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3 00:38:34| 人氣4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鮮貨】預約永恆的春天-王盛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在倫敦,可以不去白金漢宮,可以不去西區,甚至大英博物館;問題是,如果不擠在人堆裡張望童話一般的禁衛軍交接儀式,不到列斯特廣場半價亭買張票看歌舞劇,不又是歎息又是服氣地瞻仰曾經的日不落國自世界各地劫掠而來的歷史遺產,那又何必去倫敦?事實是,我都好有興致地盡了一個觀光客的本分;但是倫敦有它更雜樹生花、鶯飛草長的一面:各區的市集,比如格林威治、肯頓、柯芬園、波多貝羅,(或是哈利波特買到魔法杖的斜角巷),才真正使我駐足流連;尤其波多貝羅,格外的酣暢淋漓、搖曳生姿。

波多貝羅市集大約成名甚早,我卻直到一九九九年看了《新娘百分百》(N o t t i n g H i l l),才在銀幕上稍有領略:隨著「軟腳蝦」修葛蘭疾步穿梭街頭,我的視線底滿溢著飽和而艷麗的色彩如夏卡爾掀翻了調色盤;還有更迷人的,茱莉亞羅勃玆的笑靨!便想著到了倫敦,我要推開那家旅遊書店的藍色大門,想像他們倆初邂逅時會心的一笑,或是好萊塢大明星的她杵在書店老闆的他身前,微微顫抖著吐出,「別忘了我只是一個女孩,站在一個男孩面前,請求他的愛」,那令人心碎的一刻。

果然一副太平盛世的光景,視覺的、嗅覺的、聽覺的、味覺的,各式各樣的店家、攤販,全方位地向感官受器獻媚,分散了我身為影迷前往朝聖的執著,而終於在撞見了另一家主題書店後,我的甲狀腺激素驟增,略顯得亢奮,彷彿絲蘭蛾嗅到了絲蘭花香,意亂情迷地一頭?進Garden Books,而把旅遊書店給拋在了腦後。

沒去成旅遊書店,卻闖進園藝書屋,於我,可謂塞翁失馬,因為園藝,正如絲蘭之於絲蘭蛾,對我有本能的吸引;在台灣請代辦中心幫我找愛丁堡的語言學校時,他們問我對寄宿家庭有什麼要求,我只填了,希望有座花園;果然我被安排住到離市區車程三刻鐘的柏蘭諾,住宅穿插於森林、山地、麥田、大片的草地之間;八、九月裡,每天晚餐過後天還大亮,我把碗盤送進洗碗機,打過招呼,便出門漫步去。

在英國,go for a walk是傳統,漫步協會的成員有上千萬人,各地都規畫了公共步道,標誌是一個向上的箭頭,黃色指標代表只容步行,藍色的可以騎馬或腳踏車,數量較少的紅色指標則表示允許車輛進入;還有人為單身男女辦了「散步相親」:參加者交繳二十英鎊,周日上午開拔到風景優美的郊區,散步兩個小時,覓尋交往對象;據說英國小孩最怕聽到的一個笑話是,耶誕大餐過後等著拆禮物,大家長卻宣布,現在──我們出門走走吧!小孩尖叫不依、大人大笑哈哈;一代接著一代,這些曾經遭捉弄的孩子長大了,同樣負起傳承的責任。

我在晚飯過後的漫步更接近於遊蕩,信步所至,每個叉路口都是一個新的選擇,沒有特定的冀盼卻又知道不會失望,每回至少一個鐘頭,通常兩個鐘頭,甚至更久,這是最愜意的時光;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畦花園,照顧得比花店還要繽紛熱鬧:該開花的盡情綻放,該結實的纍纍一大串壓低了枝頭,綠葉肥厚成了多肉植物、晶亮的如塗了油膏,球莖植物說不定從哪個角落冒出頭,一鑽出土表,便準備著要大鳴大放,我彎下腰,或者乾脆蹲下身來,屈膝抵在地面,聞嗅、愛撫、由衷的讚歎,在心裡與她們對話;窗簾一般是闔上的,有光影於落地窗後閃爍大概正看著電視,主人從不出面干涉,他們悄悄掀起窗簾一角,望一眼,好像看見一隻小鹿,低頭、昂首、四顧,答答地又走了開去;自然,我沒有小鹿可愛,但也不像牠們會破壞;小孩就不管這些了,他們騎腳踏車呱啦呱啦笑鬧,看見我,好不熱絡地喊叫,嗨,ShengHong!每天逡巡,並不覺得膩,這些花草是活的風景,日日都給我新的驚喜,董橋說過的,「輕輕打了個盹,走到小溪邊洗一把臉,矮樹叢裡一粒粒紫莓也比先前忽然更紅更紫了」,植物並非我們所想像的,對什麼都無動於中,我曾看過一個畫面,一隻蜻蜓的薄翅讓絲瓜藤給輕輕纏繞住,大自然以此昭告植物有活潑潑的生命;科學家還發現植物也有血型,O型為主,A型、B型、A B型都赫然在列,《新娘百分百》裡不也有一場戲可以與這種說法相映襯嗎:一個被安排和修葛蘭共進相親晚餐的女孩,說她只吃「水果素」,什麼是水果素?「我們認為水果蔬菜有感覺,所以煮來吃很殘忍,我們只吃樹上掉下來的果子,其實是已死的果子。」修葛蘭嗯啊幾聲,取來手邊的紅蘿蔔,所以這……女孩點點頭,是的,這些紅蘿蔔是被謀殺的。女孩的眼眶裡有淚珠打轉。

難道就是因為這樣,英國食物乏善可陳?可以確認的卻是,花草扎根於英倫,真正是它們的幸運;英國人雅好園藝,我看不是教養,所以不能用上「綠手指」等工匠技藝之流的形容詞,英國人雅好園藝,我看是天性,他們流著的是綠色的血液,不如此無法解釋英國人與生俱來對園藝的稟賦,郊區固然一戶戶人家都養著一圃比美花店的園子,城市裡,商家更是費心打點門面,要使鮮花永不凋零、綠葉長保青翠,公園綠地也都各有特色,好像它們就愛如此就愛如彼被寵愛著豢養著。

曾任財政大臣的培根﹙ F r a n c i sB a c o n,1561-1626﹚是傑出散文家,他的〈論庭園〉(On Garden)卻非第一流的作品,但我百讀不厭,他說,「庭園雅趣是人類最純美的快樂,是怡養心性最好的方法,如果沒有庭園,即使宮牆萬丈,雕梁畫棟,也不過是人為的劣等造物」,他說,人們先造建物,才經營庭園,「把園藝看做更高級的藝術」,文中羅列上百種花草樹木,以因應一年十二個月分裡倫敦不同的天候,目的是為了預約一個「永恆不墜的春天」;觀察英倫的大眾傳媒,園藝雜誌發達自不消說,報紙每週末增張特刊,厚厚一疊也像一本雜誌,其中很少忽略園藝一項,隨著四時更迭,提醒愛花人是該種百籽蓮等球莖類植物了,或現此時為玫瑰剪枝最是合宜……電視上園藝節目主持人是全民偶像,園藝書封上擺的,除了花團錦簇,便是俊美的沙龍照;平面、電子媒體耳提面命,靜態的好比曆書,動態的彷彿園丁,就差沒有挽起袖子、彎下腰來,為你滴下汗水了。這一切,不也和培根宏文的目的相同嗎?而彼時,我在園藝書屋裡流連、迷醉,無視於市集的繽紛熱鬧,更把旅遊書店拋在了腦後,終於離去時,我帶走一張地圖──倫敦園林分布圖──地圖上標示著一座座園林,彷彿一顆顆珠鑽閃爍,在吸引著我向它們走去。

**刊載於自由時報副刊2005.11.12

台長: 阿盛
人氣(4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