的是同樣都是以短篇小說串起某一個時代的台北面貌。

「我們吃完甜不辣以後繞回大路,那條曾經在國慶閱兵演習時,半夜裡我從窗戶看到的,停滿坦克、水鴨子、軍車的大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城市的每條路看起來都像歷經風霜再修補而成,而那些修補的痕跡如此潦草,一看就知道未來會再次支離破碎。我試著在過馬路的時候,牽起特莉沙的手,我們都累了。生命本來就該是繁殖以後就消失,何況我們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不應該活那麼久。在經過以前是鐵道的位置的時候,我轉過頭去吻了特莉沙……非常奇妙的是,特莉沙嘴唇的柔軟與味道我並沒有忘記。在我無聊的、混亂的人生裡頭,總算還留下了這樣一件,即使像冰塊融化了,還以水的形式存在的東西。」

而我,總是記得這些觸動我的書以及故事。

【2014/05/2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書店職人說書╱台北,我的城,我喜愛的書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699509.shtml#ixzz32msqGSzQ 
Power By udn.com 

台長: 阿盛
人氣(844)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菇事童年 ─ 謝美圓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越南姐妹教我的事 ─ 張郅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