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8 16:08:03| 人氣1,07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深河》的啟示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深河》-立緒文化/遠藤周作著/林永福譯


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深河》的啟示

凝視深沉

沒入前世的存在 

罪與惡的交織    

背負十字架的光

淨化不安的眼神

擁抱善與良知

微笑轉世

 

見証永生

浮沉悲哀的河

運載生與死

一條吸乾淚痕的河

人間的深河

長著大海的胸襟

流啊流,流不盡

我也在其中


以上的短詩,或許不足以概括《深河》裡的宗教情懷;但是也是個人讀這本書後的感思。

所謂深河,指的是印度的恆河。是一本探討汎神論式的信仰與轉世觀念的小說。


本書的內容描述一個由名叫江波的日本領隊,帶領日本旅行團,到恆河河畔的瓦拉納西小城朝聖的故事。旅行團中有尋找過去男友的美津子,想與去世後再轉世的妻子見面的磯邊,在熱帶叢林作戰,被戰友救活的木口,寫童話故事的沼田,和一對新婚夫婦。


雖然旅行團每位成員,都有著非要到恆河的過去,各有被蠍子刺傷、被如眼鏡蛇咬傷的印度女神查達姆的悲傷過去,背負著不同的辛酸;但是書中的主角還是以一位日本神父大津的心路歷程為故事的意旨所在。透過女主角美津子的眼睛,尋找大津的過程,道出了「祂」的影象,祂是誰呢?祂是誰呢?為什麼美津子要尋找祂呢?

祂醜毫無威嚴。看來淒慘、寒愴。
人們輕蔑祂、捨棄祂。
如遭妒忌嫌棄凡人,祂以手遮臉讓人欺負。
祂確實背負我們的病痛,
承擔我們的悲傷。

大津在大學時曾經追求過美津子,但卻被美津子作弄,後來大津去了法國做了天主教的神父,因為與歐洲的宗教理念不同;所以離開神學院,到了印度,但他並未住在教堂,而是在加爾各答最貧窮的地區,幫助印度貧病的賤民,完成抵達恆河的心願。

對印度教的信徒而言,恆河是一條生命之河,絕大多數的印度人,一生都要去恆河沐浴一次,即使貧無立錐之地的窮人,有生之日,也要步行而去,然而很多人因旅途勞頓而無法去到恆河。

恆河代表了上蒼無盡的愛,富人和窮人的骨灰,都可進入恆河;正如上蒼一樣,接受富人,也接受窮人,更接受宇宙萬物的生命。而神父大津所從事的工作,便是耶蘇基督生平的重演。如基督背負著人類的十字架,帶領人類的靈魂,求得永生。

為了尋找大津的美津子,也在類似贖罪的心情下,沐浴在恆河裡,了解了自己的人生想要的是什麼?她看見德蕾莎修女的「死亡之家」的修女,在加爾各答找尋倒下的男女,並照顧他們到臨終為止,終於了解了大津在印度所做的一切。


這部著作發表於一九九三年,為遠藤文學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集大成之作。

書中最大的特色:除了宗教思想外,還有轉世的觀念,以及在印度發源的佛教,反而不若印度教的普遍盛行,使讀者感到意外。

藉著旅遊團參觀印度教寺廟的神象,對印度教所膜拜的女神-印度之母查姆達,有以下的描述:

她住在墓地,乳房像老太婆般萎縮,右腳因麻瘋病而腐爛,腹部因饑餓而凹扁,有蠍子噬食,她忍受著痛苦,仍餵哺著小孩。表現出印度人所有的痛苦,與西方的聖母瑪莉亞是不同的。

另外從單腳踩著男性屍體,肩上掛著無數人的頭骨的女神卡莉,那種慈悲與凶暴共存的形象,對印度教的思想和信仰,有個梗概的認識。


其次談到轉世的觀念,轉世也是基督教的復活,由日本旅遊團團員之一的磯邊談起,他的妻子因癌症過世,臨終前跟他約定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相見,而且一定會轉世,要磯邊去找她。關於這件事,書中有一些探討說明:

轉世的條件--
1、以透視、心電感應、潛在的記憶來確認。
2、具有現世未學過的複雜技能証明。
3、與當事人記憶,中前世受傷部位相符的斑痕。
4、記憶不隨年齡增加而明顯減少,而且不必在催眠狀態下出現。
5、經當事者的家人,長期觀騫未受任何人影響,而和去世者以往的性格相同,特別是三歲  以下的幼兒.....

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轉世的例子發現,且有1600件以上,但仍無法斷定人會轉世。

然而從旅遊團的日本年輕團員,因冒犯印度對死者屍體不得攝影的禁忌,被死者家屬追打,神父大津上前阻擋調停,而遭池魚之殃,被扭斷了脖子,生命垂危的事件來看,遠藤心目中的神,己轉變為人性中的偉大;這神可以是耶蘇基督、是佛教的釋迦牟尼,印度教的查姆達、回教的阿拉,轉世重疊在德蕾莎修女,和日本神父大津的身上!也活在每一個人心中。

祂是是無所不在的,如人類的愛,永無止盡



2011/8/8    讀書筆記

台長: 寧靜
人氣(1,079) | 回應(3)|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書香 |
此分類下一篇:「富春山居圖卷」賞析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人間風景》陳映真

寧靜
"為人生懺悔,與人生結緣";可說是與文學與宗教之間的一種情懷;

本來讀書會,是不涉入宗教的;因此在閱讀的動機上,仍以文學與人生哲學的觀點為其出發點;事實上,對於一份宗教也好,文學也好,甚至一次旅行的所見所聞所思,這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本書主張泛神論,有其人類的共通性,相信人性中都有一種深沉而高貴的東西;尤其在面對災難時,特別能發揮出來。

那應該就是愛了,但又比愛要神聖,具包容性的付出,
發自於心底自然的奉獻,而不期望回報,或許它不一定是透過宗教,是人本身早己存在的自性。

這就是個人閱讀本書之後的一點體會。

至於宗教的領域,我只能站在河岸,以學習的態度,看待深河,和粗淺的認知,就教於大眾,與之結緣。
2011-08-11 07:20:13
版主回應
談到泛神論,對於抱持"上帝是唯一"的信眾,應該是無法認同的;
即便是"復活"與"轉世"的關點,也有所差異;

因為個人沒有任何的宗教立場,我也不能主張神的唯一,或是泛神。
但就小愛的觀點思考,人間的愛,人們強調的真愛,是唯一的,
無可取代的,的確不同於泛愛,所以,我能理解信仰的唯一;

然而,書中的主張,相信也能說服像我這樣的讀者,異教徒的愛與善,
也是存在的,或者說,它是更自然的發自於內心的愛!

走筆至此,我似乎感受到,政治與宗教的爭議性較多;

不過,任何宗教的情操,與政治家一樣偉大,令人敬仰。
2011-08-13 09:53:52
寧靜
《深河》書中的好句分享:

*恆河代表上蒼無盡的愛。對印度人而言,代表永生。
*神有多種臉,隱藏在各種宗教裡。
*任何罪中都隱含再生的可能,都可以獲救。

*神不是...在人之外,讓人仰望的,是在人之中,包容人,包容樹木,包容花草的偉大生命。

*在恆河的沐浴,淨化的同時,也祈求從輪迴轉世,中獲得救贖。

*人生似乎被某種看不到的力量牽動,而不是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神為了拯救我們,不僅應用人的善行,也用我們的罪過。

*我絕不撒謊說出心裡沒有的東西。
*婚姻生活是靜悄悄的,單調卻充實。
*母性之河既接受生者,也接受死者,這是神聖之意。

*這條聖河,不只是人,它包容,搬運所有的生物。
*海,就像印度教徒的恆河。
*不需要裝出來的愛,希望真正的愛。

*恆河,不只是印度教徒的河流,也是為所有人存在的深河。

書中好的句子,還有很多,個人所摘取的,僅供大家參考,許多的反思,也只是意會,一些屬於生命的思考,也很難於一個句子,就能了然的!
2011-08-18 11:03:09
寧靜
曾經,我對宗教並不以為然,也不熱衷;
覺得它和政治一樣,同屬立場上的爭議性;

因為西方因宗教而發生戰爭,國內的宗教也有派系;
一個佛教,有那麼多門派,想必有人,有團體;就有
分別心,就要比你強我弱,你真我假;或你對我錯...;所以我不信教,也不以為信教會使人善良,看淡看透而與世無爭。

但是今年到南疆,看到當地百姓的信仰,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加上讀這本深河,看到真正的信仰,其實就是人類心靈最真誠的呈現,當一個人對萬事萬物,尤其對待所有的生命真誠的時候,他會散放一種無形的的光,那光是很動人,使人熱淚盈眶的;

讓人自然而然地謙卑而崇高;
《深河》的作者遠藤周作,透過印度的恆河,闡揚了宗教的神聖與偉大;不過人的世界,終究做不到,連一條河的潔淨與愛都望塵莫及。

或許,人類的十字架永遠都存在,所謂的神聖,
就是替人類背起十字架,代人類受苦的高貴心靈吧!
像德蕾莎修女,書中的神父大津,人們在仰望之餘,
是否對”愛”也有所信仰,那種看待眾生平等,無分別
心的寬大包容,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奉獻胸襟。

那應該是做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所在吧!
也許藉助宗教信仰,我們可以更接近"愛"一些。
2011-08-23 20:21: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